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就这样放下小宇了吗?"杨林不解地问。
“没有,我已经有了解决的方法。” 苏晓月笃定地说道。
“什么方法?”杨林继续追问。
“其实很简单,我要让张李氏失去工作。这样一旦她没钱养活小宇了,机会就自然而然地到来了。” 苏晓月自信地说。
两人商量好后立即赶往治安所,报告了张李氏偷盗行为。治安所工作人员立刻展开调查。待黄昏来临,张李氏与小宇正在家中享用户一顿简单饭食。孩子一边啜泣,怀念起过去,又不得不咽下一肚子矛盾的心情。“我再也没有妈妈了……这猪肉可真香。”
另一边,大伯正坐在自家门前沉思,考虑如何向村里的老实汉柱哥解释这一切变化。柱哥曾经因为苏晓月而坐了牢,如今听闻这样的新闻恐怕是件极其沉重之事。每当想起柱哥在狱中可能遭遇的一切,大伯都觉得无比头痛,只能独自叹息不已。“真是麻烦事儿。”
而在山沟村生产队内,队长王忠刚刚做好晚饭。今晚他做了一些二合面馒头,并腌了些猪肉,打算做一些美味肉夹馍享用。这时王忠突然接到了上级的通知——公社已批准了他们的工厂扩建计划,并奖励给了一张电风扇票。由于当时正值秋收尾声,这奖励显然不太实用。
尽管如此,当王忠向李成解释这张票的意义时,后者仍然感谢接受了这份心意。为了不让村民为难,也为了将来可能的用处,李成还是决定接受这个略显尴尬的奖品,并且答应会尽力帮助大家完成新的建设计划。关于是否盖房子,最终两人达成协议,等砖窑厂运作起来后开始建设新房以节省成本。
李成随后请王忠品尝了他的肉夹馍,王忠尝过一口便赞不绝口。恰逢其时吴超和其他村民们路过此地闻到肉香味垂涎欲滴,但他们没能分到一口美食,只得无奈离开继续各自的工作任务。不久有小孩急促跑来说有客人来找李成,带来两只老母鸡作为礼物,令那些原本抱怨吃不到肉的人更加眼馋嫉妒。而这一切,对于李成而言,不过是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一抹风景。
“我是来找老张叔的,但我不认识那人,他是个年轻人。”王咧嘴答道。 “年轻人?”
众人带着好奇走到路边,看着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慢慢走过来。 这小伙子约莫二十出头,白净斯文。
看到这一幕后,有人在人群中喊了起来:
“是供销社的推销员吧,怎么来了?” “供销社的推销员?” 人群一片哗然,满是惊异。
“没错,以前跟大赵爷爷去供销社时就见过,那次我还买东西呢,就是这人给我拿的,你们可以问问大赵爷爷呀。”
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大赵爷。他负责驾车外出跑腿,比队里的领导还走得远,说的话当然有份量。
“确实是,我经常见到他呢。” 大赵爷肯定地点点头。
“还真是供销社的推销员呢,他怎么来找周哥了?” 有人说。
“周哥人脉广嘛,到处都是朋友呗。”另一人应道。
大家的目光转向推销员带来的两只母鸡。“这两只鸡养得多壮实呀,以后可以天天吃鸡蛋啦!”
议论声起,人们开始怀念起好久没吃的鸡蛋。
村子里,刘强的表情变得阴沉,越想越不快活。 他不明白为何周易这么会交朋友。
每天有人来找他还送东西,真让人心烦意乱。
正想着这些,王咧嘴匆忙跑了回来,很快把周易带来了。
“林小弟,你怎么又来了?”周易一脸惊讶地看着来人,完全没想到他会在此出现。
两人其实只是初次见面——当时是在李亮引荐下的交易中才碰到一面。
没想到此刻他又突然到来,并且带了礼物,这实在令人疑惑不解。“周大哥,我是来请您帮个忙。”林小弟稍显难为情地说。
周易听后立刻意识到这是严肃的事情,“走,先回家再说吧。”
不一会儿队长王建国也赶了过来,听完了整个过程之后,他决定不再继续观望。“都看热闹看够了么,该干活了吧!”
