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旺!你是进城去接人了吗?”
门口的一位老人对着他们大声问道。
“对啊,老队长,我是来给你送人手的!”
“好的同志,到这里就算完成了你的任务,之后的安排由老队长来接手。”
王家旺安抚道:“虽然这里比较偏远,但这里的人都很善良。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找老队长帮忙解决。
他不仅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兵,还曾在战争中打击过敌人。”
“村里有什么事都可以找他,没有人敢不听从他的命令。”
“知道了。”
辛琇晶不舍地回头看了薛成远一眼:“下次我再请你吃饭。”
“好啊。”
“你们这对 友情深的朋友也不必如此哀伤。
这只是短暂的分离,未来的日子还有很多,总有机会再见。”
“老队长,那我先离开了!”
“不留下来多呆会儿吗?一起吃饭再走!”
“不行了!还有一个任务要完成。”
摇摇手,王家旺与薛成远离开了王家屯。
“这女孩是不是看上那人了?”
老队长望着辛琇晶,吸着旱烟笑道:“人真是不错,高高瘦瘦的,长得又帅气,身材也好。”
“没问题,他在我们这个护林队工作,机会很多。
先跟我回屯,给你找一个住的地方。”
“您说哪儿去了!”
“呵呵。”
大队长没多说,接过辛琇晶的行李。
虽然看起来已经有五六十岁的模样,但这大个子提着沉重的大包,每一步都很坚定,丝毫不摇晃。
此时,王家旺和薛成远一前一后,沿着一条山间小径前行,脚下时而踩实泥土,时而深陷于泥泞。
“这里的长白山与你在北京那边见到的不同。”
“虽然那边也有山,但那些大多是小山坡。
即使是远一点的有名山脉,也不如长白山这般壮丽宏伟。”
“在这里,随时随地都能遇见各种猛兽。”
“大的比如老虎、豹子、野猪、熊,小至狐狸和松鼠,数量繁多。
说不定才走两步路,就遇到了……”
“啊呜!”
话音未落,王家旺脸色骤变,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
循着他的目光望去,薛成远看见了一个巨大的身影,头部圆润而庞大,前额上的几道黑斑纹格外显眼。
其身躯流线型,姿态优美动人。
这是成年的一只东北虎。
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只白化的东北虎。
如果不是薛成远的眼睛敏锐,在这样的白雪覆盖下,几乎无法辨识出这白色的东北虎。
再次咆哮了一声后,那只东北虎远远地瞥了一眼两人,然后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在森林深处。
“你的运气真是好到了极点!那是只突变品种的东北虎。”
王家旺长吁一口气,兴奋不已:“我在王家屯长大,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在这片森林里遇见一只白化变异的东北虎。”
“一会儿回队里的时候,一定得把这事告诉给队员们。”
“这样的东北虎,若被那些猎人发现,简直就是价值连城的宝藏,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想要抓住它。”
“在中国还有偷猎者的存在吗?”
“保护林地的工作远比你想象中的要复杂,现实并不总是那么光明。”
王家旺边说着边在前方领路:“东北地域辽阔,但却人口稀少。”
“在这些山林之中,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有偷猎者、罪犯、甚至还有一些日本战犯。”
“战犯?”
薛成远颇为惊讶:“真有这样的事吗?”
“有的,东北长期遭受日军侵扰,遗留了很多日本人的军事设施。”
“在某些极端偏僻之地,甚至发现了还在活著的日本人。”
“凡事要以安全为主,切莫轻忽。”
继续前行约半小时后,眼前是一片较为平坦的土地,上面有一处围栏,围着三五间简陋的建筑。
“老黄,人我已经带来了!”
推开房门,房间内已有几人围绕着火炉取暖。
“总算盼到了你们,我们这儿好久没来新人了。”
说话的是一个蓄须男子,看到背着包进来的人,他站起来,大力拍了拍薛成远的肩胛骨:“真不错,这个身板,在我们这里应该不成问题。”
“要是来个虚弱的人,刚到这里就被冻成冰块可就糟糕了!”
