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孙子的诞生,赵家愈发呈现出一片兴旺之象。庭院中,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终日不绝于耳,仿佛是这田园间最动人的乐章。
赵宇的孙子名为赵启,小家伙自幼便机灵聪慧,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一日,赵启在院子里追逐着一只蝴蝶,跑着、跳着,一不小心摔倒了。但他并未哭泣,反而自已爬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奶声奶气地说:“我是男子汉,不怕疼。”
柳云看到这一幕,既心疼又欣慰,她走上前去,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赵启的头:“启儿乖,下次可要小心些。”
赵启眨着大眼睛看着柳云:“奶奶,我看到蝴蝶好漂亮,就想抓住它。”
这时,赵轩从外面归来,手中拿着一些新的纸笔和书籍,他笑着对赵启说:“儿子,看爹爹给你带了什么?以后你可以跟着爷爷好好学写字、读书了。”
赵启兴奋地接过纸笔,好奇地摆弄着:“爹爹,这些怎么用呀?”
赵宇走过来,拿起一支笔,握住赵启的小手,在纸上写下一个“人”字,说道:“启儿,这便是‘人’字,做人要顶天立地,心怀正义。”
赵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爷爷,我记住了。”
在家族的田产方面,赵宇也有着精心的规划。他雇佣了几位勤劳憨厚的农夫,其中一位叫阿福,为人老实巴交,但做事极为认真。
一日,赵宇带着赵轩和赵启来到田间,查看庄稼的长势。阿福迎上来,恭敬地说:“老爷,少爷,今年这庄稼长得可好了,多亏了这风调雨顺,还有老爷您的悉心照料。”
赵宇看着茁壮成长的庄稼,满意地点点头:“阿福,这也少不了你的功劳。你每日在田间辛勤劳作,我都看在眼里。”
赵轩对赵宇说:“爹爹,您对这田产管理得井井有条,孩儿真是佩服。”
赵宇笑着说:“轩儿,这田产是家族的根基,我们要用心经营,才能让家族兴旺不衰。”
家族中的女眷们也没闲着。柳云带着儿媳林氏和几个丫鬟,在院子里种满了各种花草。林氏温柔地说:“婆婆,这花草种起来,院子里就更漂亮了,看着心情也舒畅。”
柳云说道:“是呀,这田园生活,怎能少了这些花花草草的点缀。”
而在家族的聚会中,更是充满了温馨与欢乐。每逢佳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赵宇会给晚辈们讲述家族的历史和曾经的经历,让他们铭记家族的荣耀与艰辛。
一次中秋佳节,明月高悬。一家人在院子里摆上了丰盛的宴席。赵宇举起酒杯,对众人说:“今日中秋,我们一家人团聚在此,实乃幸事。希望我们赵家能一直如此和睦兴旺,子孙后代都能传承家族的优良品德。”
赵轩接着说:“爹爹,我们定会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赵启在一旁看着大人们,也举起自已的小杯子,里面装着果汁,奶声奶气地说:“我也要像爹爹和爷爷一样厉害。”
众人见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在家族的教育方面,除了赵宇亲自教导赵启读书识字,柳云也注重培养女孩子们的女红和品德。她对家中的几个孙女说道:“女子虽不能像男子那般在仕途上拼搏,但也要有自已的修养和才华,要懂得持家有道,相夫教子。”
孙女们乖巧地点头称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家的名声在当地也越来越好。村民们对赵家充满了敬重,常常会来请教一些问题,或是寻求帮助。赵宇总是慷慨相助,他对村民们说:“我们赵家能有今日的兴旺,离不开乡亲们的支持与帮助,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赵轩也积极参与到村里的事务中,他组织村民们修建了一座学堂,让村里的孩子们都能有机会读书学习。他说:“知识能改变命运,我们要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一日,村里的一位老者带着自已的孙子前来感谢赵轩。老者感激地说:“赵公子,您为村里做了这么大的好事,这孩子以后要是有出息了,定不会忘记您的恩情。”
赵轩谦逊地说:“老人家,这是我应该做的,希望孩子们都能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夜晚,赵宇和柳云坐在床头,看着窗外宁静的田园夜景。柳云感慨地说:“夫君,看着家族如今这般兴旺,我心中满是欢喜。”
赵宇握住柳云的手:“娘子,这是我们一家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愿我们的家族能一直繁荣昌盛,福泽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