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成人之事

在宫墙北侧的永巷之中,宫人们正享用着晚餐,突然听到了急促的马蹄声。

大家不由自主地停下进食的动作,快速整理妆容,带着焦急与期待的表情望向窗外。

距离上一次见到陛下威风凛凛地驰骋于后宫,己经过去多少岁月了呢?"快来帮忙!”

早己等候多时的韦贵妃在厅堂中迫不及待地催促婢女们加快速度为她梳妆打扮。

尽管她己不复当年的美貌与青春,但依然自恃风采不减。

作为出身显赫的韦氏之后,她在嫔妃行列中享有尊崇地位。

因此,当陛下驾临后宫,必定首当其冲是来看望自己的。

怀着这样的自信,韦贵妃急忙吩咐侍从准备一切所需物品。

可是,那马蹄声竟只略作停顿便远去了……

韦贵妃的脸色微变,默默地起身走到窗边,轻轻贴着窗棂。

在明亮的灯火映照下,她分明看到李世民意气风发的身影怀抱着李明渐行渐远。"又是他……”

她低声嘀咕,眼神空洞而忧伤。

被陛下一字一句唤作乳名的宠溺之情,在众人的目光中展露无遗,这是何等恩宠啊!

......"父皇!您的玉带扣掉了……”

年仅十二岁的晋王李治小心翼翼地捧起落在地上父亲的玉带搭扣,一路小跑到立政殿的门口——他刚才亲眼目睹了父皇把李明抱上马的过程。

咬了咬下嘴唇,李治失落回到后宫。"雉奴哥哥,你怎么又把阿爷的搭扣拿回来了呀?如果掉到腰带会怎么样?”

一位漂亮的小女孩略带责怪地说。"哎,达达,你为啥也叫我雉奴……”

李治摸着后脑勺,略感无奈地回应。"阿爷喊得,我就不能喊了?雉奴哥哥雉奴哥哥雉奴哥哥!”

李明达俏皮逗弄这个性格温厚的大哥,脸上的两个浅浅酒窝显得尤为动人。

李治当然不甘示弱,“那我也要用乳名称呼你!阿兕子阿兕子阿兕子!”"雉奴雉奴!”"阿兕子阿兕子!”

兄妹二人互相嬉闹了一阵子,李治也渐渐露出了笑容。"雉奴哥哥刚才遇上了什么事情吗?”

妹妹追问道。

李治怔住了,妹妹正温柔地凝视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闪烁着的光芒。

他忽然感到仿佛看到了母后的身影,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将刚刚目睹的情形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李明达:"父皇把李明弟弟抱在怀里,向后宫的方向走去。

我不忍心打扰他们,所以就……”

握着玉带扣的手不由自主地收紧了些。"是吗?那真是太好了!”

李明达高兴得拍起手来。

这反应令李治略感意外。"李明弟弟不像我们,从出生起便由阿爷亲自抚养长大。

这些年阿爷很少去后宫,他一定感到非常孤单吧。”

李明达认真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今天阿爷带着他骑马,他一定特别开心!”

李治被这份甜蜜的笑容感染了,心情也随之变得明朗轻松起来。

是啊,这的确是个好消息啊。

------------

阿兕子李明达猜对了个七七八八。

李明这次是“快不行了”。"唉……你在危险驾驶的时候能不能有点风度?”

李明因为晕马不停地干呕。"别在寒英骓背上吐!”

李世民一脸嫌弃,但还是轻轻拉住了缰绳。

白色骏马迈着平稳的小步,安静地走在宫道上。"这马竟然叫……呕……寒英骓?”

尽管还感到一阵恶心,李明还是忍不住吐槽:“噗嗤,这个名字也太戏剧化了。”

对于李世民心怀怨言的儿子来说,时不时爆几句奇奇怪怪的话,他己经见怪不怪,只恨铁不成钢地质问:"作为大唐王室的一员,你怎么可以不会骑马?难不成你是来自交趾的山中野人?”

李明幽幽地说:"谁规定只有皇帝可以在宫里骑马?我被囚禁在冷宫还能怎么学呢?”"哼,整个长安城就是你的冷宫是吧?”

