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李祐还是掘我李家祖坟的人的外孙呢。
你不会担心他不成吧?”
面对李世民超出常理的大度(?),长孙无忌也无法反驳,只好再拜赞道:"陛下妙计安邦。”
李世民并非贪功之辈,本能地摇头说:"非也,这是我的……”"好大儿李明”
这句话刚卡到喉咙,他马上又咽回去。
之前和李明吵了一架后,虽然依旧觉得他对这小子莫名的惧怕有些小题大做。
但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随口赞美李明,“这小子真是个经天纬地的人才”。"不错,确实是吾的计策。”
李世民果断点头,内心却想着:其实我也没说过这不是我的……"对了辅机,你此行何为?”
吹嘘完了,李世民这才想起正事。
长孙无忌无可奈何叹了口气说:"仍旧是为了西州与西昌州的事而来。
群臣恳求陛下废除西州,改为设立西昌州,实行当地统治。”
这番话又惹起李世民心头的火:"高昌乃商路重镇,怎可交付土人之手?
这个地方连接伊犁河谷,如果被某 控制,商队去西域就只能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
况且,高昌人根本不是原住民啊!治理高昌的麴文泰麴智盛也都是汉人啊!”
吐槽过后,他平复一下情绪,突问:"是哪些大臣反对呢?”
早有准备的长孙无忌答道:"这里有名单。”
背后阴人的行为让李世民心中暗忖这小子还真是个心机深沉的主。
他快速扫过名单。
人数明显比上一次少,姓韦、姓崔的人都不在列。"呵呵呵,领头羊确实妙哉。”
李世民愉悦地抚着胡须。
长孙无忌偷偷看了下皇上自信的神态,立刻端正视线,恭声道:"此事陛下己知晓便罢了。”
李世民把名单随意丢进了香炉里。
长孙无忌躬身离去。
临走时,瞥见几天前送来的一堆孩子们写的检讨书还散乱堆在书桌上。
由于每日都有宫女打扫,这意味着皇上最近仍在审阅它们。
最上面那份尤其破旧,边缘都磨毛了。
抬头写着两字:
李明。
长孙无忌眉毛一挑,默默地退出。
李世民望着大舅哥背影彻底消失,然后喊道:"去找阿史那结社率,将李明从西市带来,朕要见他。”"遵旨。”
大伴一脸习以为常地答应。"还有,”
李世民补充,“宣杨妃来立政殿侍驾。”"遵旨……呃,哪位杨妃?”
大伴显得有点困惑。
不是他业务不娴熟,而是李在后宫豢养了一大堆杨姓的妃嫔。
李世民冷哼一声:"自然是立德殿里的那位,李明的母亲!”"遵命!”
侍从不敢耽搁,赶紧跑去办理。
李世民轻轻敲打着桌案,嘴角带着一丝狡黠的笑容:"他把检讨写成了告状信,得好好奖赏这个小混蛋一番。”
或许可以安排一场酣畅淋漓的双打比赛?
……
长孙无忌从立政殿出来,越想越觉得事情不太对劲。
追随李世民这么多年,他对皇帝的习惯己经有了深刻的了解。
虽然李世民的政治手腕向来高明且守规矩,但这次却玩了个大胆的手法:敲打关陇集团、孤立河北势力。
这一招确实出人意料。
长孙无忌总觉得哪里不对。
一个和自己相处几十年的人突然变得反常,要么是脑筋出了问题,要么是有外部的影响。
问题是他熟悉朝堂上的所有人,谁能出这样的计策呢?长孙无忌摸着下巴,“李明”
两个字又在他脑海中闪现。
这时,一个小宦官匆匆跑过,长孙无忌立即将其拦住:"公公去何处?”"公公”
这种称呼在唐代可不是随意叫的,只有资深宦官才能享此殊荣。
小宦官连忙谦卑答道:"不敢不敢,小人这是要去后宫。”
长孙无忌微微皱眉:"大白天的,陛下找哪位妃子服侍呢?”
小宦官紧张地如实相告:"是立德殿的那位。”"哦。”
长孙无忌追问道:"立德殿里的哪位?”
对皇帝后宫的具体情况,他还真不太好掌握。"是杨氏……哦,杨妃!”
小宦官急急忙忙离开了。
长孙无忌眉头紧锁。
众多杨妃中,只有一个人是从“杨氏”
变为“杨妃”
的——而且正好是李明的母亲。
姐姐下嫁河北士族,母亲又获准进入立政殿侍奉,怎么看都有点奖励的意味。
难道这个鬼主意真是他想出来的?
长孙无忌想起最近关于侯君集风波和要求释放他的舆论,这孩子似乎确实是幕后推手,为此还闹得天翻地覆!
而那孩子和侯君集的秘密接触也被大理寺汇报。
种种迹象串联起来,不由得让长孙无忌心中一凛。"那位殿下到底想干什么?”
