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9 章:原料短缺---

新商路的合作事宜刚尘埃落定,苏羽还未来得及松口气,又一个棘手的问题接踵而至——原料短缺。绸缎庄的主要生产原料丝绸供应出现了严重不足,且价格一路飙升,若不及时解决,店铺的生产将陷入停滞,之前的诸多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苏羽立刻召集了店铺的一众骨干,包括经验丰富的老掌柜赵伯、擅长采买的钱二以及对丝绸产地颇为熟悉的李通,一同商讨应对之策。

苏羽神色凝重地开口:“诸位,如今原料短缺,价格又涨得离谱,这对我们绸缎庄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大家都说说自已的看法吧。”

赵伯率先发言,他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地说:“老板,这原料短缺的情况我从业多年也少见。我听闻江南一带是丝绸的主要产地,以往我们的货源大多也来自那里。但近日江南似乎遭遇了蚕瘟,蚕茧产量锐减,这才导致丝绸价格飞涨,货源稀缺。”

钱二紧接着说道:“老板,我之前也在四处打听消息,确实如赵伯所言。我还了解到,不仅我们一家面临此困境,其他绸缎庄也在疯狂抢购剩余的丝绸原料,这使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我曾试图与一些老供应商联系,希望他们能优先供应我们,但他们表示实在是无能为力,因为有几家大的绸缎商出价极高,他们难以拒绝。”

苏羽沉思片刻,转头问李通:“李通,你对江南丝绸产地较为熟悉,你觉得除了那些常规的供应商,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的货源渠道?哪怕是一些小的作坊或者偏远地区的养蚕户,只要能提供稳定的丝绸,都值得我们去尝试。”

李通思索了一下,回答道:“老板,江南地域广阔,确实可能存在一些尚未被发掘的货源。我知道在江南的深山里,有一些零散的养蚕户,他们的养蚕规模虽然不大,但所产丝绸品质却相当不错。只是他们交通不便,与外界的联系较少,以往很少有商家专门去收购。不过,要找到他们并建立合作关系,可能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而且运输也是个大问题。”

苏羽眼神坚定地说:“时间紧迫,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李通,你即刻动身前往江南,深入那些深山地区,寻找这些养蚕户。不管付出多大代价,只要能谈成合作,确保我们的原料供应,就是大功一件。”

李通领命而去后,苏羽又对钱二说:“钱二,你继续在市面上留意丝绸的交易情况,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哪怕价格稍高一些,也可以先少量购入,以解燃眉之急。同时,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看看他们有没有其他特殊的货源渠道或者应对策略。”

钱二点头称是:“老板放心,我会时刻盯着的。不过,我担心这样下去,我们的成本会大幅增加,绸缎的价格也不得不相应提高,这可能会影响我们的销量。”

苏羽微微皱眉,无奈地说:“这也是无奈之举。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先熬过这段艰难时期再说。在提高价格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绸缎的品质和特色,通过推出一些新的款式和设计,来吸引顾客,尽量减少销量的下滑。”

赵伯在一旁建议道:“老板,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寻找一些丝绸的替代品?比如麻纱或者棉布,虽然质感与丝绸有所不同,但经过特殊加工处理后,也能制作出别具一格的衣物,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原料压力。”

苏羽轻轻摇头,否定了这个提议:“赵伯,你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但我们绸缎庄的招牌就是绸缎制品,若大量使用替代品,可能会损害我们的品牌形象。不过,我们可以少量尝试,制作一些特色的混合材质衣物,作为新品推出,看看市场的反应。”

数日后,李通从江南传回消息。他通过当地村民的指引,找到了几家深山里的养蚕户。这些养蚕户生活贫苦,消息闭塞,对外面的市场变化并不知晓。

李通向一位名叫王大爷的养蚕户介绍道:“王大爷,我是苏羽苏老板的人。我们苏记绸缎庄在各地都颇有名气,您所产的丝绸品质上乘,我们想与您合作,收购您的丝绸。我们会给出合理的价格,而且以后还会长期合作,帮助您改善生活。”

王大爷有些犹豫地说:“小伙子,俺们这山里人,不懂啥大买卖。俺们的丝绸都是自家养的蚕吐的丝,产量也不多,不知道能不能满足你们的需求。而且,俺们从来没跟外面的商家合作过,心里没底啊。”

李通耐心地解释道:“王大爷,您不用担心产量问题。我们会根据您的实际产量来制定收购计划。而且,我们苏老板是个诚信之人,一定会保障您的利益。您想想,有了我们的合作,您以后就不用再为丝绸的销路发愁了,可以安心养蚕,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王大爷思索片刻,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行吧,小伙子。俺相信你。俺们山里人就讲究个实在,只要你们不亏待俺们,俺们就跟你们合作。”

李通兴奋地将这个消息告知苏羽,苏羽大喜过望。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养蚕户地处深山,交通极为不便,运输丝绸成了一大难题。

苏羽再次召集众人商议:“诸位,现在我们找到了新的货源,但运输问题又摆在眼前。山路崎岖难行,普通的马车根本无法通行,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这时,一位名叫孙虎的年轻伙计站了出来。孙虎生性豪爽,点子多,他说道:“老板,我曾在山中生活过一段时间,对那里的地形有些了解。我觉得我们可以雇佣一些当地的脚夫,他们熟悉山路,身体强壮,可以用背篓将丝绸背出山。虽然速度可能慢一些,但至少可以解决运输的问题。等到了山外,再改用马车运往店铺。”

苏羽考虑了一下,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孙虎,这个主意不错。你去安排这件事,务必确保丝绸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同时,多给脚夫们一些报酬,让他们尽心尽力。”

在众人的努力下,原料短缺的问题逐渐得到缓解。虽然过程充满艰辛,但苏羽的绸缎庄总算暂时度过了这场危机。

阿福看着逐渐恢复生机的店铺,欣慰地对苏羽说:“老板,这次原料危机可算是挺过来了。不过,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以后我们得建立更加稳定和多元化的供应链,不能再如此被动了。您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呢?”

苏羽望着店铺忙碌的景象,眼神坚定地说:“阿福,你说得对。这次是我们运气好,找到了新的货源。接下来,我们要一方面巩固与这些新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继续寻找其他潜在的原料产地,以防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同时,加大在丝绸加工技术上的研发投入,提高丝绸的利用率,降低成本。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绸缎庄一定能够在这风云变幻的商业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