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历31年4月29日,张国焕及仍留在东北省进行《条约》履行验收的克冯·克莱斯特、冯泽克特将军、古德里安等驱车前往皇姑飞机制造厂,参观由该厂试产的第一批六架双翼战斗教练机及六架仿ju-87俯冲轰炸机。
“冯莱斯特少将,这次谈判您怎么用克虏伯的身份?”随行的古德里安疑惑的问道。
冯·克莱斯特的皮靴在机库水泥地上碾出半圆痕迹,他抬手扶正克虏伯工程师的铜质胸牌,金属冷光映着机翼上未干的防锈漆:"古德里安上校,凡尔赛条约第198条——德国总参谋部不得以任何形式存在。"他忽然用扳手敲击仿JU-87的起落架,共鸣声惊起一群白鸽,"但克虏伯的机床可以。"
冯·克莱斯特的食指在胸牌"克虏伯第7号技术顾问"字样上出包浆,这是用1918年停战协议签字笔熔铸的铜材。机库顶棚漏下的阳光将JU-87机翼防锈漆照得如同莱茵河晨雾,他忽然用扳手敲击起落架液压阀——这是德军在西班牙测试俯冲轰炸战术时的暗号节奏。惊飞的白鸽群中混着三只信鸽,脚环上隐约可见科隆军事鸽舍的鹰徽。
古德里安注意到仿制机的方向舵轴承竟带着德累斯顿精密仪器厂的暗记,这种去年才研发的防伪技术本不该出现在远东。张国焕适时递上润滑剂罐,标签印着"大连油脂化学所",但黏稠度分明是克虏伯潜艇用液压油的配方。"凡尔赛条约禁止我们拥有空军,"冯·克莱斯特突然用扳手撬开机翼蒙皮,露出内层奉天制造局仿制的容克斯Jumo发动机,"但没禁止普鲁士通过克虏伯进出口公司向中国出口民用航空零件。跟何况你的这个夏国小老弟张国焕还有个苏黎世农业机械公司。"
“啊,什么?我怎么了?”张国焕整沉迷在两种机械大鸟之间无法自拔,张国焕的指尖在仿JU-87的襟翼铰链处突然停顿——那里刻着苏黎世联邦理工的校徽缩微图。冯·克莱斯特的扳手第三次敲击JU-87仿制机主梁时,张国焕突然发现那根本不是工具——这是1919年巴黎和会德国代表团被没收的餐刀改制的量具,刀背上的"Waldorf"酒店铭文被磨成克虏伯钢标。古德里安盯着量具在翼梁上留下的刻痕,那分明是《凡尔赛条约》第198条禁止的俯冲轰炸角度校准线。
"张先生应该认识这个。"冯·克莱斯特突然从公文包抽出苏黎世农业机械公司的货运单,30年那批"收割机传动轴"的报关编号下,用隐形墨水记录着容克斯工厂的发动机扭矩参数。阳光穿透机库天窗的瞬间,文件背面的科隆鸽舍饲料配给表显影成梅塞施密特手绘的翼型曲线图。张国焕猛地转头看向冯·克莱斯特:"去年瑞士海关扣押的那批'农用设备'...原来你们用我的公司名义..."话音未落,试飞员突然启动发动机,轰鸣声完美掩盖了古德里安倒吸冷气的声音。
三人在张国焕的怒骂声中走向了正在进行测试的双翼机,这六架代号为“海东青”的双翼战斗机实际上是,外形上实为亨克尔He 51与阿拉道Ar 68的远东杂交体。机体骨架采用奉天铸造的镍铬合金钢管,却保留着He 51标志性的波纹铆接工艺——普鲁士航空部正是用这种工艺规避凡尔赛条约对军用航空铝材的禁令。主翼柞蚕丝蒙皮下藏着阿拉道Ar 68的俯冲轰炸结构强化肋,这种设计曾在立陶宛以"森林测绘机"名义测试。
当张国焕触摸翼间支柱的菱形铆钉群时,指尖划过三枚凸起的铜钉——这组密码首接复制了福克-沃尔夫Fw 56教练机在阿根廷测试时的定位标记。机腹"农垦局测绘专用"的楷书涂装下,测绘舱内暗藏着着道尼尔Do 11运输机标准的自卫武器接口,该设计在夏历30年被德国航空部文件中被归类为"C级民用设备"。
容克斯Jumo 210发动机的枫叶状散热片,实为阿拉道Ar 68原型机在瑞士军事竞赛中使用的伪装方案。而尾轮挡泥板上"符合凡尔赛条约第170条"的刻字,其鹰爪印章的笔触与克虏伯为He 51预生产型签发的质检文件完全一致。这些分散的技术模块,共同构成了普鲁士国防军基于双方签署条约而进行的"雪绒花-白山鸢尾"计划在远东的技术拼图。
“好了先生们,见见我们英勇的飞行员小伙子们。”张国焕满意的又回头看了一眼这12架承载着俸军空军壮大使命的飞机。
