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愉快的家庭旅行后,杨明和娄晓娥一家回到了四合院,生活依旧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杨明的父母身体相继出现了问题,这让整个家庭陷入了担忧与忙碌之中。
杨明的父亲一直以来身体还算硬朗,但最近却总感觉胸口发闷,喘气有些费劲。一天早晨,杨明像往常一样去父母房间问候,却发现父亲坐在床边,脸色略显苍白,手捂着胸口。
杨明急忙上前询问:“爸,您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杨父强挤出一丝笑容:“儿子,没事,可能是昨晚没睡好,有点胸闷。”
杨明却不敢大意,他深知父亲向来坚强,不到难受至极不会轻易表露。他立刻说道:“爸,我还是带您去医院检查一下吧,这样也放心。”
在医院里,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医生皱着眉头对杨明说:“你父亲的心脏有些问题,血管有一定程度的堵塞,需要住院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治疗。”
杨明听后,心急如焚,他紧紧握着父亲的手说:“爸,您别担心,现在医学很发达,您一定会好起来的。”
杨父叹了口气:“唉,人老了,毛病就多了。给你们添麻烦了。”
而与此同时,娄晓娥也在照顾着杨明的母亲。杨母因为多年的操劳,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每到阴雨天,关节就疼痛难忍。
娄晓娥贴心地为婆婆准备了热敷的草药包,轻轻敷在她的关节处,一边敷一边说:“妈,您感觉好点了吗?这草药包应该能缓解一些疼痛。”
杨母感激地看着娄晓娥:“晓娥啊,多亏了你。你这孩子又要忙家里,又要照顾我,太辛苦了。”
娄晓娥微笑着回应:“妈,您说哪里的话。您是长辈,照顾您是我们应该做的。”
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杨明和娄晓娥结识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护工李阿姨。李阿姨性格开朗,心地善良,对病人照顾得无微不至。
李阿姨看到杨明为父亲的病情愁眉不展,便安慰他说:“杨先生,你别太着急。你父亲这病虽然需要重视,但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按时吃药,注意饮食和休息,慢慢会好起来的。我照顾过很多这样的病人呢。”
杨明感激地看着李阿姨:“李阿姨,谢谢您的安慰。我就是担心我父亲他年纪大了,怕他遭罪。”
李阿姨拍了拍杨明的肩膀:“我理解你的心情。你看,你父亲现在的精神状态还不错,这就是个好兆头。你也要注意自已的身体,别把自已累垮了,你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啊。”
在医院里,杨明和娄晓娥轮流守在老人身边。他们不仅要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还要和医生沟通治疗方案,这让他们感到身心俱疲。
有一天,杨明在医院的走廊上遇到了一位同病房病友的家属张大哥。张大哥也是个孝顺的儿子,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辞去了工作。
张大哥无奈地对杨明说:“兄弟,这照顾老人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我这天天在医院,工作也没了,家里的经济压力也大了起来。”
杨明深有同感地点点头:“是啊,张大哥。但父母把我们养大不容易,现在他们生病了,我们必须得尽孝啊。”
张大哥叹了口气:“话是这么说,但有时候真的感觉力不从心。”
杨明鼓励他说:“张大哥,别灰心。困难只是暂时的,等老人病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在杨明和娄晓娥的精心照料下,杨父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杨母的关节炎也有所缓解。医生建议杨父出院后要注意休息,定期来医院复查,并且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清淡饮食、适量运动等。
回到四合院后,杨明和娄晓娥依旧不敢松懈。他们按照医生的嘱咐,为老人准备营养均衡的饭菜,还经常陪老人在院子里散步,活动身体。
一天傍晚,一家人在院子里乘凉。杨明看着父母的脸色比之前好了很多,心中感到一丝欣慰。
杨明对娄晓娥说:“晓娥,这段时间辛苦你了。要不是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娄晓娥靠在杨明的肩膀上:“我们是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只要爸妈身体好,我们做什么都值得。”
杨父听到他们的对话,笑着说:“你们俩都是好孩子。有你们在,我和你妈就放心了。”
杨明坚定地说:“爸,妈,你们放心。我们会一直陪着你们,照顾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