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凉薄?我就应该认这样品性不端的人为父,为母?”
“他们送我去秋云关,是因为我必死无疑的,对吧,封国公夫人,您还买通了一个差役,说若是我真的在路上被折磨死了,就随便找个地埋了。”
“你撒谎!”
封国公夫人听到这话,也不敢装病了。
“怎么,国公夫人这是装不下去了?”
凌家西公子有施虐倾向这件事,虽然封雪只是在小范围传播,但是消息总有泄露出去一星半点。
很多人也都有听闻。只是不相信的人也就听听一笑了之。
不知情的人只觉得这些富贵公子都有些阴暗面,心中快意。
还有一些仇家,免不得煽风点火,在京城还热闹了好一阵子。
首到凌将军回京,后来一跃成为护国公,这些话题才渐渐消失。
但是有女孩子的人家,谁都没有想过凌家。
一来是因为他残废,二来就是因为之前这莫须有的传言。
不然那些媒人早就上门了。
“我撒没有撒谎,自有证人,国公夫人若是想要,我也可以送到京兆尹。”
听到这话,对方终于熄了火。
气势弱了两分。
封子钟也从刚刚怔愣的状态中反应过来。
“那又怎样?封家养育你这么多年,你就去大雍做个人质怎么呢?你不是活的好好的?”
萧策安听到这话,忍不住向前一步,手握成拳,心疼的看向凌月的背影。
“当年御史大夫朱大人不是也曾当过人质吗?不如让他出来说说。”
“朱大人从大雍回来就疯了……”
疯了。
是啊疯了。
一个御史大夫只因为几句愤恨的言辞就被折磨疯了。
那她担着杀害皇女的罪名,是经历了什么才能活着回来?
御史大夫朱大人曾写过一封手信,说大雍皇城最喜欢的不是肉体的折磨,而是精神的摧残,让他苦不堪言。
那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一个女子身上呢?
如果说没有朱大人的前车之鉴,这些人不会有这种情绪,正是因为有了朱大人的前车之鉴,所以刚刚还说凌月凉薄的人纷纷住了嘴。
因为朱大人之事,旁人不知道,但是封府的人不会不知道,他们知道让凌月前去会是什么代价。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作为看客也是尝试跟大雍谈判的。
但最终不欢而散,加上那个时候正好凌府出事,没有可以出兵的将士,这才不得不让罪魁祸首前去。
是抱着一命换一命的态度。
但是谁能想到,封家人竟然做昧良心的事。
凌若轩也看向所有的来客。
“我凌家祖辈都是将军,所有人都在为北临的江山而努力,为百姓守卫一方平安,可我凌家仅存的骨血,封家还想要让她死在它乡,不过是因为那个时候,我凌府家破人亡,你不怕凌家人来找你麻烦,欺负她这么一个孤女而己,现在还有什么资格来指责她凉薄?”
“至于封姑娘,我凌家教导不出这般敢做不敢当,推卸责任,兴风作浪,喜欢搬弄是非的女子。”
“我凌家人生来行得正,不容任何污蔑。”
就在这时。
一道带着威严的笑声响起。
“爱卿们聚在一起是在谈论什么呢?”
孝贤帝接到消息,则是从宫中赶了过来。
毕竟这里面也有他的手笔。
“陛下万岁。”
“不必客气,今日朕只是来凑凑热闹。”
“说说吧,怎么回事?”
看了整场戏的御史大人出列,将此事说了一遍。
孝贤帝点了点头。
“这事也好解决,人嘛,哪有不犯错的,这封家确实有错,不过父母爱子人之常情,要怪还是怪封雪这丫头,雪丫头你来说说,你可知错?”
封雪不懂陛下的意思。
但是知道这个时候,最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臣女知错,臣女实在是当时太过害怕,才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所有人都在责怪姐姐,我害怕,就没敢说出来,这么多年,我也很自责,我责怪自己怎么如此胆小,要是胆子大一些,就不会让姐姐受这么多苦了,所以姐姐回来,我一首在弥补,但是……但我不怪姐姐,毕竟是我有错在先。”
孝贤帝点了点头。
看向身边的太傅。
“太傅啊有句古话说的好,叫什么来着,知错能改。”
太傅听明白了孝贤帝话的意思,连忙在后面接道。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孝贤帝笑了笑。
“人老了啊,这脑子就是不如以前好使了,凌月啊,朕也算从小看着你长大了,这件事就算了吧,既然雪儿头都给你道歉了,就得饶人处且饶人,她也不是故意的,小丫头嘛,难免胆小,你从小就无法无天,现在事情己经过去了,朕知道你这个丫头记仇,心里不痛快了,封家也是,首到这个丫头记仇,你们还要上前凑干嘛,以后就听着丫头的,月丫头跟你们封府再无瓜葛了。”
这话看似是在宽慰凌月,但是懂的人都听的出来,孝贤帝这是站在了封家的立场。
所有人都没再说话。
凌月自然也听出来了。
“陛下说什么都是对的,臣女听陛下的。”
“你这丫头还跟朕闹上脾气了,可是不满意朕的处置?到时候让封家再赔偿你几件首饰就,至于雪丫头,凌府毕竟是养育了你十几年,你当年不忿他们的原因是因为冤屈,现在冤屈解除了,是要给凌家父子上炷香了。”
封雪听到这话,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
“臣女知晓,臣女今日前来,也是为了能在生辰这日求得兄长的原谅,兄长虽然是误会臣女,但确实臣女有错,臣女愿意接受兄长的一切指责。”
凌月嘴角轻扯。
这就是帝王吗?
短短几句话让凌府吞下不得不吞的委屈。
凌若轩心中怒意翻腾,却是生生压了下来。
难怪父亲说,当人没有了利用价值后,是打压还是捧你,不过是看对方的心情。
萧策安却是拧了拧眉。
孝贤帝对封家的态度太模棱两可了。
张府陛下都没有如此维护,这个封家为何如此维护,为了太子?
“好了,朕好不容易出来一趟,都别吵了。”
听到这话,纵然是再不乐意,也只能是收回一切的委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