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浪里白条

夏天的脚步临近,长白山换上了翠绿的新衣。

遍山皆是勃勃生机的苍茫绿色。

“看,飞龙!”

老伯正走着,突然一只有白斑翅膀的小鸟般生物从旁边一飞冲天。

“可惜了,这家伙可好吃了,要是能捕到一只,绝对比乌鱼和甲鱼美味得多。”

“成远,来到长白山这么久,你捕过这种飞龙没?”

薛成远望了望那只迅速消失的小鸟,摇摇头说:“这家伙太小巧灵活了,虽然常听说但从未亲手捕获过。”

“它实在是太细小了,不过肉质绝对一流,以后找个时机你自已也尝尝。”

“我们这里有传,古代时飞龙还被当作贡品呈给皇上品尝。”

老伯的话让薛成远不由笑出声来:“真遗憾啊,清朝已经 了,我们的国家不再有皇上了,也就更谈不上贡品了。”

“当然,这只是古人形容飞龙美味的一种说法罢了。”

“大爷,咱们今天补点新鲜鱼儿,回头我逮一只飞龙,吃饭的时候一定喊您。”

“喊不喊都没意义,我这牙几乎全没了,吃啥都不是滋味。”

薛成远笑了笑,并未多言。

快到目的地时,薛成远又看到了不远处一只飞龙翱翔天际。

一路上来遇到了两只飞龙,确实好运。

到了夏天,山里的生物明显多了起来,不再像冬天那样,只有兔子、鸡和傻狍子之类的下层猎物。

“大爷,湖边不远了,您先过去!”

“我跟上去看看有没有飞龙,要是能搞到一个,中午就能美餐一顿了。”

“好,你注意安全,飞龙难捕,万一逮不住就赶紧回来,这湖里可是有很多咱们的大鱼呢!”

“行,一会儿就回。”

薛成远提着工具慢慢跟随飞龙的方向前进。

确保周围无人,他随手将携带的工具放入随身空间。

带上这么多工具岂不影响行动?于是换上了久未使用过的弩箭。

考虑到 会惊扰森林中的生灵, 成了最佳选择。

沿着飞龙的轨迹向西而行。

追踪大约三到四里路后,越走地势越荒僻,高度也逐渐升高。

薛成远心中暗自嘀咕,这是他到长白山六个月来头一次踏足这片地域。

一声声轻微的响动在耳边回荡,无处不透露着这里的宁静。

寻着声响,来到一颗大树后方,眼前的景象让薛成远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原来前方竟是一对正在交配中的飞龙,其中一个压着另一个,在光天化日之下做如此隐秘的事!这让他如何视而不见!他迅速举起弩箭,对准那两只有些纠缠不清的飞龙,‘嗖’的一箭发射而出,成功击毙了一双。

听到扑通扑通的响声,飞龙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走上前去捡拾猎物,目光扫过地面,忽然发现巨石下藏着一群如鹌鹑蛋大小的东西,数量不少。

幸亏他的眼力够好,不然可能就此错过了这批宝藏。

将捕捉到的飞龙挂在一边,小心翼翼地收集起这二三十枚白色带有花纹的蛋卵,随即将其收入自已的空间。

这次猎杀不仅顺利,还收获了意外之喜。

这些蛋很有可能就是飞龙蛋,可以带回去孵化,或许还能扩展自已的随身空间面积。

正当准备离开时,视线被蛋堆旁晃动的一片绿叶所吸引。

那是一根枝条,挂满了数十颗斑点鲜红的果子,看上去鲜艳夺目。

薛成远想起早年曾与采药师探讨过长白山上的植物药物,那时采药师提到过一些珍稀药材的特点。

特别是那次猎杀野猪回程时,那位采集人参的朋友展示给他看过的人参样本,关于其外貌特征、叶子形状以及果实外观进行了详尽描述。

现在这片绿叶和那颗颗红色果子,与之前看到的人参完全一致。

将弓箭和飞龙都收纳到空间之中,接着从里面取出一些用于清洁人参的工具。

这些东西他已经提前准备好,只等待有一天上山采集时使用,如果遇到人参,能够将其完好无损地挖出。

薛成远不再拖延,小心翼翼地屈膝靠近,企图通过意念将这株人参纳入空间,却发现完全行不通。

由此可见,这人参的年份绝不是一般的高!

以前薛成远曾在长白山尝试过把林间的植物搬入自已的空间内。

凡是在十年份以内的植物,若是大小和高度不超过一定限制,基本都能收入空间。

但这次面对的这个人参却无法收纳进来,一是因为它的年份,另一个原因是它的大部分部分深深扎根于土下。

于是,他手持铁锹与刷子,缓缓而谨慎地从旁边下手,仔细清理泥土。

越长大且完整的人参,须状部分就越有价值。

这一点无需他人多言,薛成远心知肚明。

本以为这次可以快速完成采集任务,再去帮渔民捕些鱼。

想到之前看到的那个只有十多岁的人参,加上须根也才仅仅二十厘米。

然而这次的经历大不相同。

随着挖掘深度的逐渐加深,薛成远发现这个人参的须根异常发达,令人心跳加速。

密集的须根附带着泥块,在薛成远眼前显现。

花了一个多小时,挖掘超过半米后,还是没能看见须根的尽头。

直到了近一米深处,须根才终于结束。

竟长达一米!

