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赵轩与王虎在私塾发生冲突后,赵宇与王虎之父王富商虽表面上达成了和解,但彼此心中仍存着些许芥蒂。而赵轩与王虎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其他孩子在一旁观望,不知这两人日后会如何相处。
这日,林先生决定借着讲解《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机会,引导孩子们正确看待彼此间的差异与矛盾。课堂上,林先生说道:“诸位学子,前几日赵轩与王虎之事,想必大家都还记得。今日,我们便来探讨一番,何为君子之交,如何化解矛盾。”
孩子们纷纷坐直身子,认真聆听。林先生看向赵轩与王虎,问道:“赵轩、王虎,你们可还记得当时心中所想?”
赵轩站起来,恭敬地回答:“先生,我当时只觉得王虎无故欺负同窗,心中气愤,便想让他道歉,却未曾冷静思考更好的解决之法,冲动之下动了手,实是不该。”
王虎也跟着起身,小声说道:“先生,我那时太蛮横了,以为自已有钱有势就可随意行事,现在想来,是我错了。”
林先生微微点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那你们可明白,你们本可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赵轩思索片刻,说道:“先生,我应先与王虎好好理论,若是他不听,可请先生来评判,而不是直接动手。”
王虎附和道:“我也不该一上来就推人,还出口伤人。”
林先生微笑着说:“正是此理。在这世间,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摩擦。但君子之交,应如清风明月,虽有不同见解,却能相互尊重,以和为贵。就像这赵轩与王虎,你们出身不同,性格各异,但若是能放下成见,便可从对方身上学到许多。赵轩,你心思细腻,对学问领悟颇深;王虎,你性格豪爽,颇具侠义之心,若能相互学习,岂不是美事一桩?”
赵轩听了,眼睛一亮:“先生,我明白了。我愿与王虎摒弃前嫌,互相切磋学问,共同进步。”
王虎也咧嘴笑道:“赵轩,之前是我不对,以后咱们就是好朋友。”
其他孩子见此,都鼓起掌来。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完全平息。王富商虽见儿子有所转变,但心中仍担心儿子在私塾会受委屈。他找到赵宇,说道:“赵大人,虽说小儿已与赵公子和解,但我心中仍有顾虑。我这孩子生性单纯,我怕他日后再被人欺负。”
赵宇看着他,耐心地说:“王老板,孩子们之间的事情,让他们自已去处理,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我过多干涉,反而不利于他们成长。你看如今他们已和好,我们应给予信任。”
王富商皱着眉头:“赵大人,你说得轻巧。我这就一个儿子,自然是宝贝得紧。”
赵宇笑道:“王老板,我亦只有赵轩一子,我何尝不担心。但林先生教导有方,且这私塾之中,大家皆是同窗,相互扶持才是正理。若我们总是担心孩子受欺负,将他们护在身后,他们何时才能真正长大?”
王富商沉思片刻,叹了口气:“赵大人,你这话也有几分道理。只是我这心里,总是不太踏实。”
赵宇拍了拍他的肩膀:“王老板,不如我们一起为私塾做些事情,比如捐赠些书籍、文具,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也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们在私塾的生活,你看如何?”
王富商眼睛一亮:“赵大人此计甚好。如此一来,既能让孩子们受益,我们也能安心些。”
于是,赵宇与王富商共同筹备捐赠之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彼此并非如最初所想那般难以相处,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也有了更多的交流与共识。
私塾里,赵轩与王虎果然如他们所言,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一起读书、写字、讨论学问,偶尔也会有小争执,但都会用先生所教的方法,心平气和地解决。
一日,赵轩对王虎说:“王虎,我爹爹说,我们要学会包容他人的不足,也要看到他人的长处。你看你在算数上比我厉害,我要向你多多学习。”
王虎挠挠头:“赵轩,你背诗比我快,我还得跟你讨教呢。”
看着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林先生欣慰地对赵宇和王富商说:“二位,孩子们如今懂事多了。这都多亏了他们自已的努力,也离不开二位的引导。”
赵宇笑着说:“先生过奖了,还是先生教导有方。”
王富商也连连点头:“是啊,先生,以后还得多仰仗您了。”
赵宇看着赵轩与王虎,心中满是欣慰:“希望他们能一直保持这份纯真与善良,在这私塾里收获知识与友谊。”
王富商应道:“没错,这也是我所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