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活动的舞台上,李天明的木工技艺展示环节即将开始。台下的观众们满怀期待,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听说李天明的木工活儿特别厉害,今天可得好好见识见识。”一位村民说道。
“是啊,他平时就爱琢磨这些,这次肯定能给咱带来惊喜。”另一位知青附和着。
李天明深吸一口气,稳步走上舞台。他身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工作服,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眼神中透着自信与专注。舞台中央摆放着一张特制的长桌,上面整齐地排列着各种木工工具,有锯子、刨子、凿子、刻刀等等,每一件都在灯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旁边还堆放着几块未经加工的木材,其中一块已经被他挑选出来作为此次展示的材料,那是一块纹理清晰、质地坚实的松木。
李天明站在桌前,先向观众们微微鞠躬,然后开口说道:“各位乡亲们、知青朋友们,今天我想给大家展示一下木工技艺的魅力。我手中的这块松木,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而我将用这些工具,赋予它新的生命。”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整个场地回荡。
他首先拿起锯子,这把锯子是他平日里最常用的工具之一,锯齿锋利无比。他轻轻将松木固定在桌角的夹具上,然后熟练地拉动锯子,锯子与木材接触发出的“滋滋”声仿佛是一首独特的乐章。木屑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如同冬日的雪花。
“大家看,这锯子在木工里可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做事要有个开头,这一锯下去,就确定了大致的形状和尺寸。”李天明一边操作,一边耐心地讲解着。
坐在前排的知青小王好奇地问道:“天明哥,这锯子的使用有啥技巧吗?感觉你拉得好轻松啊。”
李天明停下手中的动作,笑着回答:“小王啊,锯子使用时要掌握好力度和节奏,不能太猛也不能太缓,而且眼睛要时刻盯着锯线,这样才能保证锯得直。这就跟我们做事一样,得有耐心和专注力。”
锯完大致的形状后,李天明放下锯子,拿起刨子开始刨平木材表面。他双手稳稳地握住刨子,身体微微前倾,用力向前推动。刨子滑过木材,发出“刷刷”的声音,一片片薄如蝉翼的木片从刨刃下飞出,木材表面逐渐变得光滑平整。
“这刨子能让木材更加光滑,就好比我们做人,要不断地修正自已的不足,让自已变得更加完美。”李天明说道。
这时,村里的老木匠张爷爷在台下点头称赞:“这小子,对木工的理解很深刻啊,不简单。”
旁边的年轻村民小李不解地问:“张爷爷,您说这木工里还有这么多道理呢?”
张爷爷笑着说:“那可不,木工这门手艺可是蕴含着大智慧,每一个步骤都有它的讲究。”
李天明继续着他的创作,接下来是用凿子和刻刀进行精细的雕刻。他拿起凿子,在木材上轻轻敲打,凿出一些初步的轮廓。他的动作轻盈而准确,每一下都恰到好处。然后他换用刻刀,开始细致地刻画细节。刻刀在他手中就像一支灵动的画笔,在木材上勾勒出精美的图案。
“大家看,这雕刻就像是给作品注入灵魂,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木材的纹理和质地,顺着它的特性来创作。”李天明专注地说道。
台下的观众们都被他的专注和技艺所吸引,整个场地安静得只剩下李天明手中工具与木材接触的声音。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精美的木雕作品逐渐成型。那是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鹿,它的眼睛灵动有神,仿佛在凝视着远方;它的身姿矫健,仿佛下一秒就要跃入森林。
当李天明完成最后一笔雕刻,将小鹿高高举起时,台下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太棒了!这简直就是艺术品啊!”
“李天明,你太厉害了,这手艺堪称一绝!”
知青小赵兴奋地跑到舞台边,大声说:“天明哥,你这木雕要是拿到外面去卖,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李天明笑着说:“小赵,这木雕可不是为了卖钱,它是我对木工技艺热爱的体现,我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和喜欢木工这门传统手艺。”
这时,农场的文艺骨干林悦走上舞台,她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天明哥,你的表演太精彩了!你把木工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都大开眼界。”
李天明感激地说:“林悦,多亏了你的组织和鼓励,我才有机会在大家面前展示。我也希望通过这次表演,能给农场的文化生活增添一些色彩。”
林悦思考了一下说:“天明哥,你有没有想过以后多开展一些木工技艺培训活动呢?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这门手艺。”
李天明眼睛一亮:“林悦,这个主意不错。我很乐意把我所知道的传授给大家,让木工技艺在我们农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