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勋贵们:我等祖上功勋累累,岂是那些屁民可比?

“贾伯爵,本宫能随你一起校场吗?”

刚刚踏出宫门,宣薇美眸微微眯起,肌肤细腻的像月下白瓷,嘴角更是上扬出了一个好看的弧度。

贾璘一阵错愕,不是说一同出宫的?怎么又要随他一起去校场?

“殿下若是想去,倒也无不可!”

整个大乾都是你们家的,你想去哪里还需要经过我同意?不过他怎么感觉大乾皇室的女子,都是这般大胆直率的吗?

先前的长公主,眼下又是皇帝最喜爱的宣薇公主,怎么姑侄俩的爱好一致?

“本宫想去看看若日御敌的将士们,大乾能够有如此安宁,全靠这些将士们拼了命的守卫……”

宣薇公主美眸闪烁了一番,抿着唇儿淡淡的说道。

闻言,贾璘倒是一愣,不过却也没有多言,两人刚上了马车。

一旁的鲁艺却是上前低语了几句,贾璘微微一愣,脸上闪过一丝诧异,询问道:“他们在何处?”

“听说大人入宫去了,他们便先去兵部了!”

鲁艺缓缓出声说道。

闻言,贾璘却是皱了皱眉头,思索了一番,随即转头道:“掉头先去兵部!”

“去兵部做什么?”

听到贾璘并不打算去校场,一旁的宣薇美眸微蹙,忍不住出言询问道。

“在下有几名昔日同窗前来探望,殿下不如先行回宫,等下回再随臣去校场?”

贾璘瞥了她一眼,缓缓出声说道。

既然周洋他们有这个心思,他也正好缺人使,能考入翰林院的。基本上没有水货。

稍微培养一番,将来定然能当大用。

闻言,少女脸上升起了一阵绯红,抿了抿嘴唇,良久她这才支支吾吾的道:“既然贾伯爵想去兵部,那便去兵部好了,我……我其实也想去兵部瞧瞧看看的!”

你不是昨天才去过兵部吗?

好吧,既然对方这么说了,他还能说什么。

贾璘给鲁艺使了个眼色,示意他调转马车回兵部。

……

“凭什么不让我们进去?”

“如今异族觊觎我神州圣土,我辈读书人为何不能随军守城?”

“不错,你这分明是看不起我们……”

“快些放我们进去,否则我们拆了你这堂部……”

兵部大堂外,马车刚刚抵达,便听到外头传来了一阵激昂的争吵声。

贾璘皱了皱眉头,一旁的少女此刻也是柳眉微蹙,美眸中闪过一丝好奇,掀开了车帘子朝外看去。

果然,便见一群穿着儒衫的士子,各个群情激奋,撸着袖子与兵部守卫争执着,

隐约之间她甚至还听到了几名书生,脱口而出几句“彼其娘之!”“直娘贼!”

车厢内,少女脸色微红,忍不住偷偷打量了一眼贾璘,见他面色如常,便忍不住出言道:“外头这些人……莫非便是贾伯爵的同窗?”

她想贾璘好歹也是探花郎,他的同窗怎么也该是温文尔雅的君子一类,怎么骂起人来比武夫还要难听!

贾璘闻言,脸上也闪过一丝尴尬。

不过他却也没有怎在意,笑着点了点头,随即下了马车,朝着几人走了过去。

“贾兄…”

“贾大人……”

眼见贾璘到来,兵部的守卫们顿时宛如找到了救星一般。

虽然这里是兵部,这些人过来闹事完全可以处置他们,但是大乾读书人的地位极高。

尤其这些人之中,大部分都有功名在身,他们只能尽力阻止,却丝毫不敢动对方。

“贾兄,近来可好?”

