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敢于承认错误!

“世人以为,自从我军踏入涿郡后,我军的每一个动作都在你们的眼皮底下。”

“实际上,你们看到的一切,不过是我想让你们看到的样子。”

“你们的每一步行动我都早有预见。”

“前几日,沉迷于酒色之间,夜夜狂欢。待到第十天之后,则四处漫步,看似无所事事,与人交谈的内容也尽是些不着边际的话。”

“一切都是在制造 ** ,装出醉生梦死的模样来掩饰真实意图。”

“你们将目光都集中在了我这里,便忽略了我的部属在各个角落里暗中搜集情报。”

“等到我对你们的情况了如指掌时,想必你们的耐性也差不多到了极限。”

“但你,裴秀林绝非平庸之辈,定能察觉我在有意隐藏实力,因而自作聪明地以为掌握了我的套路,其实最终是我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所谓的白袍军不过是临时找几千名涿郡士兵换了装,黑夜中谁能辨真假呢?”

“这招让你们对白袍军的实际战力有了误解,甚至以为我真的上了你们的当。”

“谨慎起见,你们一再验证了我已远离涿郡,才敢松懈警戒。”

“我及我的军队可以请人乔装替代,即便你们兵力上万,长期紧张焦虑导致休息不足,一旦松懈大饮狂饮,必然沉醉不醒。”

“此时我发动全力攻击,就算双塔山剩下的一万名清醒 ** 加上你们其余仍有一战斗能力的战士又怎样?不过是白费力气!”

** * 语气平静,述毕一切后微笑着注视着裴秀林:“现在,裴先生,您的感想如何?”

裴秀林不得不承认对方确实手段高强,无奈地行了一礼道:“将军才智超群,令人佩服至极!”

* * 对此点头认可,接着转视杨涛,

“昔日杨涛追随刘虞左右,不满公孙瓒征讨无度,滥征税赋,苛待人民,故而不屈服降,逃入山野为寇。”

“虽没有特别出色的才华,但这份体恤百姓之心倒也不失为可贵之处。”

“你不愿意顺从我可以理解。”

“家主初领幽州刺史之职,虽然军事上的成就已经昭彰,但治政上的效果尚需时日来展现。”

“所以,对于你现在的服膺我不做强求。”

言罢不再理会杨涛,直接下令撤军返回易京。

五万俘虏作为胜利的战利品,跟随者七千白袍精锐,浩浩荡荡开进易京城。

易京城的城门之前,等待着吕凤年及其同僚陈宫等人迎接着凯旋的英雄。

* * 所带领的这数千白袍军悉数安全返航,身后的五万余俘虏见证了此次战果。

从出发到胜利归来,* *仅用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就彻底 ** 了这帮贼寇,

虽然在过程中有千余名涿郡的府兵为国家捐躯,不能算是完全无损取胜,但是这一壮举依然是足以震撼人心!

想想以前,无论是袁绍还是公孙瓒多次派兵数万也未能制伏这群顽固的匪患,

至于要说说服并接收这些匪患归顺麾下就更是奢谈了。

对于白袍军将领* *,吕凤年心中充满着信心。

他对于* * 的凯旋并不感到吃惊。

但吕凤年身边的几位如陈宫、张辽等高级谋士眼中流露出的却是复杂的表情。

当时* * 写下了保证书,只带了区区几千人马前往涿郡平定 * 乱,

在【敏感内容较多,无法继续输出】

拥有五万人马,吕凤年的总兵力尚不足此数,而如今随着这些战斗力极强的新军的加入,其兵力直接实现了翻倍增长。

当然,军队数量的翻番并不意味着战斗能力成倍增加。

这五万原本是敌人投降的士兵,如果与吕凤年的原部队正面作战,毫无疑问,将会遭到吕凤年的队伍如砍瓜切菜般击破!

放眼当今之世,在同等人手之下,尚无人能与吕凤年对抗!

到了城墙脚下,**之面带笑容下马,向吕凤年行礼。

“属下**之,幸未违抗主公命令,前来复命。”

吕凤年开怀大笑,快步走上前扶持起**之。

“子云赶快起来!”

“你的才华我再清楚不过!”

“将士们,你们真是劳苦功高啊!”

在谈话间,吕凤年目光时不时地在陈宫、张辽等人的脸上停留片刻。

陈宫和张辽也是豪气的人物,意识到之前低估了**之,对这位有所不敬。

“恭贺子云将军大获全胜!”

“子云将军带兵有道,英姿非凡,陈某衷心佩服,将军出任三军统帅实至名归!”