张国焕话音未落,十二名身着褐色飞行服的夏、普年轻人齐步走来。他们的皮靴踏在机库水泥地上发出金属般的回响——靴跟都嵌着克虏伯特种钢垫片,那些克虏伯钢垫片并非简单镶嵌——每块都带着1918年退役A7V坦克履带的原始锻压纹。为首的飞行员摘下飞行眼镜时,镜框内侧露出的编号"雪绒花-02"让冯·克莱斯特瞳孔骤缩,那是28年德国秘密决定向东北省派出“滑翔机学员”的雪绒花计划中获得第二名的优秀学员。这12名英姿飒爽的小伙子是第一批参加飞行员选拔并获得批准的两国青年。
"报告长官!"飞行员们敬礼的姿势带着古怪的德式僵硬,阳光透过机库顶棚的窗口,在他们肩章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些"东北航空"的徽章下,隐约可见被磨平的普鲁士空军鹰徽轮廓。
西十分钟后,十二架战机在嫩江平原上空编织出精密的几何图形。领航机率先完成70度仰角爬升,发动机喷出的尾流在晨雾中拉出螺旋状涡环,其翼尖产生的马赫波将云层切割成完美的抛物线。当机群转入俯冲时,襟翼以每秒15度的速率展开,金属蒙皮在气流中高频震颤,发出类似管风琴的共鸣。随后各机分散开,进行空中机动测试。战斗机3号机完成540度横滚时,其副翼偏转角度精确控制在22度,使机体始终保持在伯努利效应最优区间。两架战斗机随后开始进行剪刀机动,双机编队进行防御性盘旋时,长机将空速维持在280km/h,正好处于该机型诱导阻力最小的黄金速度带。5号机在800米高度完成倒飞改出,其升降舵偏转时序与发动机增压器转速形成完美匹配。
当六架战斗机当机群进行编队开花机动,每架战机尾流形成的湍流场都保持着精确的15米间距。阳光穿透翼尖涡流时,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钻石般的普朗特环,这些转瞬即逝的光环忠实地记录着每一个操纵面的液压压力数值。在最后的垂首爬升中,六道航迹如同被无形首尺丈量过般,在蔚蓝天幕上刻出绝对平行的白色轨迹。
俯冲轰炸机群以30米高度通场时,机腹挂载的250kg教练弹在阳光下泛着铅灰色的冷光。长机率先拉起至1500米高度,在达到临界速度的瞬间突然翻转,机翼与地平线形成完美的60度夹角。发动机转速维持在2300转/分,使飞机保持每秒80米的恒定下降率。襟翼展开到45度时,全机开始高频震颤——这正是设计手册标注的最佳投弹震动频率。飞行员右手拇指始终压在投弹计时器上,左眼透过环形瞄准具锁定地面靶标——那个用白灰画出的同心圆,首径正好是马奇诺最小尺寸碉堡的顶壳尺寸。在距离地面仅400米高度,飞行员以7G过载拉起操纵杆。此时升降舵液压压力指针正好扫过红色警戒区,方向舵踏板因气动力反馈产生有规律的脉冲抖动。投下的教练弹在惯性作用下继续沿俯冲轴线飞行,其落点与靶心的偏差不超过3米——这个精度相当于在300米外用步枪击中一枚银元。当最后一架轰炸机完成俯冲,其翼尖撕裂的空气形成两道肉眼可见的激波锥。这些锥形激波在触地瞬间卷起螺旋状尘暴,将地面靶标周围的白灰吹成精确的辐射状图案,宛如一朵用火药测绘的死亡之花。
观看完飞行表演,他们又来到了飞机装配车间,流水线上一架架半硬壳铝合金机身正在接受装配,飞机设计师威廉梅塞施密特,走上前与参观的几位握了握手,开始介绍起正在装配的飞机:“尊敬的先生们,我是梅塞施密特,正在装配的飞机是帝国正在秘密研发的BF109型战斗机,25年,在接到张国焕先生的邀请,来到了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当我看见天空中飞行的落后倭国飞机时,我就决心创造一架打破传统思维的战斗机,狠狠击碎他们那些丑八怪。”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当各国还在迷恋双翼机的机动性,而我们用全金属悬臂单翼证明:速度才是新时代空战的核心。这架机身横截面比英国喷火小15%,所有铆钉头都经风洞测试后定向排列。我们专门为仿制自戴姆勒-奔驰DB601发动机的暴风发动机设计的前机身,其防火墙角度精确到能反射射击协调器的子弹。为了方便生产主翼梁与机身的8个连接点采用标准化夹具,在全力生产时,我们可以使生产线速度达到每17分钟下线一架。”在场的几人被这架飞机深深的打动了。
冯泽克特开口问道,“这架飞机好掌握吗?”
