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严格教导

“大勇,我的大勇啊!”

“可怜的孩子啊!”

“天杀的李建民和吴解成,你们这两个畜生!”

眼见着李建民和吴解成带着大勇走向少管所,赵玉芬和李王氏悲痛欲绝地嚎啕大哭。李王氏边哭边骂,言辞恶毒至极。

李王氏本身就不讨人喜欢,大勇更是她心头肉。赵玉芬几近崩溃,她既怨恨李建民和吴解成,也对李王氏满腔恨意。以前赵玉芬还可以花时间教育大勇,但在她开始去工厂上班后,大勇就主要由李王氏教育了,情况愈发失控。

大勇曾说自已捡到了近百元钱,但这说法在四合院没人信。即使是李王氏,在表面上信任大勇的同时,心里也不相信。

在李王氏愈发恶毒的咒骂下,有些人受不了,像是李建民的妻子林小梅,她阴沉着脸。吴解成的父母也显得十分生气。

“你这孙子这么不学好,偷了几十块钱被送进少管所理所当然,你还敢说我们家人错了不成?”林小梅叉着腰,唾沫横飞,差点击到李王氏脸上。林小梅说完这些话后,在场的一些人立刻表示支持:“李建民根本没错!”“就应该送大勇进少管所!”“李王氏简直不要脸!”

“请删掉‘简直’二字!”

“这李家人一个比一个糟糕。”

“古话说得好,娶妻不贤累及三辈。”

“先是老李家的,然后是这个孙子大勇,真是应验了这句话。”

……

李王氏越是嘴臭,回应她的人越多。不仅林小梅骂了起来,连吴埠贵夫妇也不例外。很快,众人纷纷参与了这场争论。

并不是只有李王氏会咒骂别人,而且大家早就不满李家,有了这样的机会,谁也不会放过打压他们的机会。

李王氏依然嚣张跋扈,似乎打算和所有人对着干。四合院中最恶毒泼妇的称号显然非李王氏莫属。“真想把她那张恶嘴撕烂。”老太太大声地说。“要是你愿意动手,先帮我插个队。”刘岚笑道。这句话也让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此前李王氏在赵宝林在世时还有些人缘,但后来已经完全败光了。现在,李王氏在四合院里的形象早已不复当初。

如今她破罐破摔的心态更加明显。

随着李王氏的行为更加猖狂,赵玉芬则更显得自已是个柔弱的好媳妇。可惜,易明海已婚,赵玉芬虽然会博同情,但眼光不够宽广。她在农村长大,受那个时代的制约,加上受李王氏的影响,难免有些短视。

生活压力已经快让她无法呼吸,赵玉芬脑子里只有一件事:如何维持基本生计。

即便考虑努力工作来寻求升职加薪,这对她来说也极为困难。她在食堂打杂之余,想着可以学厨艺。如果能学会李建民一半的手艺,也不怕未来饿肚子。

跛足的李王氏和赵玉芬离开了四合院,前往少管所。

……

夜半时分,唯有李建民还没有入睡。

大勇已经被送到少管所了,李建民和吴解成相继回来。

但赵玉芬与李王氏还未归来。

小丁和柳花开都在熟睡中,李建 动帮他们照看一下。刘岚、林雪和杨雨已经休息了。

虽然李建民困得很,但他依旧有些不安。他不想在无人看顾的时候发生什么意外,毕竟是邻家的事情,能搭把手就好。于是李建民一直坚持守望。

昨晚少管所,张晓梅求了半宿,但案底不能撤销,小华必须待在少管所里六个月,一天都不能少。

有些孩子在少管所待得更久,超过一年之久,小华待半年已经算是轻判。

张晓梅来前院时,平素早起的老四家的二大妈却还未起床。

稍一犹豫,张晓梅便去敲门。

屋内,刘大年夫妻二人相继醒来。

“谁啊?”刘大年轻声询问道。

“二大爷,是我,张晓梅。”张晓梅回道。

刘大年立刻明白过来张晓梅来访的目的:小华被送进少管所,他身为红光小学教师,张晓梅显然担心小华被开除学籍,于是求助自已。

既是邻居,既然开了口,刘大年也就不能拒绝。但帮忙可以,承诺另当别论,二者并不冲突。

“言必有信”这种原则,要看对象是谁。

对贾家的小华,能够做到“幸灾乐祸”就已经仁至义尽了。

当然,如果有利可图,刘大年也不是不能帮。

开门的一刹那,刘大年看见张晓梅是空手前来。这明显是要“免费”求助啊。

“做好事不应图回报”,但这不是刘大年的风格。

故此,当他看到张晓梅的窘迫模样时,他满口答应:

“小梅啊,别担心,去了学校我就去找校长谈谈。”

“小孩子嘛,犯了错改过来就是好孩子。”

“放心,不会开除的。”

