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活动筹备工作的逐步推进,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其中最为棘手的便是物资短缺。原本计划好的装饰材料、表演道具以及活动奖品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口,这让整个筹备团队都陷入了焦虑之中。
负责后勤物资筹备的是一位名叫刘叔的热心居民,他性格耿直,做事认真负责,但此刻也愁眉不展地对着清单唉声叹气。
“这可怎么办啊?原本以为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没想到还差这么多东西。”刘叔无奈地摇着头,向李阳说道。
李阳看着清单,沉思片刻后说:“刘叔,先别着急。咱们一起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从其他地方调配一些物资过来。”
刘叔皱着眉头说:“我已经联系了周边的几个社区和一些商家,可他们能提供的物资也很有限,而且价格还不低。咱们的预算本来就不多,这可真是难办啊。”
这时,秦淮茹走了过来,她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一些她能想到的物资来源。“刘叔,李阳,我这儿有几个主意,你们看看行不行。我听说城东边有个二手市场,说不定能在那儿淘到一些便宜的装饰材料和道具。还有,我认识一些手艺人,他们可以帮忙制作一些具有咱们四合院特色的小奖品,成本应该不会太高。”
李阳眼睛一亮:“秦姐,你这个主意不错。二手市场确实是个可以考虑的地方,虽然是二手的,但只要能满足活动需求就行。那些手艺人制作的奖品也会很有意义,比买现成的更能体现咱们四合院的特色。”
刘叔也点头表示赞同:“行,那咱们就分头行动。我和几个小伙子去二手市场看看,秦淮茹你就联系那些手艺人,看看他们最快能什么时候做好。”
于是,刘叔带着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匆匆赶往城东的二手市场。市场里人来人往,摊位琳琅满目,但要找到符合活动要求的物资却并非易事。
刘叔在一个卖旧家具的摊位前停下,询问摊主:“老板,你这儿有没有那种适合用来装饰舞台的彩色布料或者旧灯笼之类的东西?”
摊主是个中年大叔,他看了看刘叔,摇摇头说:“没有,你去那边看看吧,那边有几家卖旧装饰品的,可能会有你要的东西。”
刘叔带着小伙子们在市场里转了一圈又一圈,虽然找到了一些可用的物资,但数量和质量都不太理想。
“这也太少了,而且这布料颜色都有些褪色了,不知道能不能行。”一个小伙子拿着一块布,有些担忧地说。
刘叔安慰道:“先拿着吧,总比没有强。咱们再找找看,说不定还能有其他收获。”
与此同时,秦淮茹也在积极地联系手艺人。她来到一位擅长编织的张大婶家。
“张大婶,您忙着呢?我来是想跟您说个事。咱们四合院要举办社区活动,想请您帮忙编织一些小物件当作奖品,您看行不?”秦淮茹满脸期待地说。
张大婶放下手中的活计,笑着说:“秦淮茹啊,这是好事啊。我很乐意帮忙,不过你得告诉我具体要编织些什么,还有时间上急不急?”
秦淮茹连忙说:“就是一些小巧的编织饰品,像手环、钥匙链之类的,最好能融入一些四合院的元素,比如编个小四合院的图案。时间的话,最好能在一周内完成,您看可以吗?”
张大婶思索了一下,说:“一周时间有点紧,但我尽量试试。不过这材料得你们自已准备,我这儿的材料可能不够。”
秦淮茹感激地说:“行,张大婶,太感谢您了。材料的事我来想办法,您就专心编织就行。”
从张大婶家出来后,秦淮茹又去联系了几位做木工的手艺人,希望他们能制作一些木质的小摆件。
在大家都为物资忙碌的时候,许大茂也没闲着。他想起自已有个朋友在一家剧院工作,说不定能从剧院借到一些表演道具。
许大茂找到李阳,兴奋地说:“李阳,我有个主意。我有个朋友在剧院,我去问问他能不能借点表演道具给咱们,像一些古装啊、乐器之类的,肯定能让咱们的节目更精彩。”
李阳高兴地说:“许大茂,这可是个好消息。要是能借到的话,那就太好了。你赶紧去联系一下吧,看看需要什么手续。”
许大茂立刻跑去打电话联系他的朋友。经过一番沟通,他的朋友答应帮忙,但需要支付一定的押金,并且在活动结束后完好归还。
许大茂回来把情况告诉李阳:“李阳,我朋友答应借了,不过要交押金。我觉得这也合理,毕竟那些道具都很贵重。”
李阳点头说:“没问题,押金的事我们大家一起凑一凑。能借到这些道具,对我们的活动来说是个很大的助力。”
虽然大家都在努力寻找物资,但缺口仍然很大。李阳看着忙碌的众人,心中有些愧疚,觉得自已作为筹备的核心人物,没有提前考虑好物资的问题。
一天晚上,大家聚在四合院的院子里,讨论着物资短缺的情况。
刘叔无奈地说:“今天跑了一天,还是没找到足够的物资。这可怎么办啊?”
秦淮茹也有些沮丧:“我联系的手艺人虽然答应帮忙,但制作也需要时间,而且材料也不好找。”
许大茂安慰大家说:“别灰心,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解决办法,只是还需要时间来落实。我相信总会有办法的。”
这时,李阳突然想起自已的签到系统,之前签到曾获得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帮助,说不定这次也能解决物资短缺的问题。
李阳对大家说:“大家先别着急,我有个办法,我先去试试。明天我给大家答复。”
众人虽然有些疑惑,但看到李阳坚定的眼神,也都选择相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