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无为,毕车间主管理解你有些问题想和你讨论。”
毕建华表示同意,“去我们的包间聊几句,这很快的,不会干扰到你用餐的时间。”
“不用着急的主管,我已经打了餐了,在这儿并不急于吃。”
正当他思索这些高层们为什么会来找他时, 领导手里握的那个熟悉的削笔刀跳入了他的眼中 — 显然是认识货的?这个版本的削笔刀要比市场上售卖的那些复杂,几乎是自动化的,定价也是市场普通产品价格的十余倍,现在看来技术含量非常高。
一进包厢,毕建明就把那个削笔刀放在桌子 ,并开口询问说: “你是怎样想到设计这么独特的削笔刀?”
“这不过是突然来的灵感罢了,平时就喜欢瞎折腾一下,但做成的东西通常没有多大用处,只当是些小玩具罢了。”李无为并没有想要为自已制造出的发明争取赞誉之意,对于已经因为生病而退休的他而言,职位升级根本无关紧要。
况且,晋升为二级钳工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在厂里工作满五年,并且还得通过考核。
“小伙子,你可不要轻视自已,这个削笔刀有很大的用途,如果运用得当,我们的冶金部门甚至可以专门成立一个削笔刀的小工厂。你再给我说说这个削笔刀的设计理念,我明天就会上报。经过上面的讨论,一旦采纳,我们厂里会给你相应的奖励和荣誉证书。同时,在你恢复健康之后,厂里随时为你提供工作岗位。”
对普通人来说,毕建华这样的承诺绝对是件大好事——既能获得金钱奖励又有工作机会。然而,李无为有点发蒙,他知道太过优秀未必是一件好事。他好不容易才从工厂出来,这一下差一点儿又要被重新拽回去。
“谢谢毕主任!谢谢您!其实这只是一款简单的小工具,如果您需要可以直接拿走,我可以随时再造一个。”
“那不行,这都是你努力得来的成果,对集体有所贡献理应得到奖励。你再给我说说你的设计理念吧,说完快去吃饭。有胃病的人不能不吃晚饭。”
“我在想些什么呢?两份,我怎么吃得完。”
李无为刚刚拿到饭盒,正想着取些白米饭,结果发现几位领导走了进来。他们的穿着明显区别于一般工人,并且发型还是往后梳理的那种大背头。
“李无为,领导找你过来一下。”
黑脸的车间主任连忙喊了一声,担心他一心扑在吃饭上错过什么重要事儿。“找我?”
李无为愣了愣,只能先把饭盒放一边,“傻柱,你帮我看下饭,我一会儿回来。”
“好啊!你要是再来晚一点,我就把你的那份给秦姐。”傻柱心中也感到奇怪:领导们为啥要找李无为?估计没好事!
就在李无为过去的时候,那些领导也走近了。他认出了是杨厂长和其他重要的领导成员之一。“李无为,这位是毕主任,他有些话想要和你聊一聊。” 毕建华点点头, “咱们到小隔间谈一下,不会耽误你用餐。”
“不碍事的,我已经取好饭菜了,现在暂时不必马上吃。”
在李无为思索是什么缘故找他时,突然发现那位高层手里拿着他的削笔刀。这是看上去了?这款削笔刀的确比普通产品更为先进,几乎属于半自动设备,价格自然要高许多倍,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算是一种创新了。
进入邻近的小房间后,毕建华将那削笔刀放在桌子上说:“年轻人,你是如何想到要做这么一款削笔刀的?”
“就是突发奇想,我平日爱乱琢磨事情,做出来的东西通常都没什么实用价值,不过是玩玩而已。”
他做那个确实不是为了让谁记功劳之类的。自已都病退了,跟升职毫无关系。
更何况升级为二级钳工是有明确的规定,至少需要满五年的厂工作经验加上通过相应考试方可晋级。
“小伙子你别妄自菲薄,这削笔刀非常有用。如果能好好利用起来,或许在我们的冶金部门可以成立一个专业的削笔刀小车间。”
你再跟我详细讲讲削笔刀的设计理念,明天我会上报,交给上级讨论。一旦启用这个削笔刀项目,工厂就会颁发给你奖励和证书。而且,等你病好后,轧钢厂随时为你保留一个岗位。”毕建华许下的承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绝对是喜事一件,既有奖励又有稳定的职位。
李无为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不能表现得太过出众,毕竟他好不容易才从工厂中脱离出来,这次差点又把自已困回去。
“谢谢,感谢毕主任!事实上,这只是一件简单的工具而已,您需要的话随时可以用,我能再做一个。”
“这怎么行?这都是你辛勤努力的结果,应该得到奖励,因为这是你在为集体作贡献。”毕建华道。“现在你就说一下这个设计理念,快去吃饭吧,别耽误了时间,毕竟胃病要注意按时进餐。”
在一旁的几个熟练钳工盯着那个铁盒,一筹莫展,不敢轻易动手,生怕损坏了它。“这是削笔刀!”毕建华拿起一支铅笔示范使用方法,随后把盒子拆解后再装回去。
有经验的老匠人不禁赞叹道,“毕主任,这是谁设计制造的?这东西很精巧。”即使不知道其实际应用范围如何,但从制造水平来看已经不易。
易中海也说:“单独看来,每个部件的加工并不算困难,但要使它们精准匹配并最终组合成功,则显示出了相当的工艺技巧。”
毕建华点了点头说道:“我这就联系技术人员绘制详图,现在我们需要探讨的是,这些部件能否批量生产?”
