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的别说,这一招对何雨柱有用。
现在的何雨柱,也是对孙香言听计从。
这边秦淮茹没有要到肉,回去之后棒梗继续哭,但哭也没办法。
李冬那边她不敢去,因为陈主任在那边。
她如果敢去,那么陈主任还不知道要怎么教育她。
何雨柱那边拿回来的烤串都己经吃完了,她还能怎么办?又不能凭空变出来。
“不是让你去何家要肉了吗?怎么那小绝户不愿意给”。
秦淮茹刚回来,就听到了贾张氏的声音。
“哎,陈主任在老张头他们那个院子,我没敢张口”。
“柱子家带回来的那些烤串儿吃完了,我去的太晚了”。
她还想说什,贾张氏又一次不愿意了,但是被贾东旭给按住了。
“妈,没有就算了,明天我找师傅看看,看能不能弄点肉给孩子补补”?
不得不说,还是贾东旭了解贾张氏。
有了这个许诺之后,贾张氏也就不再多说。
李冬这边那叫一个热闹,等他们吃饱喝足之后,李冬这才送孙老太太回去。
别人都可以不送,但是孙老太太现在可是他师父,这自己的师父自己孝敬。
孙老太太今天虽然没有喝酒,但是却吃美了。
等到他来到陈主任家的时候,孙老太太首接带他来到书房,从书架上拿出一本本书递给李冬。
“这些书你带回去,在学校里面看”。
“有什么不懂的你自己就记下,回来再问我”。
老太太说完就让李冬回去了,这边陈姨把他送到门口。
“小冬,有些事情,我娘不愿意说,我也就不告诉你了,以后慢慢你就知道了”。
这些事情李冬也没有多问,正如陈姨说的那样,慢慢的他也就知道了。
只是他有一些不明白,那就是孙太太为什么没有住在陈大爷家?而是住在陈姨家。
只是他思来想去,并没有问出口。
其实这件事情很简单,陈大爷他们家住的是楼房。
而这个院子又是孙太太自己的,只是说陈主任他们家离上班的地方太远,所以就住在了这边。
一是来照顾孙太太,二是这边住着要比他们家好一些,舒服一些。
李冬这边回到家,李二贵拿着一张缝纫机票、一张收音机票、和一张手表票。
这可都是好东西,都是这几个大爷送的。
“小冬这收音机票和缝纫机票你拿着,等你结婚的时候用”。
“这手表,你去买一块,明天让你二婶给你拿钱”。
“你上学了,也该有一块手表了”。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他们这段时间钓鱼赚了不少钱,买一块手表完全没有问题。
可是李冬却不是这么想的。
这些票放着那只是一张票,还不如拿出去用了。
“二叔我是这样想的,这手表我买一块,我这块坏表您留着,也能够看一个时间”。
他对自己有时间要求,如果没有别的手表的话,他总感觉自己过得迷迷糊糊的。
“至于这缝纫机,我准备给家里买台缝纫机,这样二婶给咱们做衣服也就轻松一些”。
“至于这收音机,我想送给西爷爷,他在老家也没有什么事,不如让他听听收音机也能解解闷儿”。
李二贵虽然有些肉疼,但是也没有拒绝,孩子有孝心的时候千万不要拒绝。
“你那边钱够吗?不够的话我让你二婶给你拿点家里这些,这几个月也是存了不少钱”。
李冬那边还是有钱的。
“不用了二叔,我那边钱应该还够”。
张兰花这下不愿意了,他首接拿出一个账本,上面写写画画记录着这段时间,李冬钓鱼卖货挣的钱。
“小东,你这段时间给家里挣的不少,反正这些钱都是你的,既然你要买东西,那就都拿去吧”。
“如果不够的话,我和你二叔还有一些钱”。
说着二婶就拿了一个布包,从里面拿出了500块钱,递给了李冬。
李冬没有要也没有拒绝,只是拿了一部分差不多200块钱,剩下的又递给了二婶。
“二婶,这些就够了,不够的话我再找你”。
张兰花还想再说些什么,但是被李二贵给拒绝了。
“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他要的时候咱们再给,你先帮他存着的”。
好吧,这下张兰花也不多说了一夜无话。
李冬第二天晨练之后就去买了,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
有钱有票买东西还是很顺利的,去百货商城一趟就买回来了,加5毛钱别人就给送回来。
手表和收音机他带回来了,缝纫机,他找了一个板车,让人给送回来的。
二婶看到这缝纫机,心中那叫一个欢喜,和张奶奶就开始研究起来。
时不时还拿着抹布,这擦擦那擦擦,生怕落了灰尘。
好在二婶之前用过缝纫机,也不用教,也不用学。
“小军,走,咱们去钓鱼”。
他喊了一声王军没出来,王翠却出来了。
“小东哥,小军去上学了”。
李冬一拍额头,这才想起来,自己现在是放假,王军还在上课。
“嘿嘿,我给忘了,把今天当成了星期天,那行我自己去钓鱼吧,我约了朋友一起去钓鱼”。
他又和二婶说了一声,先去钓鱼了,骑着自行车来到什刹海,他刚停下自行车。
鲁大作就己经看到了,他远远的就向他招手。
“小冬这边”。
他也拎了一个水桶,拿了一个鱼竿,还背着一个水壶,看样子还真的是钓过鱼。
钟建军就不一样了,他只拿了一个鱼竿,其他的什么都没拿,但是却背了一个军绿色的包。
“大作,建军,大山没有来吗”?
鲁大作在周围找了找,发现周大作还没有过来,便开口解释道。
“刚才还在这边说是去买包子了”。
李冬这边随便找了个地方,把鱼饵分给他们。
这边鱼钩刚刚下水没多久,鲁大做的鱼竿就有了口。
他这边还没有拉上来,钟建军那边也上钩了。
“不是今天这口这么正的吗?这么好的吗?刚下去就有口了”。
他们也是第1次见识到李冬的鱼饵,有这样的反应那也算是正常。
但是很快他们就知道,自己今天注定要满载而归。
周大山过来之后,没有钓鱼,而是坐在他的身旁,一人给他们一个大肉包,自己抱着包子看他们钓鱼。
“这什刹海的鱼这么好钓吗?我今天都没有带鱼钩,早知道我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