今年是78年,明年就是79年,北影厂最近正在准备30周年献礼片。
此时国内最大的三个电影厂,上影厂,北影厂,和长影厂之间正是互相较劲的时候。
北影厂和长影厂之间的关系还好一些,毕竟北影厂原本就是从长影厂分出来的。
但是上影厂和北影厂地处南北两地,那是真的‘水火不容’,暗地里经常别苗头,后边还有峨眉和西影虎视眈眈。
经常是你出一个爆火的片子我就得出一个追上,你拿这个奖我就拿那个奖。
这30周年献礼片,自然也是多厂竞争的主战场。
各个电影厂都在积极备战,准备一鸣惊人。
一部电影,剧本就是重中之重,这剧本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文学部的头上。现在的编剧地位也不是一般的高,不像后来,随便来个阿猫阿狗都能修改剧本。
这些天整个文学部门都在为了献礼片的剧本筹备发愁呢。
此时,梁小生刚刚从儿童电影制片厂那边调过来不久,工作还算轻松。
这时候投稿的人很少,他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做剧本修改或者编写任务。
见到蔡茗和一个陌生的年轻人进来,当即笑道:“小蔡茗同志怎么有时间来我这玩儿?是有什么事儿吗?”
“梁编辑,我这个哥哥要来投稿,所以我就给你带过来了。”
梁小生看了看这个帅气的年轻人,心里微微诧异。
这时候,一旁的陆羽也适时的站了出来:“梁编辑你好,我叫陆羽,是来投稿的,刚刚遇到蔡茗,就让她带我过来了。”
“哦,你好,请坐。”说着,起身去给陆羽和蔡茗倒茶水。
陆羽道谢之后接过茶水,将一个剧本递给了梁小生。
没错,他只递交了一个,就是《牧马人》。
至于另一个《庐山恋》没打算交给北影厂。
原本的《庐山恋》是上影厂拍的,所以陆羽还打算交给上影厂。
这倒不是陆羽非得遵循原来的轨迹发展,或者说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两个剧本都给了北影的话,就没了竞争关系。
没竞争关系,他这个写剧本的又怎么能从中获利呢。
一边一个剧本,等两个剧本拍出来的戏都火了,到那时候他的身价必然倍增。
两厂相争,他才能渔翁得利。
“这是我写的剧本,烦请斧正。”陆羽把剧本递了过去。
“不敢当,你们先坐,冒昧的问一下,陆羽同志是从事什么工作的?为什么会想写剧本呢?”梁小生接过剧本之后笑着问道。
其实就是做个简单的背景调查,毕竟有些人的剧本哪怕写的再好,也不能收。
“我是刚返城不久的知青,目前在街道的知青合作社卖烤地瓜,至于为什么想写剧本,没什么特殊的原因,平时喜欢看电影,就想自己写着试试,顺便赚点钱,补贴家用。”
这个时候的文人是耻于谈钱的,像陆羽这么首白的就是为了赚钱写的,还真少见。
不管心里怎么想的,但是嘴上至少要说的伟光正。
梁小生听陆羽这么说,也是心里一阵无语,这位同志,你当写剧本是写大字报呢?还想写就写了。
再看陆羽的年纪,又有知青经历,算了一下上学时间,估计文化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
虽然说文化水平不代表写作能力,写作也没有门槛,但是却能决定写作水平的上限。
超出认知上限的东西,怎么写呢。
看来今天自己的眼睛又得遭罪了,当前写剧本的人少,大多数都是写小说,文章投稿报社杂志。
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
这些日子他也接到过几个剧本,那剧本写的,看完眼睛都感觉被污染了。
别说内容了,就连剧本的基本格式和框架结构都不了解,整个一小学生作文。
他估计,陆羽这个也好不了多少,不过本子都接了,也不能不看,还是熟人带来的,怎么都得给面子看看。
赶紧看完,赶紧打发走就是了。
结果刚打开第一页,梁小生就是一愣,这格式居然没什么问题,虽然跟正常的剧本格式结构有些差别,但是看起来却更加的清晰明了。
而且,字迹清晰,端正,让人看了感觉非常舒服。
其实,梁小生不知道的是,陆羽的剧本之所以格式跟现在的不一样,是因为后来剧本格式经过了修正,所以构架更加合理。
这一点连陆羽都不知道,他也不知道现在的剧本书写方式跟后来是有差别的。
梁小生心里一动,别管内容如何,剧本写的这么规整,就值得认真的看下去。
结果他这一看,就沉浸了进去。
陆羽和蔡茗待在一旁无聊,大眼瞪小眼,也不好到处走动,只能无聊的坐着数手指。
好在剧本字数不多,梁小生很快就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