“哈哈哈!”
屋里的人笑声连连。
“对了,还有件事要告诉你们。”
王家旺接着说:“上山的时候遇到了一只白色全身变异的东北虎。”
“这事如果传出去,外面的人肯定会涌进山里来找,你们要留心些。”
“行了老王,我们知道的。
你先回去吧。”
大胡子面带严肃地说:“现在我们每天都在森林里巡逻,枪都是实弹,如果敢来偷猎,”
“我就让他们去地底下找他们的命根子去!”
等王家旺离开后,护林队帮薛成远安置好了住宿,然后大家坐下来等其他队员回来。
“这里比不上京城里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大胡子坐在火堆边,伸出手烤火说:“否则我也不会这么说,如果身体不好,上来就得直接送回去了。”
“如果身体差,到我们这里是来送死的。”
“你怎么称呼?”
“我啊?我叫黄挺,你可以叫我老黄。”
黄挺转过手继续烤火,说道:“你们城里人在问人名字时还会这么客气,在这里,我们这些粗人,你直说叫什么就行。”
“我是薛成远。”
薛成远自我介绍后接着问:“老黄,我想知道,我们的队伍总共有多少人?”
“加上你这里有九个人,整座长白山计算起来,有好几百号人。”
“还有周边山村的民兵队,也算是我们的预备力量,一有什么事情,打个招呼他们就立即到了。”
“日常任务主要是山上巡逻,防止非法砍伐和偷猎。”
“这里的规矩很简单,上山捕猎不许用枪,最多允许用土制的老式武器。”
“可以使用网、笼或陷阱,但绝不能用药剂或 。”
薛成远在火旁取暖,点头赞同。
“你初来这里,现在还不适合拿枪,而且就算给了你你也用不来。”
“等过了这个月,我会找个机会教你 的技巧。”
“后来上山巡逻时,我们会配给你一张弓,还有一些 和 ,这些都是巡逻必带的东西。”
几人你一句我一语地交谈着。
随着外面传来的嘈杂谈话声,房门被打开。
“今天真是背到了极点,不知道哪个缺德鬼在路上布了个陷阱,大雪覆盖得看不到,直接陷进去了。”
“幸好积雪深厚,否则我就废了!”
黄挺对着走进来的人笑道:“快进来烤会儿火散散邪气,我们新来了个队员,你看他一眼吧。”
“哦对,差点忘了!说好这几天就到的。”
进来的人看起来大约三十四五岁左右的样子,他对薛成远放下了身上的枪,双手搓着说道:“我是蔡家用,你叫我老蔡就行。”
“这次听闻是从京城来了一位,直接加入我们这护林队伍的。”
“你是高中毕业吗?”
“没有完成。”
“不过,未完成也能称得上高材生!我们这些大老粗,一个护林队的八个人加起来,恐怕都拼不出八个完整的句子来!”
蔡家用说到这里哈哈一笑,顿了顿又继续说道:“说起来,过几天我想给家里写一封信,不知能不能帮个忙写写?”
“当然可以,这是为人民服务嘛!”
“看,这不正是首都人所具备的那种气魄吗?”
“来,看这个,新捕的傻狍子,今晚就有新鲜加餐啦!”