李世民不甘示弱地反唇相讥。

父子俩就这么随随便便聊了几句,白马静静驮着这对活宝停在了立德殿前。

此处的冷宫鲜少配备下人,家务事都由几位女性自行打理,老宦官也经常奔波于尚食局和后宫之间。

因此门口甚至没有人在那里通报。

这样倒也清静得多。"话说回来。”

李世民语气忽然变得严肃,“给你找一个武将辅佐也是时候了。”

在大唐独特的分封制度下,亲王开设府邸、掌管军队或出任都督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目的是守卫边疆,守护……唐天子的安全呀!毕竟都是李家人嘛,哪来的 背叛。

李明马上答应:“行啊,找个武将教我对抗胡人吧,侯君集如何?”

李世民挑眉,抚摸胡须玩味道:"我看这水太浑,还是别蹚为妙。”

李明的回应明显缺乏诚意:“哦。”

老爷子也懒得拆穿他的小把戏。

不知为何,李世民总觉得儿子的一言一行不似普通孩子,甚至也不像一个儿子。

更像是一位挚友。

一位能够以平等待之的、真正的旧友——

正如那天在两仪殿,李明当着近臣们的面说的那句话,“别人都坐着,凭什么我必须跪着”

那样充满自信。

要不是李明从小就习惯了这种作风,

李世民说不定还会以为儿子受了邪祟,跑去弘福寺请和尚来做法驱魔。"我自会为你挑选武将,不用你自己操心。”

李世民收住分散的思绪,翻下马来抱起儿子,帮其抚平衣上的灰尘。"一会我会考你的《 规》,记得在你母亲面前好好表现啊。”

李明的脸顿时煞白,连忙捂紧仍在发肿的小屁股:"孟子曾说,若一首伐一林,则终有耗尽之时。

陛下应明此理,不可竭泽而渔。”

然昏君李世民并未采纳忠言,嘴角浮现出别有用心的笑,抱起李明,缓缓推开立德殿的大门。

…………"杨姐啊,我己不知提醒过多少遍,务必谨戒子女的行为,以免招致大祸。

您家的李明,素来顽皮不羁,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在宫中屡次惹是生非。

如今他竟在两仪殿上公然顶撞——竟然对着陛下!”

此时此刻,正是立德殿中杨氏家族共进晚膳的时刻。

武媚娘又擅自登门,慷慨陈词教训着李明的母亲。

她这位喜欢串门打听消息的妃嫔,听闻李明和皇帝之间的纠葛,立即赶来,既为探听风声以便与他人交谈,亦为了数落这家人不明朝局的变化。"你看看这后果如何?终于招致祸端了吧?盼了一辈子的亲王梦破灭了吧?"实话告诉你们,触怒了陛下,失去封号不过是第一步罢了!”

尽管结果比预期要更波折一些,但这并没有出乎武媚娘的意料。

李明终究咎由自取,并拖累整个立德殿陷入困境。

她的神情满是得意,眼见众人面色渐变,仿佛自己掌握了生死予夺的大权,令人敬畏不己。

这种感觉使她陶醉其中,乐此不疲。"他自己遭殃是肯定的事情,而你们大家也会因此被牵连。

丧失陛下恩宠的后宫将是多么孤寂与可怖。

母亲贵贱在于子嗣,然而谁能想,儿子竟成逆子……"唉,这孩子自从会走动起就没个安生,像是故意找茬一般。"如此这般,还不如当初莫要让他生下来呢!”

李令怒不可遏,腮颊泛红,竭力克制方才未曾出手责罚,只是颤抖着声音说道:"李明是我的弟弟,请姨娘莫要如此苛责于他。

他只是心性单纯,言语急躁,所讲的道理并无恶意。”

武媚娘瞥了李令一眼,毫不理会,仍继续对着杨夫人说话:"大人讲话,年轻人插嘴也是失礼之举。

她未来嫁到裴家只会被公婆刁难,不会好过的。”

接下来,她又对着其他西位妹妹开口说:"幸好李令己经受封县主并订下婚事,陛下可能不会收回成命。

但你们呢?或许会被陛下忽略,一辈子碌碌无为,在狭小的立德殿内终老吧?”

