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传道孔子,百家争鸣!李耳懵逼!

“果然不凡!”

“即便是真灵,都能吸收孤如此多的气运。”

“若是普通人,绝无福消受。”

帝辛看着眼前的真灵光团,低喃道。

这一波,帝辛近乎分出了自已一半的气运。

其目的,也是为了让孔子出生后便有大功德大气运护体。

“吾,帝辛,碧游宫当代教主,传授汝“仁”“爱”“道德”之道,经典千部!”

“我帝辛之弟子,可不敬天地人神鬼,独善其身。”

“世间纷争不息,礼乐崩坏,你之天命无人可替。”

“望你不要让为师失望!”

帝辛一指点出,一点灵光没入了真灵光团内。

接受了那名穿越者的记忆后,帝辛就知道九州春秋争霸开启后便有百家争鸣之说,人族诸多气运之子禀气运而生。

那名穿越者的记忆里,也有诸多经典。

但这些经典,在帝辛看来并非完美。

所以,他就稍加修改,与即将出世的《道德经》整合在一起,全部赐予了孔子。

只要他出世,有自已接引指点,便会觉醒记忆。

如今在六道轮回中做这些是最合适不过,有后土帮助自已,天道圣人包括鸿钧在内都不知道是自已提前布局截取了人道气运。

旋即,在帝辛的帮助下,那真灵光团成长到了极为夸张的地步,其上所携带的气运令诸多真灵都为之颤抖。

五百万浩然正气以及五百万人王气运全部融合进了光团中,何其夸张?

但帝辛知道,将来孔子给自已带来的好处,绝不止于此。

六道轮回之外。

后土眼中精光爆闪,绝美的容颜上满是震惊之色。

“不愧是人王帝辛。”

“大手笔啊?”

“我身为六道轮回之主,都未曾发现这个人道气运之子,想必此人的出世必是天意注定..”

帝辛的一切,后土都尽收眼底。

可她吃惊的是帝辛竟然如此舍得割去自已气运?

这种事情,即便是圣人也不敢豪赌。

气运功德何其不易?

就算是投资,也有失败的风险啊?

可惜,天意这种东西,即便是圣人也拿捏不准。

鸿钧虽身合天道,但鸿钧却不是天道。

若能看透天道,怕是得有凌驾于天道之上的道行才行,可有人能做到吗?

就在后土思忖之际,帝辛已经出现在六道轮回之外。

“解决了?”

“嗯,解决了,多谢后土道友相助。”

“教主客气了,我们约定的事情别忘了。”

“自然,以后人间,我帝辛说了算!”

“善!”

后土当场便高看了帝辛一眼。

她在九幽虽然媲美圣人,但她却看不透帝辛。

这般奇妙的事情,世间绝无仅有。

“唰”的一声,帝辛告别后土后,瞬移消失,就像是从未来过九幽。

与地道之主的约定,属于帝辛与后土的秘密,谁都不可能对外说。

如今三界,天道一家独大。

地道人道若是不联合,永远无法改变现有的局面,地道圣人也只有在九幽才是圣人..

帝辛离开九幽后,便来到了碧游宫。

这里,他见到了四大圣母之一的无当圣母。

“参见教主。”

“不必多礼。”

“孤就是来看看,碧游宫这些年,都是你一个人在打理吗?”

帝辛漫步在碧游宫内,无当圣母陪在其身边。

这是帝辛第一次来碧游宫,亭台楼阁鳞次栉比,无数仙宫林立,但却冷冷清清没有半点人气。

“唉...”无当圣母叹息道,“今天多了教主,算是两个人。”

这话,也让帝辛突然一怔。

是啊,昔日万仙来朝的碧游宫,如今却是冷冷清清,荒无人烟,何其悲哉?

“放心。”

“孤失去的一切,都会拿回来!”

“碧游宫失去的一切,孤同样会拿回来!”

帝辛眼中锐利的光芒闪过,看着无当圣母道。

“这些丹药你拿着,或许对你有用。”

“以后有事,给孤传讯便是。”

“我碧游宫有今日,不在孤一人之错,从石矶死的那天其他道统就在给我碧游宫投石问路...”

