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就是开会的时候出席,发言声讨就算了。”
易中海听后暗戳戳地鄙视了阎埠贵一眼。
这三大爷平时净想着算计全院的人,占小便宜,一到为要院里出力的时候,就打退堂鼓。
易中海摇了摇头,不怎么在意。
反正三大爷在大院里也没什么威信,只要肯出席,发言与否都一样。
易中海一开始的打算就是只要二大爷同意就行,阎埠贵就算不想参加全院大会,也得“少数服从多数”。
之后,便是轻松愉快地吃肉喝酒时间。
酒足饭饱之后,三位大爷也散伙了。
易中海始终在院里守着,只等李为军回院,再开全院大会收拾他一顿。
然而……
直到午夜时分,全院人都睡着,李为军都没有归来。
“邪门了,李为军真打算从院里搬出去?”
易中海打了个哈欠,依旧不肯合眼,之后足足等了一整晚。
……
次日。
易中海眼上十分罕见出现了黑眼圈。
上班路上,他整个人精神萎靡,无精打采的。
路上碰到有人打招呼,他也只是点头示意,懒得说话。
路过钳工车间二车间的时候,易中海发现情况不对劲。
此时此刻。
一群工人堵在门口。
或踮着脚尖,朝车间里观望着。
或不停地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就算是易中海,也很少享受这种待遇。
“太神奇了,我没看错吧,外行人比咱们这些内行人都强,咱们脸往哪搁啊!”
“以前也没有听说过他有这本事啊,难道是他向徐师傅请教,一晚上开窍,把钳工本领学会了?”
“真的假的?一晚上就有这水平?”
“好家伙,这简直就是天才!以前我还不信天才这种屁话,现在我信了!是我见识短浅了。”
“……”
惊叹声不绝于耳,就像一把把钢刀狠狠地扎在易中海的心上。
在以前,这些赞扬的话从来都是落在他身上的,现在却被别人抢走!
不知道为什么,易中海莫名其妙地感到有些心慌,甚至本能地联想到最坏的结果:
难道,李为军一夜未归,就是去学技术,然后成天才了?
易中海越想越难受,便连忙挤进人群,探头向里面望去。
果然是最坏的结果!
只见李为军光着膀子,正在一台机器上,认真地打磨着一个个金属零件。
圆柱体,球体,方块,钢筋……
甭管工件的形状多复杂,都难不倒李为军。
而二车间的徐师傅就站在一旁出言指导。
易中海毕竟是八级钳工,一眼就看出徐师傅那根本算不上指导。
因为李为军已经“偷师成功”了!
就算没有指导,李为军在操作步骤上也完全没有问题。
很快。
李为军将打磨好的零件交给徐师傅,后者拿出测量工具检查一番,由衷地发出称赞:
“机械公差全部合格,形状和零件图上的分毫不差,甚至超出预期,简直完美!
一件两件是运气好,十件,几十件,那就是绝对的实力!
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天才,天才啊……”
李为军只是微微点头示意,并偶尔自谦几句。
人群议论声越来越大,堪称人声鼎沸,比街上赶集还要热闹。
易中海也断断续续地了解清楚了事情经过,明白这一晚发生了什么事。
李为军这家伙,竟然只是跟着二车间的徐师傅,在车间学习了一个晚上,就达到了六级钳工的水平,甚至有青出于蓝,超过徐师傅的趋势!
想到此处,易中海瞬间脸色铁青。
一股不好的预感油然而生。
假如,只是假如,如果李为军向一位八级钳工学习,岂不是很快就能达到八级钳工的水平?
虽然听起来很荒诞,毕竟易中海本身就是八级钳工,清楚地知道成为八级钳工的难度。
但是,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李为军这小子,太邪门了!
二车间的异动,很快便影响了所有的钳工车间。
不仅二车间的工人纷纷围观李为军制作工件,甚至连一车间,三车间和其他车间的工人也纷纷闻讯赶来。
甚至,连钳工车间外的锻工车间,宣传科的科员等厂职工都纷纷赶来,想要瞧个新鲜。
比如刘海中,许大茂和于海棠就是其中一员。
甚至连第一食堂的何雨柱都赶过来凑凑热闹。
不一会儿。
就连杨厂长和李副厂长等一众厂领导也赶了过来,浩浩荡荡地进入钳工车间二车间。
工人们立刻向两旁散开,让开了一条路。
“发生什么事了?怎么都聚在这里?”李副厂长一马当先地回道。
事实上,副厂长与厂内各车间主任以及车间技术骨干打交道最多。
李副厂长与徐师傅打交道也不少。
徐师傅立刻讲述了昨晚的情况。
“昨晚这位叫李为军的小同志带着烟酒来找我,说要学钳工技术。
我当时很生气,李为军明明是警卫员,学什么钳工技术,简直是瞎胡闹!
我没收礼,但是也没有拒绝。
厂里年轻同志想学技术,我自然不可能藏私,为国家培养人才我也高兴。
我就怕有人打着学技术的名号,来送礼拉关系,走后门!
所以我带李为军来到二车间,就是试试他是不是干钳工的这块料,最好让他知难而退,安心当警卫员,不跨行搞技术。
谁知道,这小同志真是深藏不透!
我一开始断定他就是门外汉,一窍不通。
但来了车间后,才发现他悟性惊人,我讲什么他都能立刻吸收,操作能力强,上手也很快!
只是一晚上,他就已经到了六级工的水平……
不!他已经超过了我这老资格的六级工,甚至有可能达到了七级工的水平!”
李副厂长只是点了点头,并未置喙。
厂里出人才,对他来说也不是坏事。
除非……那人才是杨厂长身边的人。
李副厂长看向依旧光着膀子的李为军,神情复杂。
而杨厂长则显得兴奋很多。
厂里出天才了!
天才还是他的警卫员!
简直双喜临门啊!
“李为军同志,你果真如徐师傅所说,深藏不露啊,不愧是从部队里来的人才,每一次都能带给我惊喜!
这些零件……真是让人印象深刻!”
“……”
杨厂长对着李为军好一阵夸奖,根本不吝啬赞美。
直到车间渐渐安静下来,杨厂长才停止夸赞,目光好奇地问道:
“李为军同志,我想问一下,你是怎么做到的?这应该也是在厂职工都想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