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好消息

大家一起吃完了早餐,便前往村子尽头的农田。

杨风见到了唐海亮,便对苏萌等人说:“你们先去领取锄头翻地,我得和唐队长说点事。”

“好的!”

苏萌等人没有任何异议。

她们各自找到唐金宝领了锄头,挑了一片还没翻耕的土地开始劳作。

现在除了戚文莹之外,其余三人都练武达到了暗劲的水平,体力远超常人,翻耕速度一点也不输给男人们。

只见小锄头在她们手中灵活飞舞,估计一天翻完四亩地不成问题。

目睹此景的戚文莹羡慕不已,她默默下定决心好好习武,争取以后也能挣够工分,用多余出来的粮食换钱买火车票去辽城看父亲。

杨风站在田间小路上望着四位姑娘劳作的身影,见一切安然无恙,才安心下来。

这时唐海亮问他:“杨理事,有解决的办法了吗?”

“已经有了,你跟我来,我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杨风笑着回答。

“好啊。”

唐海亮应声点头,二人便一同离开了这片田野。

两人走到了知青点,杨风说道:“东西放在屋里,我现在拿出来。”

说完,他走进屋子将一台耕地机拉了出来。

由于机器装了轮子,拖拽非常轻松,无需费太大功夫。

唐海亮则守在门口等着。

不一会儿,一台约1.2米高的耕地机就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唐海亮见着这个由木头构成的装置,眉头紧锁,疑惑地看着这件陌生物。

“这是耕地机。”

杨风解释道。

唐海亮点点头表示理解,“真的可以帮助我们翻田吗?”

他显得有些兴奋,因为他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翻田的工作量。

“是的,但它比之前的收割机效率稍低一些,仅提高到原来的三倍左右,并且不需要电或汽油,只靠人力驱动。”

听到这话,唐海亮脸上闪过一丝失望。

如果只是提升三倍,那么按照顶尖劳动者每日能翻四亩计算,也仅仅是多了八亩,看起来效果有限。

“别急,”

杨风笑道,“还有图纸可以交给村里的木工制作更多这种机器。”

杨风拿出一张图纸递给唐海亮。

“当真?”

唐海亮相信地点点头。

“是真话!”

材料主要是木材,加上少量用于刀具部位的钢铁,用量差不多跟两把锄头一样少。

于是,他对这个方案产生了兴趣。

沟头屯满山的树林任由他们自由砍伐,无须支付任何费用。

村里之前留下了一些钢铁材料,专门用来制作农具如锄头和镰刀。

如果不够用,可以去镇上购置更多,然后拆解加工自制农具。

唐海亮下定决心要放手一搏。

只需成功制造十台机器给那几位每日能翻耕四亩地的人使用,每天就能增加八十亩耕地。

不按照四十五天计算,只看三十五天也能够额外翻耕两千八百亩地。

再加原来每日至少可耕作一百二十亩土地,这样总共耕种七千亩地的目标几乎毫无悬念。

因之前的翻耕工作是军队援助的,并没有进行详细统计,今天首次 作业,所以具体数据暂时无法确定,只能粗略估算。

杨风并没有催促,静等唐海亮看完资料再讨论。

唐海亮估算片刻后露出了笑容,“好,我去找我五叔商议,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木匠,看他能不能做出这机械来。”

“走吧!”

杨风准备牵耕地机离开。

“杨理事,交给我就好。”

唐海亮接过图纸并接过耕地机。

“行!”

杨风点了点头,反正机器上有轮子,拉着并不费力。

“唐队长,这次仍然要注意保密,不要透露这是我发明的。”

杨风补充道。

风暴还没结束,他担心受到波及,隐姓埋名更为安全。

“那么我就告诉五叔说这是他自已琢磨出来的吧?”

唐海亮立刻想到了解决方案。

“没问题!”

杨风点头同意。

反正这只是个普通技术,他已经能在此基础上改进十余代,未来的电时代会有更高效率的选择,这种工具迟早被淘汰,留存也无多大用处。

再者,沟头屯已经是自已的了,帮自已人做这点事并无损失,最终还是对他有利。

两人来到村口,唐海亮远远喊住不远处的唐昌五:“五叔!”

本来要离开的杨风见到唐昌五瘦了,便停下脚步。

他担心唐昌五练武损害身体,决定留下来帮他看看。

唐昌五是他未来的重要助手,绝不能出差错。

“二大爷,大哥!”

唐昌五过来问候两人,对比之前,他的态度变得恭敬多了,穿衣整洁,并且穿上了鞋子,显然是受到了杨风提醒的影响。

唐海亮对此感到颇为惊讶,唐昌五平时对任何人甚至长辈都很少表现出尊敬,连他们的族长三叔都可能不理,没想到会对杨风如此恭敬。

“让我检查下,你是否练武过度伤了身体。”

杨风握住唐昌五的手为他把脉查看。

“没什么大碍,只是最近营养不良,稍微减少练习强度即可。”

得知不是因为练武过度受损,杨风才放心。

“明白,大哥!”