帝辛说着,便给无当圣母一葫芦丹药。

“好。”

无当圣母微微一怔,他知道通天师尊将大位传给帝辛,必然有道理。

按照以前的辈分,帝辛还得喊自已一声师叔祖呢?

可现在,她也收起了曾经对帝辛的偏见。

可以说,每个碧游宫的核心弟子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类似的想法,觉得是帝辛将碧游宫拉下水,实则跟帝辛并没有多大关系,不管是不是帝辛,其他圣人都得算计碧游宫,让碧游宫的弟子来应劫。

无当圣母看着帝辛道,“教主接下来要去哪?”

“孤准备回去闭关一段时日。”

“这些日子,你也可以提升下修为。”

“人间春秋争霸,这也是我碧游宫开始重新崛起的关键点...”

话音落下,帝辛便消失了。

无当圣母低喃道,“看来,教主已经开始布局了啊?”

随后,这里再度陷入平静。

帝辛如今要提升修为,同时也等待孔子出世。

转眼间,便是数十年后。

先说人间的第一件事。

周天子王纲解纽,中原分为十八国,秦、楚、燕、韩、赵、魏,梁、鲁、晋、宋、吴、齐,陈、蔡、曹、郑、李、越,九州大地纷争不断。

元始天尊见人间九州崩乱,又加上姜子牙肉身被毁,于是在数十年前助姜子牙神魂转世成为孙武子,拜入广成子门下,想要分一杯人间气运。

因姜子牙前世功德,转世后根脚奇佳,在人间行走收身负气运之人为徒,世人称其为孙武圣。

虎力,羊力,鹿力三位侍从弟子也完成了帝辛交代的任务,传道尹喜,列御寇,庄周三人。

“教主传道之恩,弟子永生铭记!”

“我,列御寇,必将继承老师之道,为九州百姓造福..”

“我庄周,此生永不负师恩..”

这三人本就是气运之子。

得道帝辛传下来的道统,得知是碧游宫教主派人传教,当即感动得一塌糊涂。

在他们的传播下,诸国百姓信奉玄门,是以玄门气运重兴,而这些气运全部都是落入了碧游宫一脉。

期间,一商王后裔士大夫家中,有一名孩童降生,其父母为其取名为孔丘。

孔丘根性奇佳,三岁便能如大人般思考,博学多才,且过目不忘,多年后已成一代大儒,世人称其为夫子。

夫子见世间纷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遂设私学,著述经典,传“仁”“爱”之道,且收徒三千,编纂六经、教化四方、阐述德政、推行仁道。

更是培养出了七十二贤,周游天下。

后来,孔夫子大彻大悟,参悟出中庸之道,世人称其为孔门圣人。

九州大地也开始了百家争鸣的时代。

另一边,太清分身化名李耳,行走天下,带着多宝道人欲要传播道德真理,分割人间气运。

然而,李耳却惊呆了。

他于人间遇到尹喜,甚为欢喜,欲要将尹喜收为弟子,却见尹喜手持的道经,正是他所编纂的道经,甚至比自已编纂的道经还要精妙。

“怎么回事?”李耳看着尹喜,震惊道,“你这道经,从何而来?”

“此乃恩师所传。”

“你恩师是谁?”

“碧游宫教主,帝辛!”

“?”

李耳傻眼了,与多宝对视一眼,一脸懵逼。

帝辛!

又是帝辛!

怎么哪里都有这个帝辛?

帝辛究竟是怎么做到先知先觉,领先自已这个圣人的?

之前遇到的几位人间大贤,也全部信奉碧游宫道统,这怎么可能?

忽然,李耳似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细思极恐!

莫非,帝辛早在多年前就完成了人间的布局?

这一趟人间之行,他传播道德之言,但却没几个人愿意听。

不是元始天尊门下弟子,就是碧游宫道统,这让自已这位人教教主的面子往哪放?

“走。”

“去函谷关!”

李耳沉着脸,骑着青牛带着多宝离开了尹喜的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