“可以实现批量生产!每个工段可以负责生产其中的一到两个零部件。”
“当然可以量产,而且外层材料不必使用金属,采用木材或塑料也能达到同样效果。”各位资深工匠纷纷表达出自已的想法。此刻毕建华心中有了主意:不用特地去找轧钢厂的技术人员帮忙,直接带着削笔刀上交即可。
他也顾不上等到第二天了,新年当天并不是公众假日。立刻拿起削笔刀离去,希望能快速推动项目进程,前往上级单位“九七七”的会议上进一步讨论相关事务。
待高层领导离后,又一位技师发起了询问,“杨厂长,这玩意到底是咱厂的哪个人造出来的?”
确实是我们厂里的前雇员设计制作的,受到了毕建华的肯定。据他说有很大的机会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和推广,甚至有望单独建一所专门制造削笔刀的子公司。
杨铁钢心情愉快不已,毕竟这不仅是厂方的荣誉象征,自已作为厂子领导也被上级记在了心里。如今北京市的各种企业林立,大多数由早期的小作坊发展过来的。
比如像钢铁总厂就有好几千名员工;而相比之下像生产手套这样的小型企业不足一百人。
是以前我们二车间的那个老职工叫李无为设计的。听说如果削笔刀分部成立了以后肯定会获得许多嘉奖。” 有工人羡慕地说道,毕竟谁都想要这样的奖项,毕竟这代表了一份光荣的记录。
“对,确实是他,李无为之手的作品。”易中海惊觉原来如此,因为他早就开始揣测,此前听领导提过,打算找他聊聊。显然这款削笔刀就是李无为今早在二车间所研发的新成果。
“我想起来了,李无为不就是那个娶了贾东旭老婆的工人吗?他还真有两下子啊!”即便是高级工也免不了喜欢聊些八卦。
他们还提到了各种补助。
而现在李主任提议让李无为担任八级办事员,显然是把他当成储备干部来培养了。“李无为,赶紧答应吧,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陈雪茹见对方愣在那里不出声,着急地催促道。
“嗯,我是因病退休的,现在还在康复期间,暂时没想过重新工作。”
李无为自已也感到有些尴尬,昨天刚接到厂里让他病愈后回轧钢厂的通知,今天街道主任又邀请他去做事。
现在京城的工作岗位是不是太多了?“你可以在工作中康复嘛!”
陈雪茹帮腔道:“李主任,李无为他计算能力特别强。我店里的账目,他不到三分钟就算得清清楚楚了,而我花了一整天都弄不明白。”
众人一听,马上联想到上次关于那条直线最短的难题。
李主任赞同地说:“李无为,我觉得陈雪茹说得对。你有这样的专长,正是街道需要的人才。你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康复啊。”
这让李无为更加难堪,虽然自已学过高等数学不假,但他已经不再行了,完全靠计算器帮忙。“李主任,感谢您的赏识。但是昨天冶金部的毕主任,刚说过希望我病愈后再返回轧钢厂工作。
所以现在我打算专心恢复健康,并稍晚一点再考虑重返职场。”
所幸他想了个不错的借口,否则实在难以拒绝。
李主任一怔,急忙追问:“你所说的毕主任就是毕建华?”“对,是他本人。”
李无为心想着高层领导的确是有名啊。“那人可是冶金部的一把手,据说……”
李主任随即止住口,不当众传播传言,因为听闻毕主任将再次提升。
相比他的街道主任是十六级的小官,人家毕主任已是十级的重量级领导了。
“李无为,你怎么认识毕主任的?”
“说来凑巧,李主任你也知道我擅长数学。元旦那天我去厂里参加了大会餐,心情不错做了一个小玩意儿。
谁知道毕主任对它很感兴趣,就来找我讨论设计理念而已,就这么简单。”
李无为如实回答,却也略带夸耀成分,毕竟往后在这片区域他的房租不能少了支持者。
然而,李主任并没有过多追问,一个小手工怎么能引起大领导注意并且专程了解?
这证明李无为确实是个人才,要想挖角的话必须提供正式干部职位。
问题是现在街道办事处的编制已满,最多只能拥有七个固定岗位,同时,由于前门街道的庞大管理规模,干部的文化水平要求高,如今至少需要中等专科学校毕业生乃至更高层次。
结果李无为自已再次陷入窘境:才刚刚过了元旦假期又要面临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