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节的热闹与温馨还在街道上弥漫着,而何雨柱已经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知青返城问题,是他心中挂念的重要事情。他深知这些知青在乡下经历了艰辛,如今返城面临困难,他决心要为他们提供帮助。
在街道办的办公室里,何雨柱正对着一份份知青资料仔细研究。同事小李是个细心的姑娘,她拿着一沓资料走进来,对何雨柱说:“何大哥,这是新收集到的一些知青信息,你看看。”
“好的,小李,辛苦你了。”何雨柱接过资料,认真翻阅起来。
这时,一位名叫赵强的知青来到街道办。赵强身材魁梧,性格憨厚老实,但此刻脸上满是忧愁。他有些紧张地对何雨柱说:“何同志,我听说您在负责知青返城的事,我想问问我的情况。”
何雨柱抬起头,微笑着说:“你别着急,先坐。你叫什么名字?在乡下表现怎么样?”
“我叫赵强,在乡下我一直都很努力干活,没犯过什么错,就是家里有点困难,父母身体都不好,我想回城照顾他们。”赵强急切地说道。
“你有这样的孝心是好事。你把家庭情况详细说说,我记一下。”何雨柱拿起笔,准备记录。
赵强便开始讲述家里的情况,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顾,家里经济也很困难,希望能尽快返城找份工作补贴家用。何雨柱一边听,一边认真记录,不时点点头。
过了几天,何雨柱去拜访一位在知青管理方面有经验的老领导,老领导姓张,为人和蔼可亲,对知青情况十分了解。
“张领导,这次知青返城问题比较复杂,有些知青的家庭情况很困难,但是返城手续又有各种要求,您有什么建议吗?”何雨柱诚恳地问道。
张领导沉思片刻,说:“小何啊,首先要把知青在农村的表现和家庭情况摸清楚,对于确实有困难的,要积极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有些政策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嘛。”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现在有个叫赵强的知青,家里父母重病,他在乡下表现也不错,我觉得应该优先考虑他。”何雨柱说道。
“那你要把他的材料准备齐全,和民政部门还有知青办好好沟通,争取能尽快办理。”张领导叮嘱道。
何雨柱回到街道办后,继续整理知青资料。这时,又有几位知青结伴而来,其中一位叫林芳的女知青,性格有些腼腆,但眼神中透露出坚定。
“何大哥,我们听说您在帮知青返城,我们都盼着能早点回去呢。”林芳轻声说道。
“是啊,何大哥,我们在乡下这么多年,都想回家了。”其他知青也纷纷附和。
何雨柱看着他们,安慰道:“你们放心,我会尽力帮助大家的。你们每个人都说说自已的情况吧。”
知青们开始讲述各自的经历和家庭状况,有的是父母年迈需要照顾,有的是回城有就业机会等着。何雨柱一一记录下来,心里想着要为这些知青争取更多的机会。
在和相关部门沟通的过程中,何雨柱遇到了一些困难。负责知青返城手续审批的王科长是个比较刻板的人,他对一些知青的情况不太认可。
“何同志,你说这些知青有困难,但是手续不符合规定,我不能批准。”王科长严肃地说。
“王科长,我知道手续重要,但是这些知青的实际困难您也得考虑啊。就像赵强,他父母重病在床,他要是不回去,这个家就垮了。而且他在乡下一直表现很好,是个勤劳踏实的孩子。”何雨柱努力为知青们争取。
“那也得按规定来,不能因为个别情况就开先例。”王科长不为所动。
何雨柱没有放弃,他多次去找王科长,还找来了赵强所在生产队开具的证明材料,以及医院关于赵强父母病情的诊断书。
“王科长,您看看这些材料,赵强的情况真的很特殊。我们不能让这样的知青寒心啊。”何雨柱诚恳地把材料递给王科长。
王科长看着这些材料,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好吧,这个赵强的情况我再研究研究,不过这只是个例,其他知青还是要按正常手续来。”
何雨柱知道这是个好的开始,他继续为其他知青的返城问题奔波。他联系了一些企业和单位,看看能不能为知青返城后的就业提供一些帮助。
他来到一家工厂,找到了厂长刘厂。刘厂是个豪爽的人,一听是为知青返城后的就业问题,很是支持。
“小何啊,知青们不容易,只要他们有能力,我们厂可以接收一些。”刘厂说道。
“刘厂,真是太感谢您了。这些知青在乡下锻炼了这么多年,都很能吃苦,我相信他们能在厂里好好干。”何雨柱高兴地说。
对于那些有特殊困难的知青,何雨柱还在街道上找了一些临时住所。他找到一处闲置的院子,和院子的主人孙大爷商量。孙大爷是个热心肠,一听是帮助知青,马上就答应了。
“小何啊,知青们都是好孩子,这院子空着也是空着,你拿去给他们住吧。”孙大爷说道。
“孙大爷,真是太感谢您了。我会好好收拾一下,让知青们有个安稳的地方住。”何雨柱感激地说。
在为知青们准备临时住所的时候,何雨柱和志愿者们一起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志愿者小王一边擦着桌子一边说:“何大哥,这些知青回来肯定很高兴,我们得把这里弄得舒服点。”
“是啊,他们在乡下吃了不少苦,回来得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何雨柱笑着说。
有一天,一位知青的家属来到街道办,是赵强的姐姐。她眼眶红红的,对何雨柱说:“何同志,我弟弟的事真是太感谢您了。我们一家人都盼着他能早点回来呢。”
“这是我应该做的,你们也不容易。现在手续还在办理中,不过有希望了。”何雨柱说道。
“要是没有您,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弟弟在信里说,您是个大好人。”赵强姐姐感激地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知青的返城手续逐渐办理下来。何雨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知青们时,大家都欢呼起来。
“太好了,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林芳激动地说。
“是啊,多亏了何大哥,我们一定要好好感谢您。”赵强说道。
“不用谢我,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你们回去后要好好生活,为家乡建设出份力。”何雨柱笑着说。
在帮助知青返城的过程中,何雨柱也遇到了一些误解。有些居民不理解为什么要为知青们花费这么多精力,觉得这会占用街道的资源。
一位居民李大叔对何雨柱说:“小何啊,你们这么帮知青,那我们街道自已的事怎么办?”
“李大叔,知青们也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啊,他们在乡下为国家做了贡献,现在有困难,我们应该帮助他们。而且这对我们街道的发展也有好处,他们回来能带来新的活力呢。”何雨柱耐心地解释道。
在何雨柱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知青顺利返城。他看着这些充满朝气的知青回到城市,心中充满了欣慰,知道自已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为他们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充满了期待。他继续为知青们的安置问题忙碌着,希望能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