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元直有何高见?

“我是荆州文聘,任何人胆敢前进半步,必遭格杀!”那武将手握武器,声音坚定,向着敌人发出了最后的警告。

原本气势如虹的曹军突然间不再咄咄逼人,默然停了下来。

已经离开了宛城的范围,跨过这座横桥就是新野,也就是荆州的地界了。

曹仁一受伤就立即被带回城中救治,现在的指挥官正是他的副将。此时他也不敢再冒进一步的风险。

在平时,别说是文聘了,就算刘表亲至,他也毫不畏惧。

毕竟荆州的实力在那里摆着,他们自然是不惧对方的。然而如今的情势却不同寻常。

自家丞相正北方作战,如果在此刻挑衅荆州,将会腹背受敌,处境艰难。

更何况他们的主将现在重伤在身,继续前进面对的是不会轻易认输的荆州军队。

“退兵!”

经过短暂的思考,他狠狠咬了咬牙,果断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于是曹军慢慢撤离,望着对方的背影,吕凤年总算放松了些许。

这一战中,大雪龙骑兵损失近半,这对他来说几乎是个不可承受的打击。

要知道,培养一个大雪龙骑兵士兵有多么不易,更不用说如今失去了五十人的队伍了。

虽然这次曹仁无功而返,但对吕凤年而言,这笔交易仍旧是代价太大了。如果不是得到了徐庶这样的人物,恐怕他不得不从冀州调动重兵南下了。

“骠骑大将军远行至此,末将有失远迎,请将军原谅!”文聘随即转身,对吕凤年敬意道。

“文将军怎么会在这里?”尽管心里存疑,吕凤年依旧礼貌问道。

按照常理,他与刘表没有特别深厚的交情,后者不会因他派人出援。

“回复吕将军,是家师蒯良早有预示,吩咐我等在此待命,言明只要将军一到,便立刻前来接应。”

文聘带着一丝敬意笑道。

“蒯良。”吕凤年轻声应道,点了点头,心中明白。

文聘以及荆州方面的领导层愿意伸出援手,根本不是为了他的脸面,而是他们清楚,一旦他在此遇害,冀北的愤怒绝非荆州能承担。

因此,文聘刚才毫不犹豫地上前相救,并不是无迹可寻的。

“您家的军师真是深思熟虑。”吕凤年轻笑道,双手抱胸,重新摆出一副悠闲自得的姿态。

“今日劳烦将军引路前往新野休息,明日我们一起回襄阳面见主公!”

“那是最好不过了。”

在文聘的带领下,吕凤年等人来到了新野驻地休憩。

实际上,吕凤年此次突如其来地南下,其真正的目的他们并不清楚,无人能猜透。

无论如何,吕凤年这样的重要领主是不能触怒的,因此他们一开始便展示出了高度尊敬的姿态。

进城之后,一行人历经半个多月的跋涉,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但就在吕凤年甫一坐下,徐庶就已经造访他的住所。

“元直,进来坐吧!”

吕凤年只能勉强站起身来微笑迎接。

“不知道主公南下荆州,是否有所计划?”徐庶品了一口茶,接着轻描淡写地说出心中的疑问。

连续追踪他多日,内心中吕凤年的到来对荆州绝非无目的。只是,说老实话,他对吕凤年此行的具体意图仍然一片茫然。因此,他开门见山地提出了疑问。

“并无其他特殊动机,元直有何高见?”吕凤年巧妙地玩弄了一下心思,意在试探徐元直一番。

面对这位聪明绝顶的人物,并未因此显露困惑,而是淡然一笑。

“若是要提建议,我认为主公交荆之旅需达成两大要务!”

“首先,与刘表建立结盟,未来某时能得到他的支持无疑将是巨大的好消息。”

“其次,荆楚地界人才济济,说服几位杰出之人随主公开返冀州,将构成重要的人力资源。”

“另外一点,如果主公未来志在称雄华夏,取得荆州必属势在必行,预先探索其地理政治形势对日后大业极为关键。”

随着徐庶从容不迫地分析,吕凤年内心暗暗认可。

“坦白说,这次我主要目标正是请出卧龙先生!”

听完这番话,徐庶不禁眉飞色舞,对眼前这名男子深远的眼光感到更为震惊了。

作为北地一方诸侯,居然为了区区一位仅在南楚享有声望的奇才不惜跋涉千里乃至冒着如此大的险来亲自求才,需要多大的气魄与决心!

“诸葛孔明与我乃是多年挚交,此人自视甚高,以先秦名臣自比;然而据我观察,其所具备经纶世务的才华更是超越古人不少。若主公诚心想邀其相助,到时我可为其穿针引线。”

“如此最好不过,只是适才元直言及要和刘表结盟一事,确是我未曾深思熟虑的地方,请先生不吝赐教!”

于是,徐庶再度轻啜一口温茶。

“主公以为经历了这场 ** ,今后与曹操作何相处?”

“毫无疑问应视为不可调和之仇敌了。毕竟曹仁不仅是曹操作战将领之一,更是与之亲缘深厚。如今被我折断一肢,再加上途经兖州时破坏了数十座县城的治理机构……可想而知,对方必然对我们怀恨在心。”吕凤年带有一丝自嘲的口吻回应道,内心中对于这一判断相当坚定。

“而今荆地便紧邻兖郡,曹公派遣曹仁守卫宛域,某种程度上对荆州亦有潜在威胁或是防御考量。”

“既已同曹公无法和平共处,所谓‘敌人的敌人即是我友’,如能劝导刘表一同对抗,则南北呼应,势必会对整体局势产生积极影响。”

徐庶言语中的豪迈令吕凤年不由得叹了口气。他怎会不知晓这些策略,但作为拥有历史预知能力之人,他对其中的实际困难更加心知肚明!

尤其是在当前情况下,让垂暮之年的刘表重新焕发战斗精神,几乎是天方夜谭。

尽管如此,徐庶的观点并非全无道理——目前,眼前这方割据势力恰是他最迫切需要争取的同盟。

即便到头来无法缔结同盟,但表面和谐于已方总有诸多好处。次日,众人自新野启程,继而抵达襄阳。

刘表亲至刺史府设宴相迎,说道:“吕将军,请这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