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算盘

“东方向的状况不太好,按照医生的说法,他必须在家休息,而且得保证足够营养,否则...”

他眼角忽然泛起红晕,给人一种他难以言语的情感表达印象。

但对于赵强而言。

这明显就是虚假的泪水!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

他用力太猛了。

表演得太投入反而适得其反,

更重要的是他并不知情。

王大海躺在医院一天,并不了解工厂里已经做出了对 事件的具体处理决定。

事实上,他也不知道 已经因 事故遭到开除。

带着一丝侥幸,继续挥动道德 大旗,强调帮助 意味着善行,努力渲染出悲痛的氛围。

若是没有这处罚通告,

或许李家的悲惨情况能得到邻居们的些许支持,

可能会得到一些物质和精神上的援助。

然而保卫部门调查证明了,

他 过夜导致了意外。

这让邻居们心中滋生了些许厌恶。

帮助一个聚赌的败类?

这不是等于鼓励违法行为?

而且这影响到他们的声誉。

若非如此,

李家的事故不仅不会得到支持,

反倒会让人们质疑他们的道德。

资助罪恶的人。

他们脑袋被什么蒙蔽了吗?

有些街坊甚至因 的事被连累,下午联合检查中有好几个车间都因为 的事受到波及。

货架倾斜也被记下来。

王大海以残废后的向东为借口,试图动员大家援助的策略,非但没有得到期待的效果,反而引发了反作用。

众人不傻,尽管表面上同意,实际上在进行着一场反道德捆绑,针对伪君子的行为。

“男人不会轻易落泪。

大爷这样做是表明了他的关心。”

“说的没错,这师生之情比城门更加稳固。

向东有这样一个老师父真是太好了!”

在这种时刻赵强也没有

李大山那张嘴,这次显然并不是真心夸赞刘大海,而是拐弯抹角地嘲讽刘大海,说刘大海和老王婆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刘大海本想反击,但转念一想李大山的性子,便没了力气。

要知道,刘大海这十几年对李大山的行为习惯太了解了。

李大山这样的做事风格——不经大脑地说一些过分话,恰恰是这些年来他刘大海一手 的结果,出于一种变相保护他的目的而形成的一种方式。

当着这么多邻里面前,确实也有些下不来台。

毕竟他在所有人眼前曾经为了老王婆的儿子王强留下了一些虚情假意的眼泪,如今若驳李大山的话则显得他小家子气了。

视线自然而然转向了老王婆,内心其实渴望着她在这样的场合能有所动静,因为按照李大山所讲的,似乎刘大海对王强比亲生儿子还要好,而李大山暗示了两者有隐情的说法也使得大家投射了疑惑的目光。

奇怪的是这回的老王婆竟异常安静、木讷地立在那里没有动静,也不知道是否是在心疼受伤的孩子还是另有别的考量。

总之,这一次的四合院会议她显得格外冷静,就像一棵无动于衷的树木般。

刘大海完全没想到,此刻老王婆已在心中盘算好打算敲刘大海一笔的念头,无论怎样先试试看会不会有些收益。

他若是鼓动人捐款给王家当然是件好事,老王婆自然乐得接受;若不能如愿以偿,她也会向这位“准岳父”索取支持,反正刘大海已经是王强认定师父,理应当有所表示了。

他刚才那一场表演,更是给了老王婆讨价还价的强大筹码。

若是刘大海此时袖手旁观,那就更难以面对邻里质疑了!

然而老王婆依旧静观其变。

这种形势下刘大海毫无反击的办法只好看着局势的发展,并祈求他人不要太咄咄逼人。

目睹刘大海一时无措,以李大山为首的那些爱多事的伙计却愈发兴奋。

话语中毫不留情,种种形容赞美词铺天盖地向他袭来。

似乎要把刘大海塑造成一个无法匹敌的好人形象一样。

“看来李大山说的是事实啊。

这大爷对王强真的是没话说,无论在轧钢厂,还是生活方面,无时无刻不在给予关心,倾心传授技艺,在生活细节处处照料。

这样的‘师徒’比亲人还亲呢。”

此人显然也不甘于后。

从工作和生活双管齐下,硬生生将这对师徒情描绘的无比浓重,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个无可撼动的事实——“比血亲更加紧密的关系”,而这恰好成为捆绑刘大海的一副重担。

尽管他试图呼吁邻居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王家度过难关,但现在局面已完全超乎了掌控。

要么刘大海自已掏腰包,但这样做心里显然又不甘;否则他便陷入了里外受制的地步——左右都不是好的选择。

在这充满戏剧性的四合院会议当中,精明的街坊也开始纷纷附和起来,在口头上对这位师徒关系大唱赞歌:

"老大爷是当之无愧的师父!"

"王强认了老大爷做师父确实是前辈子积德啊,全轧钢厂独此一家,被他捡了个大便宜呢!"

