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袁绍心胸狭隘的性格来看,他又怎能忍受得了这般态度的人呢?”
“如非鞠义在军事上有着不可小觑的才华与能力,或许早已难逃一死。”
的确,历史上,鞠义确实因为自认为劳苦功高而变得傲慢不敬,最终激怒袁绍,在官方的战争来临之前遭致不幸。
但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鞠义的生命要短得多——界桥之战时就被赵云一枪挑 ** 下。
因此,就连吕凤年本人也不能确切说明,在当前这个‘三国’版本的世界里,是依据实际历史记录还是一段文学创作,或者两种因素都有所体现?
“试想,无论是之前的易京城之役,还是今日迎战敌人的行动,袁绍始终不曾起用鞠义。”
“所有可能让他立下军功的机会都未予他参与,这不恰恰证明两人之间已有很深的裂痕吗?”
赵云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如此这般才合理。”
“既然这样,我们的计划进攻魏郡可能会遇到更多阻碍吧?”
吕凤年苦笑不已:“岂只是更艰难罢了,几乎等同于踏入了一次血与铁的考验。”
“不过即便如此,一个鞠义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大事,袁绍本人我已经对阵过,颜良文丑也曾是我枪下的亡魂,如今再多加一个鞠义而已。”
赵云由衷感叹:“主公真乃大丈夫也!”正当此时,一名哨兵在门外禀报道有紧急情况。
“主公,不到十里外有敌军来袭!”“初步判断,他们人数约四万,旗帜上标有袁字标志!”
吕凤年微皱眉说:“哦?挂有袁字的旗帜?”
“袁绍眼下正于清河郡与子云抗衡,除了他的三位公子外,无人能使用此标识。”
“袁熙与袁尚均已率部驰援清河郡,因此这支军队定是袁绍的长子、青州刺史袁谭所带领的了。”
吕凤年并不敢低估袁绍的儿子们。
按照历史,单单是袁绍的小儿子袁尚就曾经多次战胜曹操!
如果没有袁谭对袁绍让小儿子袁尚继承位置的不满,并宣布自已为车骑将军,引发内部争斗,河北地区真的很难有曹操立足之处。
当然,对于袁谭,吕凤年不会看低,但也不会把他看得太高。
当初面对袁绍亲自率领的三十万大军,吕凤年都能斩杀颜良和文丑,今天一个拥有四万兵力的袁谭能吓倒谁呢?
但在河北地界上活动,对袁家有所了解的赵云显得有些忧虑。
“主公,袁谭乃袁绍的长子,不仅德高望重,且年虽少而不凡,青州的事务他也能独撑大局!”
“这次他亲自领军前来,人数达四万之多,实在不易应对。”
吕凤年微微一笑:“子龙对敌人保持警惕的态度确实难得!”
“但这袁谭尚不足以威胁到我。”
“现今袁绍的粮草已被张辽一把火烧光,甚至气急败坏,暂时还顾不上出兵打仗。”
“但一旦袁绍康复,必然会疯狂复仇!”
“我虽对子云将军深信不疑,但也应有所防范,不能盲目自满而无所作为。”
“所以,子龙你带着所有装备精良的精兵以及你的三千亲信提前进驻魏郡吧。”“沿途还可以拉拢一部分不满袁绍统治的势力作为帮手。”
“至于来犯的袁谭和他的四万士兵,我将偕大雪龙骑兵与之一战即可解决。”
听到这里,赵云震惊不已,连忙说道:“主公难道想凭借大雪龙骑单枪匹马对抗袁谭的大军?”
“绝对不行!”
“那些青州兵是袁绍手下最强的一支,人数已达四万人,怎么可能仅靠八百大雪龙骑就能取胜?”
吕凤年挥挥手安抚赵云:“子龙勿忧,我在易京一役时曾以三百对数十万击溃袁绍军队,八百大雪龙骑足矣冲垮他们的阵线!”
“区区袁谭和这四万人的青州兵有何畏惧之谈?”“子龙放心带兵向魏郡进发,很快就将与你会师!”
赵云无奈地说:“赵云的确听说过有关大雪龙骑营勇猛无比的传说,它冠绝当时的铁骑无可比拟。”
“主公武功盖世,无可挑剔!”
“易京之战确已证明一切,但那次情况无法重现!”
“那些丧失斗志的士兵再多也只是任人宰割的木偶。”
“但是面对四万精锐的青州士兵,怎能等闲视之?”“主公请三思!”
“赵云愿 ** 为前锋,先替主公查明敌情!”
对此,吕凤年大笑道:“赵子龙果然心思敏捷,原来是想自已出战这场战斗。”
赵云赶紧申辩道:“主公不要开玩笑了,赵云赴汤蹈火皆可以接受,但主公的安全至关重要!”“如果您信任赵云,请批准我的请求!”
“在主公抵达魏郡之前,赵云保证袁谭一方寸步难行!”
吕凤年拍了拍赵云的肩头,温言笑慰:“子龙啊,袁谭的四万人马,在我和大雪龙骑营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放心地先领军前行吧,我会随后跟上。”
赵云还想再说什么,吕凤年便正色道:“这是我的命令!”军人以遵命行事为已任,赵云虽有不舍,也只能郑重行礼应承:“属下尊命!”随后又补充一句,“主公务必多加注意。”
言毕他转身离去,去作领军前往魏郡的准备。与此同时,吕凤年则一手提起靠在旁的天龙破城戟,迈步出门。身穿七海蛟龙甲,骑跨下踏雪乌雅马,吕凤年的形象威风凛凛、英姿非凡。“大雪龙骑营!”
这一声豪迈的呼叫,瞬时传遍了排列有序、气势如虹的大雪 ** 列。“在此!”八百铁骑同时回答,声势惊人。
“跟我上阵厮杀!”吕凤年率先进军。“冲锋!”他的队伍紧随其后,如狂风般卷离了城堡。
约行半日后,抵达距离真定五里的地方,吕凤年与八百大雪龙骑已严阵以待,迎接袁谭的军队。“这位应该就是吕凤年了?”对方阵营中传来了询问的声音。
“难道我还能是你遗失在外多年的祖父不成?”吕凤年冷冷地回击,语气中的讽刺不言而喻。袁谭闻言脸色骤变,强自按捺住心头火气,不愿因此丢尽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