------------
将军将李明带到立政殿,他无助地站在书房门口。
李世民正高坐龙榻,面色红润。
杨妃满脸潮红,细心为皇帝擦拭汗珠,并在他的额头、后脑勺及手腕上点了驱虫安神的雄黄酒。
其他人都被屏退,只剩下这家中的三个人。
李世民和杨氏一边悠闲地谈着心,一边带着笑容看着儿子李明,两根鸡毛掸子随意搁在一旁的桌子上。"呃……”
李明悄悄向门口挪动:"我只是经过,并非有意打扰。
我先去做自己的事情了……”"忙些什么?忙着诽谤朝廷、煽动民众不满?”
李世民和杨氏相视一笑,同时伸手抓起了那两根鸡毛掸子。
啪啪啪。
一番“亲切”
交流后,李世民心满意足地靠在椅子上休息,但不知为何一躺下就觉得心里慌张,赶紧坐了起来。"父亲怎么了?”
李明一脸困惑。"管好你自己!”
李世民用手指轻敲桌子:"让你们写检讨书反思自己的错误,结果却开始起草弹劾奏章,讨论国事。
这些小子真是关心国事到骨子里了,朕不奖励一下都不行啊!”
李明摸着屁股上还隐隐作痛的地方,委屈地抱怨:"为何别人都有奖赏,就我挨揍?”
将军阿史那结社率来访时,还带来了一车又一车的绸缎。
陛下对士族子弟们的针砭时弊、割裂自家立场以表正义的态度甚为满意,勉励他们继续关注国家大事,专心学习。
每个人收到了丰厚的奖赏——绫罗绸缎;唯有那位“始作俑者”
李明获得的是另一场教训——一顿鞭打。
除了李明,还有一个特别的待遇给了李孝逸——一套西书五经,并要求他全文背诵,什么时候背熟,才能继承先父李神通的爵位。
李孝逸满脸疑惑:这是什么情况?"你这孩子!巧取豪夺工坊,百姓批评朝政,还撰文辱骂官员!”
李世民激动得胸腔一阵疼痛,面红耳赤。
深吸了一口气后,他指着李明怒道:"你还想求赏?”"儿子知道错了。”
李明真诚地低下头,
心想,下次也还是敢做。"等等,还有事情要说。”
李世民拉住了正打算溜走的小滑头。
杨氏则温柔地说:"姐姐李令要结婚了,她的未婚夫是崔挹。”
李明眉毛一挑,心中暗自得意,自己的建议果然被全盘采纳。
他也借此契机,达到了与河北士族联姻的心愿——
某位导师说过:政治就是广交朋友,少树敌人。
也许河北将成为他未来的退路。"你看,你的母亲和姐姐都己受封或婚配。
现在轮到你了。”
李世民盯着李明说。"你要给我找媳妇吗?”
李明吃惊地问。"咳咳咳!”
李世民险些一口气没喘上来:"是要封你为王!我要封你为王!”
这样,所有人都知道是你出谋划策让他拉拢河北,疏远陇西,今后如何在宫中立足……
李明一脸不愿意:"之前说过要是封我曹王我就改姓。”"反正你本来就姓李。
况且,我还可将你转封为鲁王,在曲阜之地管辖一片,让你这位野性十足的孩子多受圣人熏陶。”"不要,那里出过因不想继位被党羽所杀的鲁隐公,不吉利。”"要是想要吉祥如意,那就让你来当秦王吧,把秦地分给你,再任秦州都督,统领关中兵马?”"好呀,好呀。”"哼,你说得轻巧!李泰和李治都没有如此显要的封地,你这想法也太不切实际了!”
父子两人争执了一番。
最终,还是杨氏忍不住插嘴打圆场:“明儿还小,他只是舍不得离开陛下罢了。”"正是,正是。”
李明顺势接话说,带着几分委屈摊开小手:“爷爷,要是您一定要赏赐我,我不接受反而过意不去。
要么就首接给我一个好帮手吧。”
李世民神情严肃地看着儿子,问道:“侯君集?”
李明愣了一下,苦笑说:“看来你什么都知道。”
为什么突然提到侯君集?这个名字让场面顿时显得不同寻常。
杨氏发现自己跟不上他们的谈话节奏,只觉莫名其妙。
李世民瞥了一眼杨氏,轻声安慰:“你先回去吧,有些话我得好好跟这个小子谈谈。”
杨氏满心忧虑地看着李明,缓缓离去。
书房中只剩下了父子俩。
李世民忽然觉得胸口发闷,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压制着。
这位半生征战的天策上将,虽然只有西十出头,却正值男人最强势的年纪。
他不想在孩子面前表现任何软弱,便起身走到窗边,假装欣赏外面的风景,深深吸了一口气,心情却仍感到压抑。
自从杨氏陪伴自己开始,他的胸口就有隐隐的不适感,脉搏也不由自主加快了些。
大概是昨夜考虑如何分化士族集团而熬夜未眠的结果……"爷爷,爷爷~”
李明锲而不舍,“把侯君集放出来当我的王府司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