蔡家说着,便从背上的包里取出一只似羊似鹿的动物:“这只狍子真是呆得很,一路上就跟在我屁股后面走,最后不小心一步踏空,滚进了山沟里。”
“掉进冰窟窿里头,捞起来不容易啊。”
“我当时捞起来的时候,它都已经冻成了个冰棍。”
“扔了太浪费,干脆拿回来当今天的加餐好了。”
说罢,蔡家弯腰拿出刀子为狍子剥皮清理,取出干净的肉块。
“成远,这里平时是允许打猎的,想吃什么野味可以自已动手捕捉,比如飞龙、野兔之类的,都不算违规。”
“这是当地林保队和附近村民之间的默契,只要不上枪械就行了。”
“因为如果人人都带上枪去打猎,那山区的野生动物只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大量减少。”
事实确是如此,不用现代化装备捕猎数量有限,但一旦动用这些装备,便是对野生种群的灭顶之灾。
那天,薛成远几乎没多说什么,全神贯注地聆听屋里人的交谈,学习了许多当地的生活常识,甚至还有一些不太正经的笑话。
这些成年人大多结婚多年,没什么不好意思谈的话题。
“山里没啥好佐料,你就凑合吃一口吧。”
“来,多吃点儿,尝尝我们当地的风味。”
除了基本的食盐,其它作料一律没有,薛成远心里清楚,虽然味道一般,但也只能默默接受。
他没有从自已的私人空间中取出那些精美的调味品,这样做似乎有些不够尊重他人的好意。
饭毕,他们用锅融化了一些雪水,洗了脚。
薛成远被安排在床上安睡。
没过多久,房间里的对话声渐渐平息,所有人都进入梦乡。
屋外,唯有灶中柴火时不时噼啪作响,还有细微的鼾声相伴。
“咔啦——”
是什么?
睡得正沉的薛成远听到动静顿时警醒,耳朵竖直仔细辨识外界声响。
“沙沙沙沙——”
这声音有了变化,好像有什么正在推挤房门!
同屋的黄挺睡得很熟,门也被关紧锁牢,除非大型兽类强行破入,小动物是绝不可能闯进来的。
薛成远穿上衣服,轻轻走到门边,移开横档的木杆,开门朝外查看。
一个细长的、长约一尺、颜色呈黄褐色的小生物,一溜烟儿地窜走不见了。
他回到房内,再次关上门,心中思考着刚才那个小家伙到底是什么,觉得眼熟,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成远!成远!快起来吃饭喽!”
朦胧中,薛成远感觉有人摇晃他的肩膀,猛地清醒过来。
“好家伙,你的反应可真快。”
黄挺笑道:“赶紧洗把脸吃早饭吧,等会跟我一起外出,领你看路,认一认周围环境。”
“好!”
穿戴整齐,薛成远快速地完成了个人卫生后,在前一天所处的房间里坐下,吃起了前一天烹煮的傻狍子肉汤。
“对了,我从京城带来的胡椒,加在汤里可以去腥增香解腻。”
他从身上摸出一个小瓶子递给大家:“大家试试这个。”
“这胡椒不是挺贵的?”
“还好吧,其实就是一种普通的香料。”
“成远这么有心给你带来东西,收下才是对他的一片心意最好的回应嘛。”
黄挺接过胡椒瓶,毫不迟疑地给自已碗里的肉汤撒了些许。
“你收敛点,别人特意从这么远的地方带来的,你这样几下子就消耗殆尽了!”
“好的,知道了。”
黄挺随手把胡椒递给旁边的人,抿了一口肉汤,啧了啧嘴:“真的,这汤味道更香了,既不腥也不会油腻。”
“确实是好东西啊。”
“对我们这些人来说,确实是不错,只是量太少,回头我在城里看看有没有渠道能采购一些过来。”
薛成远一听,心中一动:“到了冬天,你们怎么解决吃蔬菜的问题?”
“吃哪个蔬菜?”
蔡家用手擦了擦嘴,喝完肉汤说道:“我们这山区哪会有新鲜蔬菜,想吃菜的话,就带着肉到王家屯换些土豆、白萝卜或大白菜,其他的都买不到。”
薛成远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对啊!
东北冬季漫长,新鲜蔬菜稀缺,更别提绿叶青菜了。
至于搭建蔬菜大棚的想法,在当下简直是奢望,塑料薄膜都是珍贵物资,别说玻璃了,更加不可能有。
没有这些条件,怎么能种出大棚蔬菜。
如果他在自已的空间里种一些青菜,岂不是要比肉类还值钱?