陈宫向前,对**之肃然行礼,言语之间满含真情实意。

这股涿郡的地头蛇已经作恶许久,即便为了生存而在乱世中行事,确实也有不少恶行,频频 * 扰无辜民众。

如果官府对这类事情视而不见,不采取行动,无疑会使民心愤怒,使得更多的无辜百姓被迫加入他们。

因此,无 ** 孙瓒和袁绍,尽管长期以来战火连绵,也分别派遣兵力进犯过涿郡双塔山的地盘上的这批 ** 。

然而,无论是袁绍还是公孙瓒,都没有能够最终平定这些匪徒。

一方面他们攻击匪徒是为了清剿寇盗,同时也想收编这支军队为自已服务!

哪一位诸侯国君不愿要一支由五万名英勇战士组成的队伍呢?

只可惜,在战场之上,各军都彼此防备,不敢全力出战,加之双塔山的强盗势力已壮大,并且还拥有精通军事的高手策划。

另外各方均害怕另一方先于已夺得这批 ** ,壮大了自已的力量。

于是,最后双方都不了了之!

陈宫自已曾分析过,假设是他与张辽几人一同行动,或许也难以像**之这般成功地收服五万强盗。

即使有可能实现这一点,最快也要三个月,最安全稳妥的做法是在半年内完成!

由此可知,**之所取得的成就多么惊人、卓著!

当然了,如果换做吕凤年亲自领军出征,带着一万名精锐骑兵,五千重甲兵,并有无敌于天下的吕凤年指挥,那么一天之内就能降伏这批山贼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在这乱世之中,又有几人敢与吕凤年相提并论?

看到陈宫恭敬作揖,**之忙上前搀扶他起身。

“公台先生何必如此呢!”

“我哪配受如此大礼,这次收服双塔山强盗只是运气好而已!”

陈宫微笑着说:“将军客气了!”

“当今之世若非将军这样的英雄寥寥无几,否则绝不可能只有少数人可以比得上您!”

“子云将军担任我军最高统帅,乃是人心所向、情理中的事情!”

随后,张辽和高顺也依次上前恭贺**之的重大胜利。

“主公确有慧眼识英雄的远见啊!”

“之前确实是我们的短视。”

“正是这样,主公看人的准,而子云将军的表现也不负他的名声。”

“我军新增一位优秀的将领了!”

……

看着众人对于**之心悦诚服,纷纷支持让他做大军首领的样子,吕凤年心里非常满意,微微笑着。

哈哈,成啦!

真是不负‘白衣军神’之称号,首次行动便大显身手,震撼众人。

如今群雄荟萃,谋臣有陈宫,再加之五万从涿郡投降的叛军,兵力一下子扩展至十万。

这样的实力,确实在诸侯之中显得相当不俗了!

吕凤年前往城外迎接凯旋归来的**。此行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接收五万名涿郡的叛贼归顺。

依据**带回的情报,此次平定双塔山的匪众不仅仅是人数上的增益对吕凤年来讲有着非凡的意义。

特别是山 ** 身低微的大头领刘元龙和二头领裴秀林,都是难得一见的人杰!

特别是裴秀林,**特别提到他,认为裴秀林的才华可能不下于吕凤年麾下现在的首席谋士陈宫。

不过,在吕凤年眼里,这样的评价或许有些言过其实。

裴秀林由于家境贫寒,很难有机会获得正规的学习和教育,

再加上裴秀林的名字在历史上未曾有所记载,如果不是来到了这片《三国》世界的舞台,他恐怕也不会为人所知。

然而,鉴于**对裴秀林的高度评价,吕凤年当然决定以新的目光审视这位人物。

几人迎接到凯旋而归的队伍后,吕凤年等人向前走,与那三名率领五万降军的重要人物相见。

其中,有一位约三十岁左右的男子,梳着文士特有的发髻,穿着简朴的青衣,看起来十分温和文雅,仿佛是一位饱学之士。

吕凤年微笑地注视着他,“您就是裴秀林先生吧?”

裴秀林面对这位已名声赫赫的年轻首领,感到极为荣幸与惶恐,恭敬地回答:“卑下不过是个战败之民,土里生长的人物,何德何能承此称呼?”

“主公如此厚爱,真叫人承受不起!”

“裴先生何必如此客套?”吕凤年开朗地说,

“旁人或许不甚了解,但我却是清楚。”

“双塔山能在乱世中矗立许久而不动摇,实赖您的智谋!”

“而且,子云(**)对你大为赞扬,说是您的智慧与公台先生相比亦不落下风呢!”

