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何柱到来。
那海月的两个儿子赶紧出来迎接。
一个个面黄肌瘦的。
比上次见面时还瘦。
找不到工作,坐吃山空,可不就挨饿吗?
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也都有孩子。
加上没出嫁的闺女。
一大家子真有十几口,这座二进院子不用分给外人住,自家人都占完了。
这种院子最安全了。
即便在禁止私自买卖的年代偷偷买了。
也不怕有闲杂人员走漏消息。
跟徐慧真买邱光普的房子一样,很容易就能隐藏买卖事实。
等风声过后,就能光明正大的住进去。
俩儿子一闻老爹身上有酒气。
不由得眼前一亮。
“爸,您喝酒了?”
“嗯,你叔请我在前门大街的小酒馆喝了二两。”
“嘿,啧,真好!”
何柱一看,就知道这俩人也是好喝的主。
饭都吃不饱了,还想着那口粮食精呢。
这就好办了。
有爱好就容易拿捏。
“当家的,让客人进屋坐坐吧。”
那海月的媳妇提醒道。
“对对对,瞧我,太失礼了,兄弟,请,到屋里坐,喝杯茶。”
说着急忙吩咐媳妇。
“快烧水,沏壶高的!”
老八旗可真够讲究的。
锅都揭不开了,还要给何柱沏一壶高品质的茉莉花茶叶末。
俗称高碎。
就是穷讲究。
以前那海月的老爹还在世。
有本事有能耐。
当时银元能随便花的时候,一家子过得甭提多滋润了。
解放后没多久,老头子去世。
家里一下子没了主心骨,再加上国家禁止银元交易。
那海月就坐吃山空立地陷了。
可多少年养成享受生活的方式还在。
而且老封建规矩挺大。
在屋里只有他和俩儿子陪何柱喝茶。
老伴和俩儿媳妇,以及女儿、孙子孙女等人。
则不能进主屋见客。
如果会客吃饭,也不让上桌。
何柱对这家大致有了一些了解。
喝了几口茶水后,便开始了询问。
“老哥这一家子,解放后一直都没工作吗?”
那海月尴尬的点了点头。
“树挪死,人挪活,咋没想到换个地方呢?你这有资产,带着一大家子出海,去香江不好吗?”
“唉……兄弟说的简单,我从小受家父的教诲,一心读书,从没出过远门,更不要说出海了,香江人生地不熟的,我带着一大家子恐怕走不到地方,就妻离子散了。”
何柱明白了。
这就是一个旧社会的纨绔公子哥。
如果还是在旧社会。
那即便他爹过世。
靠着这些家业,他也能舒舒服服的过个几十年。
到时候他的俩儿子成家立业后,便会挑起家庭的担子。
一边勤俭持家,一边孝敬他。
这种人就是典型的前半辈子靠爹妈养,后半辈子靠儿子孝。
是个天生享福的富贵命。
可惜时代变了。
他这种富贵命一下子就成了穷苦命。
得亏他不好赌。
不然就是活生生的徐福贵。
把家业都给输光后,挎着箱子去外地唱皮影戏去!
那海月没有败光家业,但坐吃山空,已经把家里能卖的卖个差不多了。
何柱环视一遍主屋会客厅。
除了一些沉重的老家具,真的是什么都没了。
连墙上的字画都被摘下来换了粮食。
那海月胆子小。
不敢出海去外地。
守着大量的银元也不敢轻易露出来花。
除了找何柱这个合作过一次,还很安全的卖家之外。
他确实是别无他法。
何柱道:“我算是看出来了,如果我不管,你们真就活不下去了。”
“是啊兄弟,不瞒你说,我去黑市上转过多次,除了你,别人都靠不住,那些人吃人不吐骨头,恨不能跟踪我,不是举报就是抢劫,只有你是正儿八经做生意的人。”
“可是你这一大家子的消耗不小,我也没那个能力一直弄粮食养活你们十几口啊。”
“唉,走一步看一步吧,谁让时代变了呢,如果在以前,我家怎么会揭不开锅呢?”
“老哥得学会变通,该往前迈步就迈步,不能怪时代,时代发展是必然的,谁都挡不住,你不会变通,就会被时代的车轮无情的碾压。”
“老弟说的对,我懂,但我就是不会做。”
“这样吧老哥,我再冒险弄些粮食,帮你家度过眼前的难关,但以后的日子长着呢,想真正的活下去,得变通。”
“谢谢兄弟的提醒,可我想不到怎么变通。”
“我牵一条线,让你的俩少爷带着家眷去东北农场,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锅里面,一眼望去,全是大豆花生包谷大米,人勤地不懒,黑土地产量高,养人!”
何柱说的有些夸张。
但真不是诓他们。
从前门大街徐慧真那牵线。
让去东北农场的邱光普带着,给点钱的事。
不难。
只要不懒,去东北农场绝对饿不死。
那海月的俩儿子在东北扎根落户后。
未来二三十年基本不会回首都。
何柱找个机会就能把这座二进院子买下来。
不管是赶蛇出洞还是鸠占鹊巢。
何柱这么做是双赢的局面。
不存在算计或坑骗。
何柱让这一家子有活路,而他落手里一座院子。
如果他不这么做。
没人能供这一大家子二十多年的吃喝。
他也不能。
即便做的再隐蔽,每个月送大批粮食。
也会被发现的。
长久之计,就是给这家一个稳定的饭碗。
而他肯定不能无私奉献做好人好事。
双赢。
是最恰当的处理方式。
“嘶~去东北?”
那海月倒吸了一口凉气。
“对啊,你们那拉氏不就是关外的吗,也算是回老地方了。”
“可是那边,我人生地不熟啊!”
“都说给你牵线了,你还担心什么?带着些本钱出去,到那边了人家不管你什么成份,愿意吃苦种地,就有吃不完的粮食。”
那海月想了想。
眼睛里出现了一丝希望。
“是啊,老弟冒险弄粮食过来,不是长久之计,终究是杯水车薪,如果能在东北农场扎根,一家子就不愁吃喝了。”
“这么想就对了,老哥,要做就赶紧,我给你牵线的那个人马上要出发去东边了,你要是犹豫,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以后我不可能每个月给你带几大包粮食来的,我没那个本事,就算有,也不敢。”
“明白,老弟,我都明白,你说吧,这个牵线去东北农场,需要多少钱?”
“你家的钱都是银元,不去黑市花不了,去黑市你也不敢花,干脆这样,信得过就全部给我,不管送你俩儿子去东北花多少钱,我全包了,而且他两家走后的一年里,我每个月都来送点粮食,保证你老两口不饿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