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俘虏归化,内心动摇的程处默

【本书验证期间,分三个时间段0点、8点、12点,每个时间节点更新一章;日更三章。】

【这是第二章!!!,下一个时间段还有,分成几个时间段是希望读者朋友们多点一点免费的催更~~】

【为爱发电来一点呗~~拜托!拜托!拜托!】

【发财的小手点起来,催更催更催更】

自从半年前五岭那场惨烈的大战,十五万唐军士兵沦为俘虏。

那一战,唐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岭南军以少胜多,彻底粉碎了大唐南征的野心。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宽并未屠戮俘虏。

他没有像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后那样,将敌对者赶尽杀绝,而是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

他将十五万唐军俘虏,全部编入了岭南的流民军中。

起初,在许多唐军士兵的心中,充满了愤懑与不甘。他们是大唐的精锐,怎能屈膝于岭南叛军?

可很快,他们发现,岭南对待他们的方式,与想象中截然不同。

没有虐待,没有羞辱,甚至没有强迫他们改旗易帜。

李宽只是将他们分散安置,让他们与岭南原本的流民军混编在一起,一同劳作、一同训练、一同生活。

而正是这种平淡的相处,让这些唐军士兵的心,渐渐动摇。

原本,他们以为,岭南不过是一群流民聚众造反的蛮荒之地。

可当众将士真正走遍岭南的村镇,看到这里的百姓生活时,他震惊了。

这里的百姓,竟比长安城外的平民过得还要富足!

没有苛捐杂税,没有世家大族肆意兼并土地,没有官吏横征暴敛。

每一户人家都有自己的田地,每一座村庄都有公仓储备粮食,老弱病残者皆有所养,孩童皆可入学堂读书。

这里,竟真的做到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即使在大唐最繁华的长安,也存在饿殍遍野的惨状,存在百姓卖儿鬻女的绝望,更存在世家子弟纵马踏死平民,却无人敢管的荒唐。

更别说,在长安以外的那些地方......

可在岭南的这片土地上,却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仿佛这里,才是真正的"人间乐土"。

当然,并非所有唐军俘虏都接受了现实。

仍有极少数死忠分子,宁死不屈,甚至暗中策划暴动。

对于这些人,李宽并未手软。他们被公开处决,以儆效尤。

曾经,有一名唐军校尉被押上刑场,那名校尉临死前仍高呼"大唐万岁",可围观的岭南百姓,他们当中很多人其实原本是属于大唐的一份子,却只是冷漠地看着他,甚至唾骂。

——

半年过去,十五万唐军俘虏,绝大多数己经彻底融入了岭南。

他们穿上了岭南的军服,拿起了岭南的武器,甚至开始以"岭南军"自居。

而在这当中,程处默也不例外。

【程处默其人,混世魔王程咬金之子】

【长安城著名纨绔,与尉迟宝琳(尉迟恭之子)、秦怀道(秦琼之子)并称"三害",当街纵马、酒肆斗殴是家常便饭。】

【战场开刃,莽中有细:贞观西年(630年)随李靖灭东突厥,率百骑夜袭颉利牙帐,因杀红眼迷路,反而阴差阳错截住突厥可汗退路,获李世民亲赐"愣头青"金刀(实为调侃)。】

【政治嗅觉灵敏:玄武门之变前夜,程咬金让他"装病避祸",他却偷穿父亲铠甲混入秦王府死士队伍,被李世民发现后笑骂:"程家痴儿,倒是比你阿爷胆肥!"】

【大智若愚,主动急流勇退:高宗继位后,主动交出兵权,改任闲职,完美避开武则天清洗功臣的屠刀。】

程处默虽然是世家子弟出身,父亲程咬金更是一代名将,贵为国公,但骨子里却是一个无比清醒、心系百姓之人。

经历了这半年多的俘虏生涯,渐渐地,程处默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他们当初,到底为何而战?

是为了"讨伐叛逆"?可岭南的百姓,原本就是属于大唐的子民,他们安居乐业,何来叛逆?

是为了"效忠大唐"?可大唐的百姓流离失所,饿殍千里,而李世民登基以来,除了连年征战,又给了天下什么?

更让程处默内心震撼的是,岭南的士兵和百姓,对李宽的敬仰近乎狂热。

他们称他为"真神",并非因为迷信,而是因为:他真正让他们活得像个人。

这一刻,他比谁都清楚——

真正的天下大义,不在李氏皇族,而在百姓的生死存亡。

而现在,能真正让百姓活下来的,不是李世民,而是李宽。

民心,早己不在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