周洋脸上带着些许期待的笑容,在其一旁的众人书生,大部分都有些面熟。

贾璘眼神扫过他们,认出这些人都是当初青山书院的同窗,随着他从翰林院调出,许多面孔已经许久未见了,包括负责报纸的周洋,至少已经大半年没有再见过。

“众位兄台,多日未见,风采依旧……”

贾璘谦逊的拱了拱手,对着众人抱拳,若是按照官场上的规矩,他如今任兵部侍郎一职,虽然只是暂领,但也是二品大员,可以说青山书院的一众同窗拍马也赶不上。

但是读书人向来重视同窗之情谊,也极好面子,贾璘自然也不想落得个怠慢同窗的名声。

“贾兄……”

众人见状,都是面露激动之色,以贾璘今时今日的地位,能不忘同窗之谊,对他们这般礼遇,已经是极为难得了。

“几位兄台,都进来说……”

贾璘四下看了看,随即带着众人往里走去。

宣薇公主见状,也急忙提着裙子跟了上来,贾璘与周洋走在前头,周洋瞥了一眼身后紧随上来的俏丽的女子。

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凑近贾璘低语道:“贾兄好福气!”

这女子他隐隐有些眼熟,仔细一瞧才发现这不就是当年鸡鸣山上贾璘贾璘救下的皇女之一么。

贾璘瞪了他一眼,却是没有多说什么。

这种事情只会越解释越糟,倒不如不加理会,再说他现在也摸不清这少女的意图。

到底单单觊觎他相貌,还是欣赏他的才华……

“诸位的来意,贾某已然知晓,眼下危难之际,诸位同窗能有此决心,当真令贾某敬佩……”

贾璘抬头看了一眼众人,眼下这些人中有不少是有举人功名在身,若按照以往文贵武轻惯例,读书人基本上都是轻视武夫的,很少有人能有如此觉悟,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所以说,他此番表达敬佩,是由衷而发。

“贾大人,我等虽然一介书生,但亦有报国之心,其余的话不说了,我刘国忠精通武艺,自小通读兵法,想在贾大人麾下做个随军参谋,不知可否?”

此时一名身材魁梧的儒衫青年,淡淡出声说道。

听闻此言,众人也是你一言我一语的自我举荐起来。

言见众人这般,贾璘心中微动,一旁的宣薇公主美眸中也是闪过一丝异色,都说眼下大乾读书人只知纸上谈兵,但谁知这些人亦有拳拳报国之心?

若是父皇得知此事,只怕也是会欣慰不已吧?

想到这,宣薇不由得看向了那英武少年,似乎是在等待他的决定。

“好,既然诸位兄台有此报国之心,我自无不可!”

贾璘深吸了口气,环视众人点头说道。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可不文文弱弱之辈,其中大部分家境出身都远高于普通人。

他们自小熟读各种兵书,精通各种技能,只要稍加培养,做个文士参谋绰绰有余了。

“……”

而此时。

皇城外,随着报纸上一则告示发出。

瞬间一石激起千层浪,神京城内各大家族皆被震动。

神京西城,南安王府,一位头戴银翅王帽,身着银色蟒袍的青年,缓缓放下手里的报纸,脸上露出了惊骇之色。

此时身旁的稍微年长的贵妇人见状,不由得问道:“可是宫里的事情?”

南安郡王皱了皱眉头,又拿起报纸,沉声说道:‘回母亲话,宫里那位明日要在全城百姓面前检阅兵马,同时宣称要让朝廷百官战时上城墙观战,主张南迁者斩……’

这……

听闻此言,南安太妃顿时眉头一皱。

先前城里传播的谣言,她自然也是有所耳闻,只是这回宫里竟作出了这等决策。实在是出乎她的意料……

“听闻是天子偏信贾家小儿,并对其委以重任,不但将神京城的安危交于对方手里,此次检阅兵马,百官观战的建言,也是此让你所提,当真是……胡闹!”

南安郡王冷哼一声,显然对于皇帝将这等重任交代了贾璘手里,多有不满。

他这个南安郡王虽然是世袭罔替的,但好歹也在军中历练过,若是按照资历,四王八公十二候,贾家不知排到哪里去了。

这贾璘不过一旁旁支出身,哪能扛起如此重担?

“我倒是听说过,此子当初是机缘巧合救下了两位皇女,才落入了圣上眼中,依你之言,此次圣上检阅兵马,乃是此人撺掇?”