唐昌五回答。

“唐队长,若条件允许的话,给他补一些肉,他近来还在练习武艺。”

杨风看着唐海亮说道。

“别担心,杨理事,我会安排好的。”

唐海亮答道。

“好!”

杨风点点头。

没有多停留,唐风去找唐金宝领了锄头后,径直走到苏萌那边准备耕地。

如今加上戚文莹,四位姑娘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比唱戏还热闹。

“杨风!”

“杨大哥!”

她们见杨风到来,纷纷打招呼。

“行了,我就在这儿耕这块地吧。”

杨风挑了一块地默默劳作,着手用锄头翻土起来。

他打算上午把四亩地翻耕完,下午去饮水河捉些鱼放在灵境空间的泉水中养殖。

现在的灵境泉已有一亩地大小,如同一个水塘般宽阔,不利用起来有些浪费。

至于日常用水,他可以直接在泉边源头取用,不会有任何影响。

原本几个女孩子还在闲聊着,但见到杨风如此用心地干活儿,也都安静下来开始认真耕地。

戚文莹也不由得多看了杨风几眼,心想着能天天有肉吃还能这么认真勤奋、为人可靠,不像是那种公子哥儿。

如果能找到这样的男子,生活一定过得无忧无虑。

于是她也和其他人一样,挥动手中的锄头专注起手里的活儿来……

唐海亮那边正在交代任务:“昌五,这台耕地机你用一下,我们现在测试一下它实际的效果。”

他说道。

“知道了,二大爷。”

唐昌五回应后拉着耕地机走向未耕的田里。

作为唐海亮父亲的亲侄子,他也自然跟着喊“二大爷”

路上有人好奇,“哟,这是啥玩意儿啊?”

唐海亮回道,“这是耕地机,能加快耕作进度,是五叔最近弄出来的新东西,现在看它的效果如何。”

他也没问过唐一十同不同意,就把五叔的新发明宣扬了出去。

“十爷爷确实厉害,果然是我们村的老工匠!”

那个人赞叹地说出这句话。

这里的“十爷爷”

就是指的“老木工”

、“村里有名的长者”

也就是唐一十全名的人。

听到赞扬声,唐海亮轻笑着,没有再说什么,接着带着唐昌五回应众人的好奇。

走到地方,他停下了脚,“昌五,你就在这个地方试下这东西能不能用。”

唐昌五好奇地问了一句,“这东西是不是大哥做的?”

唐昌五心里想到的大哥指的是杨风。

唐海亮有些惊讶于侄孙的小聪明,随即嘱咐到,“有些事情不用到处乱传,知道吗?”

“明白!”

唐昌五回答后便照他说的话去做——转动摇把手给机器储能,在充足后再拉着耕地。

反复操作之后,成功耕地约半亩田。

“真快呀!”

他看着耕后的成果,感叹道。

唐海亮震惊地发现,原本需要一个小时的耕作任务,自已只用了十来分钟就完成了两亩地。

他向唐昌五解释道:“二大爷,自从我开始练习武术后,体能有所提升,一天大概可以翻耕八亩地。”

回想刚刚他自已用锄头翻了半亩地,竟然只花了半个小时,还不怎么费力,按照这个速度,八个小时不停歇就能完成八亩。

“原来如此,你比顶尖的劳动者还快一倍。”

唐海亮苦笑着说道。

在跟了杨风之后,很多事情已经不能用常规方式理解了。

至于最顶尖的农民,他们一天能翻耕四亩地,而普通人则只能完成两亩,除非借助特殊手段,否则很难突破这一极限。

唐海亮把这台新耕地机的效果展示给了唐昌五,并交给他继续使用。

“好的,二大爷!”

唐昌五欣然接受了任务。

随后,唐海亮离开了现场,去找五叔商讨多制造几台这样的耕地机以提高耕作效率。

“五叔!”

他走进屋子喊道。

唐一十正在制作一把椅子,听见喊声连忙转过头来询问。

“海亮,怎么了?”

唐海亮直接递上了一份关于耕地机的详细图纸并问道,“五叔,你看能不能根据这个设计制造一台耕地机?”

唐一十接过图纸后被上面的设计所吸引,“这真是太巧了,居然还能这么做。”

他赞叹不已。

接着他告诉唐海亮,图纸详尽到有八成把握能够复制出来。

唐海亮听到回应便放心离开去找其他人处理田间事务。

当天中午时分,唐海亮宣布了一则好消息,“今天我们午餐吃肉,请大家再接再厉,在午休前尽量多做一些工作。”

听到这个消息,村民们兴奋异常。

特别是那些知识青年,最近一直缺少肉类补给,更显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