此语刚出,**的脸上立刻显出了些许的苦涩笑容,身旁的张辽、高顺则是带着饶有趣味的神情看着这一幕;

唯一例外的是陈宫,他的表情转为意外中的欣赏。

**苦笑的原因在于,他被当众揭了自已的话:说自已眼中裴秀林不逊于陈宫。这很可能会被解读为自已评价裴秀林的才华在自已之上——尤其是在陈宫这样的成名大家面前提出这样的观点,无疑是一个冒险的做法。

但陈宫却展现了一位老成练达的政治家风度,并未因为这种潜在的挑战而不悦。

实际上,他听到了自已主公可能迎来了一个不亚于自已的优秀人才时感到了高兴——这对于增强主君吕凤年的整体势力无疑是大有益处的事情。

对于裴秀林来说,本就已经十分紧张和谦虚的心情现在更是增添了几分。他迅速弯腰,恭敬地答道:“这完全是子云将军对我的错爱,我怎么可以与公台先生并称!”

“还希望主公别拿我们这些无能之人开玩笑。”

在陈宫出声解释之后,**也随即附和,

强调如果裴秀林事先得知他曾立过军令状,则此次对抗的结果未必如现在一般分明。

这令裴秀林茅塞顿开,

“确实是这样,但我即使知晓,也无改大局。”他在内心仔细衡量过,最终仍然谦虚回应。

“明 ** 令状这回事,也只能让寨中的兄弟们警觉一些罢了。”

“这场惨败的主要根源,其实是长时间的高强度紧张状态,让众人早已心力交瘁。面对白袍军时,恐怕依旧会一战即溃。”

“属下心服口服,没有找任何借口!”

吕凤年大笑,“真不错!堂堂男儿,就应该如此,勇于面对失败,敢于承认错误!”

“你能有这样的见识,确实在某些方面配得上子云的高度评价!”

事实上,裴秀林所言皆是实话。即便得知了**立下的军令状,双塔山依然避免不了战败的命运。从**离开涿郡那一刻起,大家的防备意识逐渐松懈。即便有所警惕,仍坚守防线,但人们的斗志已经大大消耗,剩下的战斗力寥寥无几。凭**那七千精兵的强大实力,对一支已经疲惫不堪的山贼来说,不过是耗时较长的任务。

然而,没有人会因此轻视裴秀林败在**手下的事实。吕凤年非常清楚,能够迫使**如此郑重其事地对待的人,确实是一个罕见的人才。此次最大的成就之一无疑是五万投降的贼人,而另一个收获就是像陈公台一样出色的裴秀林。

除了智谋之外,裴秀林更是一位难能可贵的政务天才。五万不羁的强盗,整个内部事务几乎全权由他掌管。多年以来,这座偌大的山砦从未出过差错,管理有序。裴秀林的潜力巨大,就像一颗未加雕饰的宝玉。

像裴秀林这样的基层出身者,内心中天然带着一种自卑感,这是吕凤年非常理解的。如今的关键是要扩大他的眼界,提升境界,让他充分发挥自已的才干,成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大人物!

吕凤年深知,诸如陈宫、**之类的智者更为熟悉如何激发人才。他们对裴秀林寄予了极大的期望。而现在,吕凤年正需要大量的贤才,特别是即将重组幽州的内政时,急需像裴秀林这样的人才!他绝对是个最合适的选择。

见过裴秀林后,吕凤年开始走近那个体格健硕,形如猛虎的壮汉。

“恩,不错,你的体格很是扎实。”

“头领,对于陈子云将军,我是心悦诚服,败也是输得心服。”

吕凤年偏偏点到了刘元龙心中的痛处,这让他愤怒得几乎咬破牙齿,却又无可奈何。吕凤年微微一笑,“那你对我不知是否同样信服?”

刘元龙满身野性气息,粗声回应:“呵!”

“在山上时,关于你的事迹我也多有耳闻,吕凤年。”

“最让我们山寨中人佩服的是你吕凤年一日间斩杀袁绍河北四天王中的三位。”

“如果这战绩为真,那确实让人不得不起敬!”

“那些久负盛名的英雄,颜良、文丑就不说了,我个人自觉难以匹敌。但我曾与高览真刀 ** 交过手,实在不太信你这副身板,也能做到这点?”

刘元龙眼中充满了不屑地看着吕凤年。身形瘦小,这算是吕凤年的短处吗?

吕凤年环顾四周,心里默想:我的身姿不也算得上是英武挺拔吗?不过二十刚过,他还保持着一位英俊青年的模样,身高八尺,肩宽腰细,容貌清秀,完全可以与他的义兄吕布比肩的美男子!只是按一般武将的标准来看,确实略显纤细了些许。

当年,吕布可是身躯极为壮硕的伟岸男儿。身上披着一副狰狞的连环兽面铠甲,头戴分叉收拢的三叉紫金冠冕,身穿西川产的大红绣花丝袍,系着一条精细的狮子图腾腰带,手持一杆精致的方天画戟,跨下一匹名驹——赤兔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