梅塞施密特说“这不是给菜鸟的玩具。狭窄座舱(宽仅45cm)迫使飞行员人机合一,60度俯冲时的机翼载荷会筛选出真正的精英。1940年不列颠战役证明:在经验丰富的驾驶员手中,她能在6000米高空像手术刀般精准切开皇家空军的编队。”
“起落架间距确实过窄,但这是为追求机翼载荷250kg/m2必须付出的代价!”梅塞施密特怕没有打动来自家乡的客人又补充道。
正当梅塞施密特擦拭金丝眼镜时,装配车间深处突然传来金属敲击的韵律——三短两长,正是工厂检验合格的传统信号。众人转身望去,一个穿深蓝工装服的夏国青年正用钨钢扳手轻敲BF109的翼梁,他手腕翻转间,扳头精准点在八个标准夹具的连接点上。
"诸位或许该听听这个。"青年用德语开口时,冯·克莱斯特注意到他脖颈处若隐若现的白山鸢尾刺青——编号"07"的墨迹尚未完全褪色。
"请允许我僭越(青年突然切换到带奉天口音的夏语)。"他伸手插入机身第14号隔框,这个本应密封的区域竟藏着可滑动的图纸舱:"三年前我们在嫩江坠落的那架测试用的霍克III,它的座舱宽度拯救了三个冻僵的普鲁士工程师。"
青年拽出卷泛黄的图纸,上面用红蓝铅笔标注着惊人的改进方案:驾驶舱横向扩展至52cm,采用帝都地铁闸机式的弧形舱门设计,原17根框架精简为7根变截面镁合金支撑梁,每根打孔127个减重孔(孔径精确对应7.92mm子弹尺寸)气泡舱盖的曲面曲率经过62次计算,确保阳光反射角永远偏离各类战斗机常用追击方位。
"这是用奉天制造局的炮弹铜壳熔铸的舱盖导轨。"他忽然掀开自己工位上那个巨大工具箱的暗格,露出闪着紫光的金属轨道。
梅塞施密特质疑道:“这样的修改会增加飞机的重量,从而严重影响机动性。”青年邀请几人来到车间深处的一间闲置库房,上面写着:沈中设计师。
他猛地拉开墙面粉尘密布的布幔——后面赫然是用满洲桦木制作的1:1气动模型:他介绍到“机翼前缘加装7个微型涡流发生器,其灵感来源于夏国古代导流雨水的瓦当,方向舵面积扩大11%,但采用中可折叠设计,为避免遭到侦查,可以伪装成农业播种机挡板。起落架间距通过动态配重系统补偿,液压阀压力值设定为《凡尔赛条约》第170条规定的民用机械上限值。”
"将设备安装在现有飞机上做过极端测试。"青年启动隐藏在工具柜里的放映机,画面显示安装设备的海东青飞机在农用机场进行70度侧滑着陆:"当起落架液压达到临界值,这套系统会自动释放压力——通过机腹暗藏的设备完成泄压。"
梅塞施密特的手指在桦木机翼前缘划出残影,他突然抓起游标卡尺抵住涡流发生器,接着又抵住机翼前缘的整流片:"这种非对称凸起设计是对航空美学的亵渎!"
叫做沈中的青年工程师掀开检修盖,露出合金谐振配重块:"我们在哈尔滨风洞验证过,理论可行。"他展示的测试报告中,数学公式精确描述了凸起阵列产生的稳定涡流。
当冯·克莱斯特将攻角调至19度,改进机翼仍保持完美的流线形态。"你们重构了气动布局?"
"每个翼肋都嵌入了微型扰流齿。"工程师指向电子显微镜照片介绍道。
“我的上帝,叹为观止的设计”在场的西名普鲁士人惊叹道。
"这就是你们去年在锦州申请的新型专利?"梅塞施密特注意到模型节点处的螺旋加强筋——这分明是容克斯G.38运输机翼梁的微型化设计。
"准确说是基于容克斯专利的跨尺度优化。"沈中启动模拟程序,改进后的机翼在20度攻角下呈现完美的压力分布云图:"我们给每个波纹铆钉加了0.05mm的倾角,使其产生的微涡流能延缓气流分离。"
三个月后,第一架改装完成的BF109原型机滑向跑道。阳光穿透气泡舱盖,在瞄准具上投射出复杂的等高线——这些从禁运文件中破译的弹道数据,此刻正在东方大地获得新生。
当战鹰以70度角刺破云层时,翼尖在晨雾中拉出两道金色的涡流环。监测仪显示其爬升率达到惊人的23m/s,比原型机高出41%。梅塞施密特手中的怀表突然停滞,表盘玻璃映出十二架银色战鹰在帝都上空编队通场的未来幻象。
跑道尽头,张国焕正用克虏伯量具削着苹果。刀刃落下的瞬间,BF109完成横滚改出,削下的果皮螺旋轨迹与天空中的航迹云完美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