南安太妃愣了一下,脑海中浮现了出了一次与开国一脉的妇人们闲聚之时,听到的一些传闻来。对于贾璘的事情,众人讨论过不止一次。

毕竟开国一脉这几年,也就出了这么一个有能为的。

但是偏偏这一次,神京城被围困,朝中那么多有资历的老亲不用,启用这么个少年。许多勋贵私下里还是有意见的……

南安郡王自从承袭了上一代的铁帽子王位后,一直以来都没有立下过功绩。这一次原本是极好的机会,却只能眼睁睁的看其落在了这么一个少年身上。

“母亲放心,鞑子兵马何其强大,此子虽然昨日侥幸赢了一场,不过已然运气用尽,此次让朝廷百官上城观战也好,待到他兵败之后,看他如何收场!”

南安郡王冷笑道,这等事情,虽然他也不希望神京城破,但也没有多少人愿意看到贾璘小儿如此轻松的战胜鞑子,

说不得此次战败一场,到时候他们的机会便来了。

到时候于未危难之际,宛大夏于将倾,才是他一张平生抱负的时候。

闻言,南安太妃点了点头,心中也隐隐有些期待起来,要知道几年前她去贾府之时,贾府的豪华做派,比她南安王府还要来的气派。

一个只凭着宫里不受宠的娘娘撑腰的贾府,竟也敢如此张狂。

岂不是早些落败来的好?

“王爷……该休息了!”

就在这时,一名穿着素色宫裙、头戴金簪步摇,姿容俏丽的女子缓缓走了进来。

女子不过二十七八的年纪,肌肤雪腻,身材丰腴,玉容上露出一抹淡淡的忧愁,令人只看一眼,便生出怜惜之色。

“知道了!”

闻言,南安郡王冷哼了一声,只是淡淡的瞥了她一眼,便再不看他。

南安太妃瞧见宫装女子走了进来,脸上也露出了一丝嫌弃之色,作为王妃,此女自打嫁入王府之后,两年时间竟都没有诞下一个子嗣……

让她在一众老亲面前,颜面扫地。

“你回去吧,本王今日……没空,过些时日再去你那!”

南安郡王瞥了她一眼,冷冷的说道,先前柳子静过门之时,他也曾被其绝世面容迷了一阵,只是再好看的女人时间久了也就乏了,再加上柳子静肚子一直没有动静。

他也就逐渐失去了耐心,随后他又娶了几个侧妃,便更是对柳子静没了兴趣。

“是,王爷!”

柳子静心中浮现出一丝委屈。却也只能勉强应着。

微微转过头给南安太妃行了一礼,随即便打算往外走去。

“等等,你明日随本王出府一趟!”

南安郡王似是想到了什么,忽然喊住了南安王妃,沉声说道。

明日皇帝检阅兵马,他身为南安郡王,又怎么能不到场,而柳子静是名义上的南安王妃,她若不虽自己去,岂不是惹得外头说闲话。

“是!”

南安王妃微微一愣,随即颤声应道,心中却是升起了无尽的委屈。

她自打嫁入王府之后,一直以来都是尽心尽力伺候着,可没想到眼前男人对她的态度越来越差,也只有在外人在场的时候,她才是南安王妃。

自己说白了,也只是他在外头维持名望的一个工具罢了,不过也都怪自己的肚子不争气。

“下去吧……”

见她露出这般自怜自哀的神色,南安郡王嫌弃的摆了摆手,随即却是思索起,明日检阅兵马时,该如何寻得机会入皇帝的眼。

……

而此时,却说神京其它勋贵家族。

也是同时得到了皇帝打算检阅兵马的消息,众人除了震惊之外,更多的则是不解。

要知道眼下鞑子就在城外虎视眈眈,只凭着这一场阅兵,便能够是的鞑子退去吗?

“要我说,此事便是浪费时间,这天寒地冻的,我等呆在家中不好么?什么与百姓同进退,我等祖上功勋累累,岂是那些屁民可比?”

“就是啊,也不是圣上怎么想的,我等都上城观战,万一出了事怎么办?”

“万一那贾璘不敌鞑子,我们连跑的机会都没有……”

一时间,各种言论皆在在勋贵家族之间传开了,勋贵们对于观战之事都是极为抵触,毕竟他们的命与那些守城士兵的命可不同,万一伤了碰了那岂不是悔之晚矣?

只是尽管如此,皇帝检阅兵马,他们这些人也不得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