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81 章:儿子启蒙---

随着时光的流转,赵宇与柳云的儿子赵轩逐渐到了启蒙的年纪。这一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赵家的庭院里,赵宇与柳云坐在石桌旁,商讨着为儿子挑选合适的启蒙老师之事。

赵宇皱着眉头说道:“娘子,这启蒙老师关乎轩儿的学业根基,定要慎重挑选。我听闻城中有几位宿儒,德高望重,只是不知是否擅长教导幼童。”

柳云轻轻点头:“夫君所言极是。我也觉得启蒙之师极为重要,不仅要学识渊博,更要有耐心与爱心。我曾听隔壁的王婶提起过一位名叫林先生的夫子,他在城中开馆授徒多年,颇受赞誉。”

赵宇来了兴趣:“哦?这林先生有何特别之处?”

柳云回忆着说道:“听闻他教学方法独特,不拘泥于传统的死记硬背,而是注重启发孩童的思维,以故事和游戏的方式传授知识。”

赵宇思索片刻:“如此甚好。只是我们还需多方打听,不可仅凭一面之词。”

于是,赵宇开始派人在城中四处打听林先生的情况。他亲自拜访了几位曾将孩子送去林先生私塾的家长。其中一位张员外说道:“赵大人,林先生确实是位难得的好夫子。我那犬子原本调皮捣蛋,对读书毫无兴趣,可在林先生的教导下,如今竟也能静下心来诵读诗书,进步斐然。”

赵宇心中欢喜,又问道:“那林先生在品德教育方面如何?”

张员外竖起大拇指:“林先生言传身教,极为注重品德修养。他常教导孩子们要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我家那孩子现在懂事多了。”

赵宇谢过张员外,回到家中与柳云商议。柳云笑道:“看来这林先生确实不错。不过,我们也可再去林先生的私塾看看,与他当面交谈一番。”

次日,赵宇与柳云带着赵轩来到了林先生的私塾。只见私塾里书声琅琅,孩子们正认真诵读着经典。林先生身材清瘦,面容和蔼,眼神中透着睿智。他看到赵宇夫妇前来,赶忙迎上前去:“赵大人,赵夫人,今日前来,可是为了小公子启蒙之事?”

赵宇拱手行礼:“林先生,正是。我夫妇二人听闻先生大名,特来拜访。想请教先生,您对于启蒙教育有何独特见解?”

林先生微笑着说:“赵大人,在我看来,启蒙之要在于激发孩童对知识的好奇与热爱。如《论语》开篇所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若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他们自会主动求知。我常以生活中的事例讲解书中道理,让孩子们易于理解。”

柳云看着林先生,问道:“先生,那您如何看待体罚在教育中的作用?我与夫君皆不赞同以体罚来惩戒孩子。”

林先生点头道:“夫人放心。我以为体罚并非教育良策,只会让孩子心生恐惧与抵触。应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当孩子犯错时,耐心地指出错误,让他们明白为何犯错,如何改正。”

赵宇听了,心中颇为满意:“林先生的教育理念与我夫妇二人不谋而合。只是不知这私塾的教学安排是怎样的?”

林先生介绍道:“每日清晨,孩子们先诵读经典半个时辰,随后我会讲解书中要义。上午会安排书法与算术课程,下午则是诗词赏析与故事讲述。每隔五日,会有一次小测验,检验孩子们的学习成果,但并非以分数论高低,而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自已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

赵宇又问:“那孩子们之间相处可有矛盾?先生如何处理?”

林先生笑着说:“孩子们在一起难免会有小摩擦。我会让他们自已先尝试解决,若无法解决,我便会引导他们换位思考,理解他人。比如上次,两位孩子为了一支毛笔争吵起来,我便让他们分别说说自已为何想要这支笔,然后让他们想想对方的理由,最后他们互相道歉,还成了好朋友。”

赵轩在一旁听着,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他小声对赵宇说:“爹爹,我想在这里读书。”

赵宇与柳云相视一笑。赵宇对林先生说:“林先生,那就劳烦您收轩儿为徒了。”

林先生欣然答应:“赵大人放心,我定会用心教导小公子。”

就这样,赵轩开始了在林先生私塾的启蒙学习生涯。起初,赵轩对新的学习环境还有些不适应,但在林先生的耐心引导下,很快就融入了其中。

一日,赵轩放学回家,兴奋地对赵宇和柳云说:“爹爹、娘亲,今日林先生给我们讲了‘孟母三迁’的故事,我明白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我要像孟子一样努力学习。”

赵宇笑着抱起儿子:“轩儿真棒!那你可要好好听林先生的话。”

柳云也温柔地说:“轩儿,学习虽重要,但也要注意休息,莫要累坏了身子。”

赵轩点头道:“我知道了,娘亲。林先生也说过,要劳逸结合。”

看着儿子的成长与进步,赵宇与柳云心中满是欣慰。他们深知,儿子的启蒙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与成长在等待着他。

赵宇对柳云说:“娘子,希望轩儿能在林先生的教导下,打下坚实的基础,日后成为一个有学识、有品德的人。”

柳云应道:“是啊,夫君。我们也要多关心轩儿的学习与生活,陪伴他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