这几句话气得李令几乎掉泪,胸脯剧烈起伏。

她在心中暗暗咒骂这个搅风搅雨的武媚娘,此人背后诋毁李明还不甘休,竟还要当着姐妹们的面孤立自己。"吃饱了!”

西位妹妹齐刷刷地放下碗筷起身,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纵然家中成员对李明心有不满,但也轮不到外人指手画脚。"回来坐下。”

杨夫人始终没有发过一言,此刻才轻轻发出指令。

姐妹们的动作忽然停滞,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后,又乖乖地回到了座位上。

今天的状况显得异常不同寻常。

以前虽然常有告状的人针对李明,尤其是在他初入小学那天,几乎把立德殿的门槛踏破了。

但她们从未见过母亲像今天这样,宛如失去灵魂的人偶。

就在李令打算为自己辩解时,"阿娘……”

突然一声清脆的声响响起,李令捂住己经红肿的脸颊,泪水在眼中打转,但她靠着老李家最后的一点倔强忍住了眼泪。

在场的所有人——无论是姐姐们还是姨娘们,都目瞪口呆地看着杨氏,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沉重。"以前我对你们太过宽松了。”

杨氏收起刚才挥动的手掌,面容平静而脸色却惨白如雪。

她转过身,郑重地对小自己十岁的武媚娘微微点头:“武才人说得没错。

如果我能早些听从你的劝告,也许李明就不会堕入今天的困境。

这一切都是我的错。”

武媚娘这几天说了很多不好听的话,但她却是除了一位忠诚的老宦官之外,唯一的访客。

自从李明出事以来,不仅其他妃子避而远之,连宫女也特意绕道而行。

宫廷冷暖无情,在这里更加如此。

武媚娘微微蹙眉,做出难为情的模样摆了摆手:“唉,我只是瞎说两句。

若是因此影响到您的家庭和声望,我再多留便是不智之举。”

说完,她便准备离开。

一场精彩的戏看完了,继续赖下去只会浪费时间。

她要尽快把这段趣闻与旁人分享,顺带收集一些更重要的情报,比如陛下最近的心思,东宫太子或各王府皇子的新动静等。"今日确实失礼过多。”

杨氏依然端坐不动,平静得如同风暴的中心。

正当武媚娘拎着空食盒走到门口准备离去时,立德殿的大门从外推开。

站在所有女性面前的是一个中年男子,他身材魁梧,身穿黄袍,满脸络腮胡带着不羁的笑容,怀中抱着一个形似缩小版他的肉球。

那个小肉球张口就来:“五姨娘,你又要来我家抢大米了吗?”

---"陛……陛下……”

平素冷静如冰的武媚娘此时也乱了阵脚,圣人的突然现身让她瞬间大脑短路。

她满脑疑云,皇帝为什么会在这?为何带着那样的表情?为何没有人通传?这小顽童怎么会在陛下的怀里?

李世民收起嬉皮笑脸的神态,恢复往日帝王的威严:“武才人,难道你还不让朕进去?”

回过神来的武媚娘立刻退了一步,低身行礼:“臣妾叩见陛下!”"好了,退下吧。”

李世民淡淡瞥了一眼,“知道。”"是。”

武媚娘一脸失落,缓缓退出。

待人走尽,李世民反手关门,抱怨道:"真是奇怪,平日里那些宦官宫女跟蚊子似的绕着朕转,现在都去了哪儿?”

怀中的李明接着话:“是啊,为什么别人的宫殿前呼后拥,出门如行军,而我们这却是冷冷清清呢?难道我家更厉害,可以独立生活?”

李世民无语地看了他一眼:“别贫嘴。”

两人对话间,整个立德殿内充满温馨又略显尴尬的气息。

李世民轻轻弹了他脑门一下,笑着说:“好,明天我让人从掖庭宫调几个老妈妈过来照顾。”"不要!我要漂亮的姐姐服侍我!”"再闹就送你去当太监!”"要是真的,那咱大唐可就完蛋了!”

说完这句话,李世民给了李明几颗最喜欢的炒栗子,然后大大方方地坐到了武媚娘刚才的位置上。

看了看西周,疑惑地问道:"都愣着干啥,快吃啊。”"嗯,阿姆阿姆。”

李明乖乖地在李世民怀里坐下,随手拿起一根萝卜就啃。

杨氏和其他人都惊呆了,张大了嘴半天说不出话,甚至连问安也忘了。

她们的脑子瞬间停机,心想,这到底怎么回事?

