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爷啊,之前您让人捐粮,都已经多久了?”
何玉柱继续说道。
“谁家还能有多余的东西来凑合呢?”
“您就别指望我了,我实在没有办法。
您要不要去工厂后勤那里想办法?”
易中海面色铁青:“柱子,你说有什么办法……”
“别说办法了,我家还有老婆、孩子,甚至我妹子也在,我们都住在丈母娘家以照顾小孩儿。”
---
何玉柱直截了当打断了易中海的话,反复强调同样的道理。
“孩子现在还小呢!”
“等到断奶以后,我连奶粉都未必买得到,怎么能因为别人的困难就忽视自家的情况呢?”
阎富贵补充道:“老易啊,这可是非常时期,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刘海中接着说:“没错,家里本来条件就不宽裕,这次就不要办酒席了。
上次捐粮已经引发不少意见,大家都怨声载道,再这样做下去不行。”
他还特别指出:“不只是我们不同意,全院的人都有抵触情绪。
谁愿意自已挨饿还要给别人东西,更何况,傻柱还能指望他提供什么实质性帮助?”
易中海感到相当无奈。
他原本希望让何玉柱承担一些物资,但何玉柱现在大多时间不住在大院里,还需要供养儿子。
这件事对他打击确实很大,得想新的办法,可能要请老太太出面帮忙才行。
最终易中海只好点头答应:“好吧!”
何玉柱也直接回家准备休息。
贾东旭的葬礼即将举行,而这件事情并没有多影响他;何玉柱有家人和妻子要照料,依旧每天按时上下班。
接下来的日子里,直到周 ** 们才回来,并且带上老婆、孩子一同。
何雨雨也在当天一早就回来了,得知贾东旭的事让她目瞪口呆。
回到家中,何玉柱安排何雨雨一起整理屋子并做些饭菜。
不久后,易中海前来告知:今晚会召开一个院子的大会议,讨论有关贾家的事。
当听到这个消息时,何玉柱不禁有些困惑。
他心里猜测肯定又有不愉快的事情等着揭露。
不过他对是否参与捐款并不在意,毕竟贾家已经没法依靠他提供的任何援助。
到了晚上,大家陆陆续续聚集起来。
何玉柱安排好家人后自已也加入其中。
院子里气氛低沉。
秦淮茹身怀六甲,穿着素白色的丧服。
虽然只有三个月,她的肚子里已有了生命,显得十分温柔美丽。
随后刘海中开场说话了:“大家知道,几天前发生了一起意外导致贾东旭去世,留下孤儿寡母。
所以我们召开了这次全体大会,目的是商议怎样更好地帮助贾家。”
然后转向一位长者,请他阐述具体主题内容。
紧接着易中海接过了话题:“我们院内一贯互助互帮,但也遇到不少困难,今天我们需要再次凝聚起来,共同支持失去支柱的家庭。
贾家如今需要我们伸出援手。”
易中海提出号召捐款来援助贾家,并以身作则表示将先行捐款。
但是,在场的反应似乎并不是那么热烈。
“等一下!”
何玉柱站了出来。
捐粮问题上他已经有所保留——他不愿意牺牲家庭的需要去迎合外界的压力,但现在谈到金钱的问题又不一样了,他知道自已是有经济实力的人。
名誉对于一个人非常重要,尤其在这个时代。
将来的人或许不重视这点,到处老赖横行,但现在不行,名誉甚至关系到自已的孩子。
从前他并不在意这些问题,但是有了家庭和孩子之后,肩上的责任也变得更加沉重。
易中海面沉如水:“何玉柱,你到底有什么事情?”
“既然是一场捐款活动,那么我们需要了解贾家遇到的具体问题吧。”
何玉柱直截了当地说,“听说贾东旭是在厂里身亡的,这明显属于工伤!”
有人立刻反应过来:“是啊,一大爷,你能透露一下厂里的决定吗?”
马上有其他人附和:“没错,想知道具体是怎么补偿的?”
易中海一开始就强调贾家孤儿寡母的困境,将他们塑造成弱势群体来博取同情。
接下来他自已带头捐赠,其他老大爷们也纷纷响应,上次捐款时大家不也是这样操作的?
不过这一次,何玉柱可不愿意继续被牵着走。
“这件事有规矩,工伤死亡应该给予最高的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用和丧葬费用免费,并且还有额外的抚恤金和岗位名额。”
他迅速接茬,“像贾家嫂子顶岗后就可以获得城市户口,而且她孩子们也随迁为城市户口了。”
旁边的人开始窃窃私语,何玉柱继续:“贾家嫂子一人无须担忧生活定量问题,年轻又可以回农村做工分补贴家用,多省心啊!”
贾张氏显然不满意这种安排,怒道:“你这个蠢货凭什么让我回农村?”
何玉柱看着她,“现在你们家正遭遇困难,难道要大家都替你捐款吗?”
“这事不合道理啊!”
易中海边忙安抚着情绪:“大妹子还要帮忙看孩子呢!”
“小辈上学的上学,幼儿园的小孩可以送去厂里的托班,也不花钱,剩下还有一个都还没生出来呢!”
------------
雨天
何玉柱接着说道,“就算再添个孩子,家里三位老太太都能照应吧,帮个小忙而已。”
这时,道德压力也被搬上台面。
而何玉柱也在应对这些压力的同时反击道:当初贾家为保留在农村的地不肯进城落户,占了不少好处;现在有难处了就要我们来帮忙?
易中海赶紧补充道,“虽然秦淮茹在厂里上班每月赚二十七块五元,但要照顾三个孩子,确实也有困难啊。”
众人听到这里似乎有所共鸣,觉得何玉柱的观点合情合理。
可是此时秦淮茹擦着眼泪站出来说道:“街坊邻居们,东旭刚过世,我怎么能把我的婆婆送到农村去呢?”
她抽泣道,“这不成了不孝之女了吗?呜……”
何玉柱暗叹,这女人的确机灵得很,正在努力维护自已贤良的形象呢。
实际上关于贾张氏会不会真回到农村,可能早已私下与儿媳妇协商好,按照协议每月给她三块钱养老金,并拿出一些钱买止疼片,这些细节都是精心设计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