不过,为了避免引起怀疑,还是需要借蔬菜大棚的说法作掩护。
想到这里,薛成远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假如冬天能有青菜吃会怎么样呢?”
他一句话刚说完,屋里的人瞬间都停下了咀嚼,所有人都注视着他。
“看 什么?”
“成远,这话不能乱说的。”
黄挺轻咳一声,“吃完饭大家就散了吧,一会儿我带成远出去看看地势,这么多年来才来了这样一个新人,要好好教导一番才行。”
“成远,别说话了,休息一会儿我们出去转转。”
“刚才那话不要随便说了。”
“不只是长白山,整个东北一旦入冬,几乎无法种植蔬菜,天气寒冷,土地冻结,即使土地再好也无济于事。”
薛成远微笑回应:“我是认真的,青菜确实有可能种植,但有特定的条件。”
“什么条件?”
蔡家有的脸色一紧:“若你能在这个季节在长白山成功种植出青菜,不仅仅是这里,你的名气将会传遍整个东北,人们对你将是另眼相看。”
“你不知道在东北冬天能够吃到蔬菜有多困难!那时候,蔬菜比肉还要昂贵得多。”
“这也太过分了吧。”
此时,人民更关心的是饮食中的营养,尤其是在缺肉的情况下,冬季的蔬菜短缺并不是最首要的问题。
在北方冬季,有土豆、萝卜和大白菜这三种菜已经足够过日子了。
薛成远回忆起了家里曾经的大棚:“需要塑料薄膜、平整的土地和肥沃的土壤。”
“最重要的是,必须要用塑料薄膜,否则根本没法保持温暖。”
实际上,在这个年代,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少数几个蔬菜大棚,但仍属于凤毛麟角。
“好吧!回头我会去打听,看看哪里能弄到塑料薄膜。”
“这东西很不容易弄到,它是一种石油化工制品。”
“老黄!”
蔡家有的眼神一亮,“你不是有一个远房哥哥在北方油田工作吗?你写封信问问他。”
“咱们村里有几个识字的人,让成远帮忙写信吧。”
“我们就试着做做看,如果能成功自然是好;如果不行,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就这样定了,那就这么做。”
黄建把碗中的最后一点肉汤喝了,然后起身说:“走吧,成远,我们先去写信。
写完后跟我一起去山林巡逻,之后要去王家屯找个人帮我把信送下山。”
薛成远给黄建写了信并填写了收件地址,他忽然想起一事,便从包里拿出一条纸来。
“陕北,石川村。”
他念叨着,这是钟跃民离村时跑边书写留下的字迹,草书难辨,让薛成远花了些工夫才读清楚内容。
“你怎么了?还有什么事儿吗?”
黄建问。
薛成远回应道:“给我四九城的那些老朋友们回封信吧,也让他们顺便带下山。”
“行,你慢慢写,不赶时间。”
黄建立刻同意了。
等薛成远完成了写给钟跃民和郑桐的信,并且随便找了东西把信件包起来——这地界没有卖信封的店,只有到了需要邮寄的时候,再另寻购买。
“走吧,出发!”
黄建立即发出行动的号召。
两人跟随黄建一同离开居民点,沿着一条经常有人走的山路前行。
“对了,老黄,昨晚上大伙都睡熟了的时候,我遇到了些奇怪的事情。”
薛成远提起了自已的夜半发现。
“奇怪事情吗?”
走在前面的黄挺好奇,“难道是昨晚有位姑娘趁大家熟睡时偷偷钻进了你的被窝?”
“得了吧,别把我往那种事情上套。”
薛成远大笑一声,接着描述了夜晚听到门响的情况,“我听见门外响,以为有人进来,打开门却只看见一团黄色的东西,像大老鼠一样带着尾巴嗖嗖地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