不过,这只是嘴上应允。而张晓梅并未完全信任,但也无可奈何。

张晓梅并不是不舍得送礼物,实在是如今家庭困难。

婆婆贾李氏不可能掏钱。

即使礼轻情义重,那对刘大年也并无实质帮助。

因而,张晓梅只能诉诉苦,试图打动刘大年。

“放心吧,这件事我会帮你上心的。”刘大年安慰道。

“那就麻烦您了,二大爷。”张晓梅感激道。

“邻里邻居的,何必客气。”刘大年微笑回应。

四合院:天道有轮回,冤孽需偿清

“张大姐真不容易,家里事多还得忙活着一大家子。”娄晓娥吃饭间,见张晓梅出门上班,再次表示感慨。

她并不是毫无理由同情张晓梅:张晓梅不到三十岁丧偶,还得支撑全家。

婆婆不但无助反而惹是生非;孙子更受她的影响成了个不学好的。

街坊早已忍气吞声,小华干坏事并非首次。

更离谱是他还在院长易伯伯家门口放火、偷换老太太的助听器。

如此作为早该送到少管所,小华说是捡的钱根本无人可信。

结果,倒成了替林向东顶包之举。

但是将小华送进去未尝不可:接受半年 管教未必不成才。

半年过去小华多少有所改正。

“送去也好,既减轻你们压力又减少一张嘴吃食。” 林向东随口补充。

娄晓娥认同其观点。

小华确有顽劣之性,须严格教导。

贾家少了个负担张晓梅压力小了许多。

当然,问题仍集中在贾李氏上。

林向东吃罢早饭后听到贾家传来婆婆哭闹。

好心的二大妈劝贾李氏不要过于伤心。然而,贾李氏却恶狠狠地瞪她:

"贾婶你在作祟——" 愚钝的厨工何大壮却用上了些古文词句批评其行为不当。贾李氏一听大怒,若遭告发难免受指责。

于是安静了些。

何大壮与妻刘岚一同离开院子。

两人同乘单车离去。何雨水也同样上学骑车。

看到两人单车出行的易老颇为嫉妒,并琢磨是否购买一具。对他而言买车并无太大负担,但在价值两百元前却止步。

尽管购车确实提升方便性和面子;但他依然觉无须为之。

而林向东虽晚出但却更快抵达工厂。

由于贾李氏言行过激,工厂里的传言已经满天飞。

首先消息从红光学校传来,小华进入少管所一事很快广为人知。

孩子们回家时提及,消息自然被大人获知。此年份无聊之事便是众人乐于关注的谈资。

这当然不能全归咎某一方,贾李氏未好好教育孙子确应受责备。

“张工去看电影了。”

“大闹天宫上集看过了,下集可是刚上映。”

“行了,别羡慕了,人家张师傅是八级钳工,你如果也是八级工,厂里也肯定给你一张电影票。”

“好好工作吧!”

“我申请 钳工的考核还没批下来。”

……

厂里的工种晋级是需要申请的,一旦厂里批准,就会安排相应的考核。每年,厂里都有名额限制,因此,即便技术水平达到了,但如果名额不够,厂里也无法立刻批准。

例如转正名额,厂里每年也是有限的。如果一个学徒工认为有了技术就能立即转正或者升级,那就想错了。必须先提交申请,然后等厂里安排。

一般来说,工级高的员工申请都会很快被批准,而工级低的员工就要耐心等待了。一个八级钳工申请晋级考核,厂里可能当天就批;而一级钳工申请二级钳工的考核,则可能要等一个月以上。

名额有限,厂里自然优先考虑高技术工人,因为他们的贡献更大。当张中海来到放映室时,已经是一群人。除了不少厂领导之外,还有一些先到的工人。

林向东正在不紧不慢地组装放映机,张中海找到一个空位坐下,也开始等待。

随后,又陆陆续续有几十个工人到来。这下,工人和领导总数达到一百多人。林向东看了看手表,发现时间刚好到,就开始放电影。值得特别提一下的是,王怀明全程都是站着的,因为他的伤还没恢复。

电影的画面出现在大屏幕上。王怀明在上海时已经看过这部影片,如今再看依旧津津有味。经典动画片总是让人百看不厌。

在播放过程中,林向东还在旁白介绍,使得观众能更好地理解电影中的思想和精神。影片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但很多人仍感到意犹未尽,开始讨论起了剧情。也有不少人对林向东的才华表示钦佩。

事实上,这部影片是由林向东一人 创作的,虽然电影厂进行了一些微调。大家看过之后不禁惊叹于他的才华。更重要的是,尽管取得成就,林向东依然十分谦逊,表现得很稳重,这也让厂领导刮目相看。

放映结束,由林向东的徒弟张建明收拾设备并搬运出去。放完电影后已经是下班时间了。

林向东原本打算早点下班,但厂长邀请他在食堂共进晚餐。他不好意思推辞。厂长在食堂里订了几位贵宾,包括两位主任和一位科长。副厂长李明没有出席,厂长邀请了他,但他不愿参加。

毕竟以他的身体状况,坐着也不合适。厂里安排了几个加班员工准备晚餐,刘燕陪在他们旁边。刘华负责做了几个硬菜、三样小菜外加一道汤。林向东则点了蛋炒饭作为主食。在用餐前,他还喝了两杯刘伶醉,这是传统老字号品牌。

几人吃饱喝足,桌上的食物几乎全部清盘。厂长从口袋中拿出一包珍贵的香烟分给大家,各自点上。

夜色渐渐笼罩大地,林向东走出厂区的时候,恰好碰到骑自行车的张建明和同事刘燕。他们一同返回了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