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抗洪取得阶段性胜利,农场上下都松了一口气,但林浩深知,此刻并非懈怠之时,而是需要静下心来总结经验,为农场的长远未来好好谋划一番。
林浩召集了农场的骨干成员,包括知青骨干、村民代表以及队长李建国等人,在农场的会议室里开启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总结与展望会议。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既疲惫又充满希望的氛围,大家的脸上都还带着抗洪时的风霜,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林浩率先发言,他的声音略显沙哑,但依然坚定有力:“各位,这次抗洪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艰难险阻,不过好在大家齐心协力,我们挺过来了。现在,我们得好好想想,如何才能避免类似的灾害再次给农场带来如此巨大的损失,以及怎样让农场在未来发展得更好。”
知青小陈推了推眼镜,若有所思地说:“林浩,我觉得这次抗洪暴露了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薄弱环节。比如我们的堤坝,虽然这次勉强抵御住了洪水,但其实很多地方都需要加固和修缮。我们应该制定一个长期的水利设施建设计划,提高农场的防洪能力。”小陈是个心思细腻、善于思考的人,平时就对农场的各种建设问题颇为关注。
村民代表刘大叔点头表示赞同:“小陈说得对。俺们这农场靠着河,每年雨季都提心吊胆的。这堤坝要是修好了,不仅能防洪,平时还能蓄水灌溉,对庄稼的生长也有好处。”刘大叔在农场生活了大半辈子,对土地和水利设施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
林浩微微点头,在本子上记录着:“嗯,水利设施建设肯定是重中之重。还有就是我们的房屋建筑,这次很多房屋被冲毁,我们在重建的时候,要考虑到抗洪抗震的因素,采用更坚固的建筑材料和结构。”
这时,另一位知青小周提出:“除了硬件设施,我们在应对灾害的预警机制方面也存在不足。这次洪水来得太突然,如果我们能提前得到更准确的气象和水文信息,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准备,减少损失。”小周性格直爽,说话一向简洁明了。
李建国队长皱了皱眉头:“小周提到的预警机制确实是个问题。我们得和镇上的相关部门加强联系,看看能不能建立一套更完善的预警系统,及时通知大家。”
在讨论完防灾减灾的问题后,话题逐渐转向了农场的产业发展。
林浩看着大家说:“这次洪水对我们的农田和养殖场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反而要思考如何优化我们的农业和养殖产业,提高抗风险能力。”
村民张大哥是养殖能手,他说道:“就拿养殖场来说吧,这次洪水冲毁了不少圈舍,还死了很多牲畜。我觉得我们以后可以把养殖场的选址再重新规划一下,找个地势更高、排水更好的地方。而且,我们要加强养殖技术的学习,提高牲畜的抗病能力,这样就算遇到灾害,也能减少损失。”
知青小吴接着说:“对于农田,我们可以尝试推广一些更耐涝的作物品种,同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套建设,做到旱涝保收。”小吴对农业新技术一直很感兴趣,平时也经常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在大家热烈讨论的时候,一直默默听着的苏瑶也开口了:“我觉得我们还可以发展一些副业,比如农产品加工。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农场的收入,还能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苏瑶的想法总是很有创意,她的话让大家眼前一亮。
林浩看着苏瑶,眼中满是赞许:“苏瑶这个建议很不错。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农产品加工做起,比如制作果脯、腌制咸菜之类的。等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资金后,再逐步扩大规模。”
会议持续了很久,大家各抒已见,从农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养殖产业发展、灾害预警机制到副业开发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林浩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人的建议,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农场未来发展的蓝图。
会议结束后,林浩和苏瑶漫步在农场的小路上。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给他们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苏瑶看着林浩,轻声说:“林浩,你觉得农场的未来真的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吗?”
林浩握住苏瑶的手,坚定地说:“苏瑶,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心,努力去实现这些计划,农场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我们在北大荒这片土地上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都一一克服了,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呢?”
苏瑶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嗯,我相信你。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我都会和你一起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