当这株人参整体显现出来时,除掉顶部鲜艳的红果绿叶,下面呈现出一个人形:头部圆润,体型,两腿如婴。

怪不得,在东北地区,人们称呼这种珍宝不仅为“棒槌”

,还亲切地称之为“人参娃娃”

这确实是因其形态极似一个小人而闻名。

过去甚至有着关于“人参精灵”

的传说,这一切皆源于那些上了年代的人参独特的外形。

眼前的人参看似有着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生长史,若能将它移入空间中栽培该有多好!

就在这一念之间,那株人参瞬时消失了。

薛成远回头望向空间内部,发现那人参已被成功移植到某个角落。

所有的根须都被泥土完好包裹,没有任何损害。

为了避免其它生物接近,他简单地用意念划定了保护区,确保人参周围的环境安全。

此外,那人参还挂有许多鲜红的浆果,未来这些都是他在空间里培养人参的重要资源!

收拾妥当之后,薛成远拍拍手,再次环顾四周确证无遗漏后,便加快步伐沿原路返回。

这一次上山可谓是物有所值!

刚到达湖泊旁,他就拿出了之前放入空间的物品以及一条飞龙。

长时间的路程耗费了许多时光,现在已经超过了正午,渔民应该已用餐。

如果没吃饭就让这条飞龙做一顿吧。

“薛成远,你可来了。”

渔民见到他松了一口气:“我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担心你会不会遇到什么危险,半天都不见你的踪影。”

“刚才那条走失了,这次捕捉了另一条,今天我们吃这个好了。”

“我已经吃过饭,不过看到了你没回来也就先用过。

这里还有一些鱼汤和热饼,留着等你回来享用呢。”

“你先吃点儿,咱们马上开始。”

顺着渔民的目光望去,薛成远这才注意到水面浮着一个简易木筏,上面摆放着渔网、竹竿等工具。

“大叔,您稍等,我吃完了我们就开始。”

说完,薛成远找了个地方坐下,迅速解决起来。

相比冬天的捕鱼,夏天这里能捕到的鱼种类就多多了。

像什么“三花五罗十八子”

,这些都代表了东北水域鱼类的多样性。

从几十斤重的大个子鱼,如胖头鱼、鲢鱼、大鲫鱼,到柳根子、船钉子这些小鱼,只有手指头那么大。

一到夏季,大大小小的鱼儿们都会出没于这片湖泊。

不论食植或是食肉,此时此刻,这湖里的生态真是丰富得很。

据渔民所说,若是想要换换口味,可以在特定的狭窄处捕捉一些指甲盖大小的河虾。

那里简直就像个河虾的宝库,抓也抓不完,简直和米粒一样密集。

提起这些,薛成远不禁感慨:这东北的物产之丰饶真是非同一般。

很快,薛成远吃完后擦了擦嘴,对着远处的渔民大声喊:“大叔,开干!”

“来了!”

渔民推着木筏向湖对岸划去。

“待会儿撒网时,你小心点儿,别掉水里了。”

“大叔,您这话可有点小瞧人,我当年在京城里也被称作‘浪里白条’呢!”

“那确实是我失言了。”

他们没有选择湖 下网。

毕竟两人操作有些勉强,网又不大,因此他们决定不在中心区放置。

“大叔,网下好了,我们晚些再收。

我想先去狭窄地带看看,是否有其他小鱼小虾什么的。”

“那些可都是好东西,比任何大鱼还要美味许多!”

想象着那些不起眼的小龙虾小鱼,煎炒后或者晾干保存起来。

等什么时候想吃了,再加点儿小米椒一炒,金色的小鱼虾配上鲜艳的红色绿色的辣椒,

只是想想,就让薛成远忍不住垂涎欲滴。

平时的那些山珍海味都未有如此效果,没想到因为这些小小的虾蟹,他竟有这样的反应。

听薛成远这么一说,渔民笑呵呵地点头答道:“你带上篮子去抓一些,明天一大早或者这几天再来收拾。

可能会有黄鳝、泥鳅或者小螃蟹之类的,还有虾米,也是收获丰富。”

“当然,若是幸运还能捞到几只蜊蛄,但数量较少。”

“若真的想专门逮蜊蛄,还是要去山涧,这里的湖中还是比较稀有的。”

“行!”

随即,薛成远跟着渔民把网布置妥当后,提着早已预备好的篮子上了岸,朝着湖边的狭窄之处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