"危难时刻见人心哪,王强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换个导师可能早就撇下走人了!"

气氛烘托到这个地步。

李大山更加肆无忌惮地批评刘大海,目的是让他承受巨大的代价。

刘大海这位表面君子想要推卸责任给其他人,那是第一个不被允许的。

李大山决心迫使老大爷承担起这份师父的责任,无论其内心如何抗拒。

昂首挺胸的,李大山脸上尽显那种为了刘大海无私奉献感到满足的表情。

见到如此自信神色,反观刘大海自已实在笑不出来,隐约觉得胸口隐隐作痛。

如果可以选择他宁愿李大山瞧不上他甚至不屑搭理老王婆一家人,那个无尽的漩涡。

想反驳却又说不出个理由,毕竟之前他自已也曾以这种手段要求他人。

偷鸡不成反而蚀了一把大米——自已设计陷害自已的结局令他苦恼不已。

更让人沮丧的是自已的得力助手李大山完全没有领悟他的难处,竟然配合众人夸奖刘大海的善心与不放弃的精神。

唉!

李大山能不能用脑子想想问题呀

本着大家都不好过的心态,名义上支持何雨露,实际上却是趁 击贾家的意图。

这才是居民们的真实动机。

李中海已黔驴技穷,只能被迫接受居民的意见,不情愿地道:

“即使街坊们不讲,我李中海也会主动说:哪里有连亲妹妹都不顾,却接济街坊的道理?剩下的宴会菜带回来供贾家用,酒席上的回扣菜,留下来给雨水吃。”

尽管仍不死心,但他仍旧补充了一句:

“若雨水吃不了这些菜的话,可以分享一些给贾家。”

他目光扫视人群,高声说道,显然是认为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应当物尽其用了。

“院里的集体会也差不多开完了,从今往后,贾家的日用品开支由我李中海担负。”话虽说完,李中海心中不由隐隐一阵肉疼,急忙加上了一句:“秦晓芹,淮茹,请你们不要太有心理负担。

只要有我在一天,就不至于亏待你们。”

在整个院里的 期间,始终保持木头般无声态度的贾张氏,此时终于有所行动。

街坊们只听见清脆的“啪嗒”一响,贾张氏已经两膝贴地跪于李中海眼前,并对着他连续鞠了三次躬。

看到此情此景,站在她旁边的秦淮茹,立即跟着母亲一同跪倒,效仿贾张氏的样子,也对李中海报以鞠躬致谢的姿势。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不仅吓呆了所有观看的居民们,就连受其行礼的李中海本人也在呆立片刻。

也许他未曾想到贾张氏居然敢在公众面前向他如此示卑。

他急忙试图扶起眼前的妇女。

“晓芹姐,你是怎么了?好端端的,为何又要行此大礼?”

她解释道:“李大爷呀,这次的事故对晓芹真是巨大的打击。

家里没钱治病,所以想节省一下费用。

然而,李大爷,您愿意伸出援手帮助我家,这份心意我们永生铭记,此恩若不能偿还,我们愿意生生世世当牛作马。”

说罢,她又挥手招过身旁嬉闹中的棒棒和小铜钱前来,

“快!棒棒,小铜钱,给爷爷叩头。”

于是这两个幼童便一个在她的右手侧,另一在其母亲身旁跪下,并根据吩咐低头行大礼。

比棒棒年纪还稍嫩的铜钱,在这懵懂无知的一敲头的动作中竟平添了几分悲苦的氛围。

而这也正是贾张氏期望的结果。

要是当时东旭没有伤在床上行动自如,说不定还要让他亲自向李中海磕几个头来示好。

这并非只是磕头这么简单——这是利用磕头换取现实利益的办法。

有了今天的场面支撑后,相信今后贾家居委会就有足够的依据去光明正大要求经济支持。

因此,当贾张氏带头鞠的那一瞬时,可以看到李中海表情中透出难以言述的苦恼,仿佛刚吞咽下一只腐烂的昆虫。

即便他已经开始洞见到这个计谋。

对于后来的跟随贾张氏、秦淮茹以及棒棒、小铜钱对自已行礼的行为——在已经既成事实的情况下,允许与拒绝都不会带来实质性的影响,而那些磕头反而使得他显得更加被动起来。

“晓芹姐姐,你要如何折磨我的处境呢?你为什么要这样向我下拜,东旭的妻儿,快来扶起他们,这地湿,这样做有何意义?”

他的口吻显露出几分焦虑。

此刻他终于醒悟到:为何今天晚上的院会上,贾晓芹一句话都不吭声。

因为她原本就想打这个算盘——她把所有的赌注都放在了自已身上,把自已当作了支持贾居的核心资金来源。

这个小小的鞠躬礼仪竟然将他推向不得不救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