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偿之即可

“哪吒的罪行若是仅限于伤害于我,事情倒也不复杂,取其命偿之即可。

但东海水族以及沿岸百姓无辜受累,实在令人不忍。”

“让东海水族与沿岸的百姓来公审他吧,这样不仅能让哪吒心服口服,还能展示大王的公正。”

敖丙收下紫微龙气后,并未急于炼化,而是谈及哪吒的问题。

他心里清楚,太乙真人正借哪吒完成渡劫大计,因此即使杀了哪吒,也会让他重生。

无法 ** 他,敖丙便另有所图——不是要他的命,而是要毁掉他的声誉。

这才是敖丙真正的目的:公审就是计划的第一步。

经过公审后,哪吒的名声将会一落千丈,就算未来被列入封神榜,也不会有资格成为正神,只会被贬为恶神或凶神。

名声扫地的哪吒即便投奔周国,也难逃被冷落的命运。

明君不会重用奸邪之徒,不论是文王还是武王,都不会任用一个声名狼藉的人,以免背上千古骂名。

如此一来,封神榜上就不会轮到哪吒获得高位,这才是敖丙真正的报复方式——让他长久受折磨。

虽然此计显得残酷,但实际上敖丙仍存有善念。

他并未采取更激进的方式,比如让东海沿岸渔民再也无法捕鱼,饿死一批人。

如果真那样做了,哪吒的罪孽深重到永远翻不了身,业力缠身,彻底完了。

比干对敖丙的谋划看得一清二楚,但他并未反对,反而非常配合。

他明白敖丙手下留情了。

要不然直接让渔民饥饿致死岂不更快?

敖丙不愿牺牲无辜百姓的心意,使比干愿意支持他。

“孽障!你听好了,我们绝无冤枉于你,你的审判日即是你的结局。”

比干下令将哪吒带到面前。

“我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 ** 灵珠子转世。

成汤气数已尽,玉虚宫命我转生成为陈塘关李靖之子,寻求贤主辅佐。”

哪吒答道。

“我不过在九河湾洗澡时,被你们恶意中伤,才一时激动害了你的肉身。

为此你们竟把此事闹得这么大。”

“按我师父所说,你们简直是蠢货,理应受到制裁。”

即便身陷囹圄,面对敖丙和比干,哪吒仍傲慢地质问道。

“你放肆!”

比干首先怒不可遏,只因哪吒公然宣称“成汤将亡”

作为商亚相,这简直是在触犯他的禁忌,几乎自寻死路。

看似冷静下来的比干决定:“看来不需要什么公审,干脆直接将他枭首,悬挂旗杆,让他好好见证大商的末日吧。”

见此情形,敖丙赶紧拦住说:“请亚相息怒,这个小孩毕竟是圣人的徒弟,事情牵涉重大,最好先禀报大王再说。”

他故意提及哪吒的身世背景,暗示这并非小孩子胡言乱语,可能背后另有指使。

“圣人?这种恶童出自何人之手?那老师也定非圣人,而是某个凶徒冒充来的。”

面对这些言论,敖丙表面平静,内心窃喜。

他成功地损害了太乙真人的名声。

在任何一个时代,名誉都很重要。

它与命运相连,一旦名誉扫地,其气运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若太乙真人的声望受损,将来助周灭商也将无从谈起,连他自已也难得到认可。

相反,他主动与太乙真人撇清关系,以防因对方的缘故而损毁自已的名声。

太乙真人的背景深厚、实力强大。

敖丙以他当前的实力若想对其施加报复,唯有损毁其声誉。

然而此事由敖丙来做并不可行,必须借助一个有影响力的权威人物才能奏效。

像比干这样广为人知的忠臣来说的话,若是比干说太乙真人不靠谱,公众便会觉得他确实不可靠,即便太乙真人出面反驳也不会改变人们的看法。

一旦进行反击,反而会验证了比干的观点,使得其声誉难 ** 。

若是由威望不够的敖丙批评太乙真人,后者可以轻易洗白甚至反制。

因此,在让哪吒受审前,他说:“将哪吒押下,并通告他所作所为,邀民众和水族共同论罪。”

挥手命人带走哪吒后,比干留在原地思考刚才的事情,不自觉皱起了眉头。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

,连“成汤国运将衰”

这样的话都传出来了,表明背后确实有人在对大商图谋不轨。

联想到当下诸侯反叛的大商境遇,的确是一个多事之秋。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无论面临多大的难关都可以渡过。”

见比干忧虑,敖丙忍不住安慰道。

他了解一些关于封神之事,但这些都是修仙者之间的机密,无法告知凡人。

哪吒背后势力庞大,敢肆意谈论此事,若换作其他人恐怕早已遭受灭顶之灾。

“也对,是我过分担心了。”

听罢此言,比干放松了许多。

是啊,尽管目前局势有些严峻,但大商并不缺乏贤臣勇将。

如敖丙所说,只要同仇敌忾,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任何动荡都能平定。

然而对于大商现况,敖丙亦心怀疑问。

熟知《封神演义》的人明白,女娲庙上香才是触发封神的关键。

但小说毕竟只是小说,并不足以作为真实事件参考。

比如,虽然哪吒已闹海,但传说中的关键情节还未展开,苏护也未反商,商朝宫廷里亦没有出现妲已,甚至连王位继承者的身份都有很大不同——小说中仅百年寿数的商人天子,在现实却长生不老,甚至活了几万年之久。

自成汤建立大商以来已百万年。

由此可见,《封神演义》并不能完全相信,里面记载的许多内容与实际相去甚远。

这也正常,毕竟这是洪荒世界,如果统帅四海的君主寿命只有百岁则未免太不合逻辑了。

像龙汉量劫与巫妖量劫都持续了数百万年,因此说封神量劫几十年就能结束显得很不合理。

几万年乃至几十万年的周期更合理些。

现实与小说相比更加复杂详细,时间维度更为绵长,即使有了前世的记忆,敖丙也需要万分谨慎以免阴沟翻船。

时光如流水,一眨眼又是十天过去。

经过这段时期的事态演变,哪吒的恶名愈传愈广,最终远及千里之外的乾元山。

--------

“什么? 哪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