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是非因果

神都,议事厅的青铜门缓缓关闭,将最后一丝暮光隔绝在外。三十六盏鲸油灯同时亮起,照亮了厅中央的沙盘。

岭南各州插着蓝旗,而北方大片疆土上密密麻麻的红旗己蔓延至黄河沿岸。

冯盎的手指无意识地着刀柄上的雷纹,目光在沙盘与李宽之间游移。三个月来,那个困扰他的疑问越来越强烈。

为何真神会对大唐宫廷秘辛了如指掌?为何每次提及李世民时,那双本该无悲无喜的仙眸总会泛起微妙的波动?

"报!"亲卫的声音打破沉寂,"今日又接收流民西千三百人,其中铁匠二十七人,郎中九人。"

薛万彻接过竹简,眉头却越皱越紧:"真神,这些北人私下都在传......说您可能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说我是李世民的儿子?"李宽的声音很轻,却让厅内温度骤降。

冯盎的佩刀突然当啷落地。这个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老将,此刻竟有些站立不稳。

他早该想到的。

那些对大唐军政的精准预判,那些只有皇室成员才知晓的宫廷秘闻,还有这具身体与年龄完全吻合的......

"不必惊慌。"李宽抬手制止了想要请罪的二人,"今日召你们来,正是要了结这个心结。"

他缓步走向厅中央的祭坛,袖中突然飞出一道紫电。电光在沙盘上空交织,渐渐凝成一幅画面:八岁的孩童在池塘挣扎,最终沉入黑暗。

"这具肉身确实是李宽。"随着画面变幻,星辰流转的景象取而代之,"但魂灵乃紫微宫星君。"

"当年算得此子命格特殊,特借其躯降世。"

薛万彻的眼睛死死盯着光影中浮现的星图。他想起玄武门之变当天,自己确实亲眼看着那个孩子断气。而现在眼前之人......

"若非本君逆转阴阳,此刻岭南还在冯公与大唐拉锯。"李宽的声音带着天威般的回响,"中原更将因旱蝗十室九空,就像这样。"

电光突然炸裂,化作骇人景象:枯骨遍野的农田,易子而食的灾民,长安街头堆积如山的尸体。

冯盎猛地后退半步,这些画面比任何言语都更有说服力。

"本君怜悯苍生,才暂缓北伐。"李宽收起神通,语气转为深沉,"但你们须明白,这具肉身承载的因果......"

"末将愿誓死追随!"薛万彻突然单膝跪地,甲胄碰撞声在厅内回荡,"管他是星君下凡还是皇子还魂,末将只认真神!"

冯盎深吸一口气,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

政治嗅觉告诉他,这个秘密若利用得当......他突然重重叩首:"老臣斗胆请命,他日王师北定中原,当以'讨逆复正统'为号!"

李宽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这正是他需要的——既保持神性,又合理利用血脉带来的正统性。

他抬手虚扶,二人顿觉一股无形之力将他们托起。

[消耗500000情绪点激活"星君显圣"特效]

当夜,神都观星台上,李宽独自仰望星空。系统光幕显示着最新数据:

[流民吸纳总数:41.8万]

[粮食储备:67%]

[军工产能:每日可产弩箭3000支]

他轻轻触碰胸口,这具身体残留的记忆偶尔还会浮现。

比如对秦王府窗外那株海棠的印象,比如被推入池塘时刺骨的寒冷。但这些情绪很快被更宏大的目标覆盖。

"快了。"李宽对着虚空低语,"等旱灾最严重时,等流民突破百万......"他的手指划过光幕,调出预演多年的入主中原路线图。

与此同时,长安的钦天监内,袁天罡盯着突然紊乱的星盘,手中的蓍草簌簌掉落。"紫微异动...这怎么可能..."

暴雨骤然而至,冲刷着南北对峙的疆土。

在这场关乎天下归属的博弈中,真相早己不再重要。当岭南的流民开始自发为"岭南王"立生祠时,民心向背的天平己然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