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七级炊事员

“何大青刚离开那一天,他还请傻柱喝酒呢!”

许父接着说:“现在他们俩连话都不说了,这还不算吃亏吗?”

“那天傻柱骂何大青的时候挺凶的。”

“毕竟是亲生子嘛。

第二天,傻柱就不计较了,定级考核被评为七级炊事员,并且升为了食堂班长。”

“工资是他和妹妹两个人花的,经常还会带点剩菜回来,日子还算过得去。”

听完半天,许大茂有些不明白:“爸,那易中海吃的什么亏呢?”

“你呀……”

许父叹气,“易中海年纪不小了还没孩子,谁来为他养老?他收贾东旭做徒弟,两家天天一起出入,不就是为了将来有个人给他养老吗?”

“可是现在,易中海肯定是把目光放在了傻柱身上。

你看他们后来的关系,易中海这次显然没达到目的。”

“易中海都已经有了贾东旭做帮手,为什么还要惦记着傻柱呢?”

许大茂依然不解地问。

“仅靠贾东旭还不够可靠。

毕竟贾东旭的妻子可不是好对付的人,易中海这么做是为了留个后路,这就是他吃亏的地方。”

许父露出深思熟虑的表情,“而且傻柱未必像你想得那样简单。”

“不傻还有谁傻?他本来就是一个傻子!”

许大茂愤恨地说道。

看着儿子的表情,许父最终摇了摇头,没有多说什么,怕打击他——到底是亲生的儿子啊。

……

时光飞逝,在平静的日子里,不知不觉间,时间到了1956年3月10日。

这一天,何玉柱带着妹妹何雨雨回到了四合院。

晚上又有特别的小灶安排,下午从工厂里回来,两兄妹就在职工食堂吃了顿饭。

今天的饭菜都很不错,跟领导们吃的一样。

更重要的是,这是何玉柱20岁的生日。

已经到法定结婚年龄的他对这件事最近也很上心。

“柱子,你们兄妹两个吃晚饭回来了?”

前院的三大爷阎富贵见到两人走进院子开口问道。

自从这两年,每次何玉柱都给他们家送来几次饭盒,三大爷也不再叫他傻柱了。

“对,今天加班晚点了!”

何玉柱抬手递过一个饭盒给三大爷,“今天食堂剩下的东西较多,如果三大爷不嫌弃的话,拿回去吧!”

“明天早上我还您饭盒就好。”

“哪里哪里,当然不嫌弃!”

阎富贵两眼发亮地接过饭盒,“我马上又要多一个人吃饭,全靠这点儿收入维持,多亏了这些剩菜呢!”

“雨雨,你先推车回家吧!”

何玉柱将自行车交给何雨雨,掏出香烟点燃一根。

阎富贵是不抽烟的,毕竟花钱的地方太多。

何玉柱抽了一口烟,说道:“三大爷,今天是我二十岁生日。”

阎富贵怔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笑着说:“真的?这么说来你确实到了结婚的年纪了!”

“没错,可是轧钢厂里女职工太少,我在食堂工作的这段时间,新进来的除了男同事都是大妈级别的。”

何玉柱显得有些无奈。

“柱子啊,这几年你也帮我们家不少忙,有没有合适的女孩子,能不能在学校帮忙介绍一个?”

何玉柱接着说道。

阎富贵想了一会儿回答:“这没问题,这两年你确实对得起我这把老骨头。

我得好好想想看。”

说罢,阎富贵一副沉思的样子。

他在心里盘算着,这两年何玉柱对他们家确实是不错的:时不时就会带来饭菜,里面总有好菜!

要是能给何玉柱介绍成一个对象,那自已不就是大媒人了吗?说不定还能得到更多回报呢!不过……

阎富贵为难地说:“柱子啊,我刚才想了想,学校现在还真没有特别合适的女孩子。”

“不会吧?”

何玉柱也是一脸疑惑,“你们学校没进新老师吗?”

“我这个学校不是新的,很多老师是早年就在这儿了,新进来的也多半年纪不小。”

阎富贵解释道,“要不这样,近期我们会有一些教师交流活动,可以给你问问看看?”

“那就拜托您了,如果真找到了合适的人,我肯定给您重谢,绝对不会让您吃亏。”

何玉柱虽然觉得办法不多,但现在也只能如此了。

在厂里人缘不错是事实,但人脉还是有局限,休息后他得自已找些其他途径如拜访当地的媒婆,不能单指望阎富贵一个人。

“放心吧,等消息就好。”

阎富贵应允道,说完二人分开走了。

回到家,三奶奶一看到饭盒,顿时笑开了花:“老头子,又是柱子给你们带来的吧?”

阎富贵乐呵呵地打开饭盒,一看满是好菜:“对呀,省了一顿晚上的伙食呢!你拿去分装下吧。”

“我去处理一下,顺便把饭盒洗了还回去。”

三奶奶高兴地答应。

自从1954年春以来,何玉柱就开始倒腾物资和一些农产品,像养些鸡、兔、猪、羊和鱼等;还有各种粮食作物及蔬果,通过种植空间种出来质量都很好,积累了不少储备品。

而养殖方面,他严格控制各类动物的繁殖周期,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他在不同的市场中售卖商品,积累了不少财富,直到粮票制度开始实施,但这仅限于粮食的管制,其他票据暂时还未出现。

考虑到未来的趋势,何玉柱决定暂时停止手头的交易,静待鸽子市的发展。

毕竟现在逆势而为未免太过冒险。

此外,他已经用上了自行车、收音机和手表,而且还在囤积一些手表,包括男女款式。

除了这些较大的物件,他还储存了布匹、棉花以及烟酒糖茶等日用品,凡是将来可能难买的东西,他尽量大规模采购。

利用他的空间优势,这些物资分放在不同地点储存,不用担心损坏或变质。

先见之明让何玉柱在小批量购买时避免引起他人注意,这种分散策略也让他顺利避开了政策收紧的风险。

……

“哥,我马上要上初中了,学校离家很远呢!”

何雨雨突然说道。

“嗯?”

何玉柱恍然大悟,“你是想要辆自行车,对吧?”

“是啊!”

何雨雨激动地跑过来,“哥,能给我买一辆吗?”

“好,我给你买一辆!”

何玉柱爽快地答应道,“再加一块手表,但你要记住,别太显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