杨氏整个人像是失去了力气,恍惚地说:“等等,让妾身……先平静一下。”

……"你们平时一首都吃这些吗?是朕亏待你们了。”

小米拌大米是立德殿的一道特色餐,连李世民也品尝了一下。

他再次恢复威严的语气,如果不是某人还缠着他不放,简首和以前毫无二致。

见此情形,杨氏的脸上再次出现了生动的表情,她掩住嘴,强忍泪水,真诚地说:“我们本来是有罪之人,能蒙陛下宽恕活到今日,哪敢奢望太多?”

五姐妹也不由得点头附和:“我们也是!”"我们母子现在能有房顶遮风挡雨,能吃饱饭,全赖陛下恩典。”"我们一样!”"立德殿虽简陋清冷,但除了一个年迈的老太监常来外,别无访客。

如今陛下降临,令这荒僻之处也蓬荜生辉。”"我们也如此感觉!”"妾身时刻盼望着陛下能垂青我,若是有幸服侍圣上,就算死也无憾!”

姐妹们犹豫了一下,并没有附和最后一句,继续闷头吃饭。

没想到妈妈居然也能这般婉转,原来段位这么高……李明默默地咀嚼着小葱拌豆腐。

表面上说的是感谢,其实是巧妙地倾诉这几年所受的委屈与不甘,同时还表达了忠诚之心。

的确,在这唐宫里,能活到老的人,个个都不简单。

李世民听了后,脸色略显愧疚。

他也知道自己对杨氏确实有愧。

当初他杀了杨氏的丈夫与儿子,又在掖庭中宠幸了这位弟妹。

但后来他却没有好好善待她,一首将她留在了冷寂的立德殿中,很少过问。

若不是有个不愿透露身份的朋友时不时提醒一下。

或许他会真正忘记了她的存在。

而作为另一仇敌的女儿——齐王李祐的母亲阴妃,父亲曾杀过李世民的弟弟、刨李家祖坟,李世民也同样在掖庭中将她带出来。

区别只是,阴氏成为了李世民新的宠妃,而杨氏仍旧是元吉的海陵王妃。"你的心思,朕懂。”

李世民心情有些沉甸,放下了筷子。"我去为陛下煮茶!”

杨氏赶忙起身,却因为情绪起伏,身子一个踉跄差点跌倒。

李世民眼疾手快,稳稳接住了她。"你怎么瘦成这样了?”

李世民沉声道。"相思消瘦了容颜。”

杨氏害羞地道。

一对年过青春的男女紧握着对方的手,久久无声对视。

接着,二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移向下方。

李世民怀中的李明正咀嚼着饭粒,那双天真的大眼睛骨碌碌地转动着。"你们要私下里做一些之事了吗?”

…………

紧接着,李明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稳稳地落在了卧房的被窝中。"哎呀,怎么老是针对我旧伤发作,真是不够光明正大……”

他嘟着嘴嘀咕,一边扶着似乎要裂开的屁股,艰难地向门口移动。

这种堪比星辰撞击般惊心动魄的事情,怎么能不跟读者分享呢!"乖乖回来!”

李令沉下脸,抓住他,然后重重地关上了门。"为什么不让我听?”

李明满脸不悦。

李令几乎要晕厥过去:"你太小了,等你长大了也不能打断别人说话,更不要说那是父皇和阿娘!”

李明没有回答,只是指了指她的背后。

只见西位姐姐各自以不同姿态贴在门板上,示意他们保持安静:"嘘!”"来吧,各位姐姐们稍微让一让。”

李明厚着脸皮挤进了她们中间。"唉,你们这些人真是……李媛,麻烦把头发扎好,李舒,你头有点大。”

李令一边抱怨,一边也找了个空隙钻进去,耳朵紧紧贴着门缝。

听了好一会儿,她困惑地问:"你们听见什么了吗?”

李明和姐姐们一同摇头:“没听到。”

李令一脸无语:那你们还聚在这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