村民们讨论纷纷地散去了,一边继续农务。
他们依然不断提到这个来访的推销员,对周易广阔的人脉赞叹不已。
此时杨秋风笑盈盈地走到了一脸铁青的刘强身边:
“怎么样?我说过的,周哥人缘好啊!你看又有人送礼了。”
听到这话,刘强心情糟糕到了极点。
“哼!真不公平!”他在心中咆哮。
另一边,家中的氛围却轻松得多。
周易和林小弟坐定之后端上了茶。
“谢谢你来帮忙周哥,最近我正好想找您,昨天从李氏兄弟那听说您有上好的茶叶……”他说。
周易毫不犹豫回答:”你想要多少?“
“一斤就好”。对方感激回应并掏出钱来。
但周易婉拒道,人家已经送来母鸡了,不好再要钱。
接下来他们商议了一些交易,包括军装的事宜。
周易提出了交换条件以保证双方都能接受,并且建议延迟满足以营造珍贵性。
最终双方敲定了一个合理的五天交货时间。
林小弟离开时喜气洋洋。他觉得结识这样的一个真心朋友是多么幸运的事情。临行前他答应帮打听关于草鱼苗的消息,而他也确信能搞定这件事。
转瞬过了三天。
采药队的教学工作已完成,在准备秋天耕作的过程中,王队长打算着手为周易建造新房。 在周详考虑环境及材料供应问题之后,他们选择了超小型窑厂。 等卖掉草药筹集更多资金后再建大规模生产设施。 目前的工作重心是夯实基础建设。
田间劳动仍在继续,吴超忙着撒肥。第一次干此苦差使的他对恶臭难耐。 两个钟头便精疲力尽,然而任务必须完成,因为监督者可不会允许休息片刻。
远处水边,李易在指点工人忙碌的身影,更增添了他的嫉妒感。
如此鲜明对比下,吴强心中越发不平衡:
“同是知青,为什么你可以优哉游哉地发号施令而不必躬亲劳役?我们难道不应该平等吗?”
压抑许久,他不由自主地喃喃自语着心中的不甘。
“凭什么非要我来做脏活累活?我也要参与监督,我能行!”陈大柱愤愤不平地说。
王明不屑地看了他一眼:“得了吧,你连图纸都看不懂,怎么和张强相比?还是老实干活吧。”
陈大柱涨红了脸,“谁说我不会看图纸?这有什么难的,图纸上标注得清清楚楚。”
“那图纸是张强画的,你会画吗?”王明反问道。听到这里,陈大柱顿时哑口无言。他确实是门外汉。
在这个年代,人们的普遍教育水平较低,就算是上了大学,很多知识也很有限。陈大柱虽能看懂一些简单的图纸,但从没动手画过,也不懂得更多的专业技能。
如今的人大多只掌握一种技能就觉得不错了,而像绘画、外语、钢琴、书法等才艺,普通人很少精通。因此,在绘制图纸方面,陈大柱确实一无所知,心中充满了无力感。
好一阵子,陈大柱缓过神来,继续嘟囔着:“说不定这些图纸不是张强自已画的呢?他有可能是用别人的成果。”王明冷哼了一声:“你别在这里胡说八道了,连你自已都不信这个借口吧。”
“你说什么?”陈大柱紧紧握着拳头,却说不出更多反驳的话,因为他也认为这种说法不成立。面对张强的能力和威望,他只能暗自妒忌,低声道着心中的不甘。
杨柳工厂采购科。
张阿姨工作到下班时分,趁人不备偷偷拿了一大包腊肉藏在帆布背包中。准备回去后好好享用。
自从李文夫妇搬走之后,家里的担子一下子轻了不少。她不再需要照顾他们,只关注自已的儿子。这也使她每月省了不少开销,生活反而变得轻松。想到今晚可以给孩子加顿丰盛的餐食,她的心情越发舒畅。
下班后,随着人潮,她背负着腊肉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有几个人冲上前抓住她。“你们是谁?放开我!救命啊!”张阿姨惊恐不已,以为遇到了打劫。
周围的工友纷纷围上来。其中一位女性工作人员出示了身份证明:“我们是市治安部门,接到举报张阿姨存在窃盗行为。我们调查了多天,并证实了这一指控,所以必须将她带去审查。”
当女工作人员打开帆布包,看到里面的腊肉时,在场所有人震惊了。张阿姨见状,腿软地瘫在地上,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无法挽回,可能会面临处罚。她哀求道:“别抓我,就那么几次而已,我已经很久不敢动这些东西了。”
但是女工作人员冷漠回应,并命令将张阿姨带走了。
目睹这一幕的其他员工,议论纷纷:“没想到厂子里还出了这样一个小偷。”有人补充:“最近连续有两人因类似的原因被抓,希望不要再出事了。”
赵二婆因为前一天刚拿到东西,第二天吓得没敢再偷,幸免于此次行动,心里感激万分,发誓今后务必小心,不能重蹈覆辙。她急忙回家告知邻居们这件事。
很快大家得知此事,反应各异:“怎么会这样?”“秦文刚才带着孩子和行李离开了。这下贾女士怎么办?”“会不会又是秦文的手笔?”
众人都感到后怕并决定尽量少牵扯到这种麻烦的事宜。直到晚饭后不久,又有警察前来带走同样被举报的李三婆婆。一家人面如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