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样的功德加上对大道根基的理解,或许他自已也有成圣的希望。
不过,这比起之前最坏的想法,更加让冥河难以接受。
冥河所追求的是彻底解脱。
在他眼中,天道圣人并非他的终极目标。
一旦无量量劫降下洪荒大地面临毁灭之时,即便身为天道圣人若不能将自已的元神从天道上取回,也将难逃死亡的命运。
悠扬的钟声划破天际传入冥河耳中,使他瞬时间回到了现实中,只听
——— 分段阅读 ——
天空间传来鸿钧超脱尘世的声音:“一万年已经过去了,我要在紫霄宫再次讲说《混元大道》,与我有缘者皆可到来聆听!”
《混元大道》的传闻使得洪荒中的众位修仙者激动起来。
因为在这片大陆上“混元”
就代表着成为圣人之境,在所有非圣者的眼里众生皆蝼蚁。
尽管许多修士纷纷出动朝紫霄宫奔去,可惜实际能来到的人寥寥无几。
这次可能连三百人都不到。
冥河迅速自血海赶来并抵达紫霄宫。
如同上次一样这里仍是那几张熟面孔,只不过这次前来听讲者中的准圣级高手段明显多了许多——总数已接近一百位准圣强者。
冥河依然坐在老地方一隅,并没有太多的变化。
他在洪荒世界的名声很大,不过大多是负面印象:源于血海地区特产如血玉灵芝这类宝贵资源的影响。
血玉灵芝对巫族和妖族来说都是修行的极品药材,但因其靠近血海,弥漫的煞气使得采集并不容易。
由于许多巫妖两族成员并没有充足的资源修炼,所以自然有人敢于冒险尝试获取这种珍品。
但是随着时间过去血海周边被煞气滋养长出的天材地宝逐渐被采集干净了。
于是有些人便将目标转到了危险的血海深处。
血海作为从洪荒之初起就是一片禁地,异常凶险却也吸引了胆大妄为之人。
冥河对于那些欲前往血海寻宝的人从未刻意阻挠。
反而有意无意让这些人在边缘地带游荡。
并且放置一些精血供人争夺以期吸引更多的冒险者,其实他这么做是为了给徒弟六耳以及坐骑赤玄增加实战锻炼的机会。
六耳为冥河的儿子,而赤玄则是他的坐骑,二者皆已达大罗金仙级别的实力,如此看来,冥河自已必定有着更高深莫测的实力。
因此有关他的种种传言也逐渐扩散出去,在前来探宝者的口笔渲染后,似乎成了一位令人恐惧的大恶魔形象。
等所有人聚集完后冥河细数了一下人数总共才两千四百多位,相较上一次少了近五百个名额。
冥河想他们很可能已经在前一万个年头逝去了。
要不然也不会无缘无故地错过这次关于混元之道的机会。
此时一声铜铃声响彻于紫霄宫内众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位于殿堂前方高台上显现的身影。
只见身穿混沌色道袍的鸿钧缓缓现身在云床之座上散发着比上一回更为奥妙的气息显然又提升了境界。
接着,鸿钧老祖直接开始了他的讲授,双眸微合,平静地说出了充满哲理的话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背阴抱阳,由冲和之气相互作用。”
“做无为之功事,对待事务采取无形态度品味无味的道理大小数量之间用善意回应冤屈。
大事始于易举小节处见真章。
天下最难的事情总是要由简易入手,同样最大的计划也需要精细的执行;圣贤往往不急求成就伟大的目标才能真正达成伟大理想。
轻许承诺往往会失信于人,过分轻易看待事情会带来诸多困难。
因此智者会审时度势最终化险为夷。”
在事物安定时容易把握,在没有征兆前容易解决,在脆弱时容易破坏,在微小阶段容易分散。
因此,要未雨绸缪,未乱治之。
如同大树起源于毫末,九层高台始于一抔土,千里之行开始于脚下的第一步。
行事若有所求必致败绩,强为之事则终将失败。
圣人不妄动,故无败;无所执迷,则无可失。
人们做事往往快成功之时却功亏一篑。
始终如一地谨慎行事,才能避免失败。
因此,圣人并不渴望珍奇的财货,不重视难得的宝贝;学习非同一般的智慧,能修正大众的过失。
顺其自然辅佐万物的发展而不妄为。
天道犹如拉弓,高者抑低,下者提举,过剩之处被削减,欠缺之处得补偿。
天道损有余以补不足;而人的做法恰好相反,损害本已短缺的事物来供奉过剩的地方。
谁能有足够的剩余以奉献给世间呢?只有那些得道之人能做到。
因此,圣人为而不居功,成就之后也不停留,故不见其贤。
天地无偏爱,视一切生物为刍狗;同样地,圣人对百姓也如天地一样公平看待。
天地间的道理就像一个风箱,虽虚空但仍持续有力,运作不止更显无穷尽。
多言终会自掘困境,倒不如守中不言为妙。
在这次讲道中,内容是关于混元之道,非常玄深和复杂,甚至坐在最前排的三清、女娲、接引和准提也都眉头紧锁。
尽管三清因继承盘古血脉优势较大,仍不过只听得四到五成;女娲和准提十成仅领悟了一两成,显得困惑不已。
特别是准提,满脸苦涩像是有什么烦忧;而接引展现出了更强的定力和悟性,时不时露出会心微笑,大约能理解到两三成。
后面的大群聆听者中,准圣们尚能听懂些微片段,而在大罗金仙境界的听众几乎什么也没有听到。
此番鸿钧的讲解显然不是为他们而设,而是专门面向六位高层听众设计的。
然而对于坐在一侧的冥河来说,这次讲道就如同在沙漠遇见水源般珍贵,不仅使他的元神境界迅速提高,法则修为也随之进阶。
冥河及其恶尸稳定了准圣巅峰,其善尸亦显现了突破之势。
历经三千年,混元之道总算讲述完毕。
当时在场的两千多人中有清醒状态的人已经不多了。
大多数人皆处于半昏迷状态,这不足为怪——毕竟混元之道太过玄奥,较低修为之士无法忍受也是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