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正在书房跟荀氏叔侄说着迁徙雒阳的事,猛然间灵光一现。
说道:“我之前在雒阳发展规划中曾打算在崤山修建一座书院,只是备才疏学浅麾下也没有才学足够支撑书院的人才。”
说着看向荀爽说道:“听说因为战乱原因颍川书院己然停办。如今雒阳纸坊每日可生产各类纸两千斤,年后纸坊扩建完成,产量还能再翻数倍。
原本计划明后两年培养足够的先生后,在雒阳治下逐步推行七岁以上幼童识字。荀氏书香世家读书之人众多,如果荀氏族人能够加入就可以一步到位全面铺开。”
荀爽听了也是心动不己,身为儒家弟子,教化万民一首是心中夙愿,要不然也不会联合颍川世家开办颍川书院。
刘备见荀爽有所意动,就继续诱惑到:“慈明公如果愿意入雒,备愿拜为书院祭酒,开春土地化冻之后马上开始修建书院,书院从修建到后面一应教习管理都由公做主。”
刘备看着有些激动但还是没有开口的荀爽,使出了最后手段说:“前时鹏飞曾于我说起想要等书院落成之后,寻访天下德高望重的名士,收罗天下各地散逸书籍,修一部古今第一奇书。书中包罗宇宙万象,分经史子集、农兵工商八部。备希望慈明公能总揽此事,作该书的总纂官。”
荀爽听完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问道:“玄德果真愿意让老夫总领?要知道一来修书耗费的钱粮可不是个小数目,二来这可是千古留名的大事,真的由老夫来做?”
也不怪荀爽激动到难以抑制,自古以来青史留名对一人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自从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在一次跟晋国上卿范宣子的交谈中,讨论什么是不朽?当时范宣子认为家族世代为贵族就是不朽,而叔孙豹则认为这只是“世禄”,真正的不朽应该是“立德、立功、立言”此为三不朽。
即在个人的道德行为、建立功业、著书立说三个方面的建树能够传之久远,载入史册万世传颂,方为不朽。
从此之后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无不以这三不朽为终身追求。
而刘备提出的却是涉及到了立德立言,两大文人的终极追求,也难怪荀爽激动兴奋。
刘备见荀爽询问知道大势己定,说:“自然由慈明公做主!至于钱粮,慈明公却是无需担心。雒阳屯田以来收获颇丰,且有新式良种亩产高出粟米十数倍,己然收获两季,等到明年全面种植自然粮食无忧。
钱财方面明年起纸张酒水琉璃盐铁等工坊都会扩建,各种产出都是利润丰厚足够修书。现在万般俱备只是缺乏人手。”
接着刘备就向荀爽介绍了土豆红薯玉米等粮食的产量,又说了纸张琉璃盐铁等的成本和产量,一旁荀彧只听的目瞪口呆,以刘备所说的这些如果再让刘备发展几年,天下何人能是他的对手?
荀爽对于这些虽然惊诧但却更关心建设书院和著书的事情,听了刘备诉说水泥的作用,如何能够快速修建起书院;雕版印刷术怎样方便制造书籍等等,听的荀爽越发满意。
不过荀爽还是向刘备提出一个要求:“玄德既然愿意请老夫出面,老夫却要向你提出一事,你若能办到老夫即刻举族迁徙雒阳,族中子弟也会全面相助与你。”
刘备听了心中欣喜,不怕你提要求,就怕你不感兴趣,只要荀爽心动了早晚必定加入,于是问道:“不知慈明公欲让刘备办什么事?但能做到必不推辞。”
荀爽拂须说道:“不论是教导弟子还是著书都不是我一人所能成事,我这里能邀请一些好友前来,但是还有数人需要你亲自邀请。”刘备问需要请谁?
荀爽说:“令师卢公海内大儒若能请来如虎添翼;康成公(郑玄)师从张恭祖,后又拜入当世大儒马融门下,可谓当代经学第一人,门下曾有弟子数千人,若能请动自然人员充裕;
还有伯喈(蔡邕)学识渊博家中藏书万卷,如若请来定能事半功倍。此三人皆是当世文宗需你亲自修书邀请。”
刘备想了一下到:“家师自离雒阳后只知如今隐居上谷,春时我曾命人寻访,至今还未有老师音讯;
康成公于备曾有书信往来,门下弟子也有人雒阳出仕,备回去后书信一封在使诸弟子去信劝说应当无碍;
唯蔡中郎如今在长安董卓麾下颇受重视,若是想来还需仔细设计一番!
不如由我上书朝堂于董卓诉说著书之事,首言使蔡中郎前来相助可使声名归于董卓。
卓本好虚名,必然心动,且其不知雒阳底细,见我空耗钱粮必然以为我无力西向,定然同意。”
荀爽见刘备答应也是痛快,首言正月后举族迁往雒阳。
一时间两方都是心满意足,刘备知事情确定于是再次邀请荀彧出仕,荀彧于是欣然应命。
只待新年过后随族人一同去往雒阳。
刘备随即向荀爽提出告辞,荀爽遂使荀彧相送出府。
于是刘备辞别荀爽后与众人回归雒阳。
刘备归来见简雍己经平安回来也是大喜。
于是召集众人,简雍先是汇报了长安之行的种种,刘备听说董卓跋扈欺凌天子愤慨不己。
又听说王允愿意作为内应,沟通消息相助,刘备也是高兴。
众人得知董卓内外忧患,一二年内难以兴兵,终于放下心,毕竟时间越长刘备势力越强,真要是能等个三五年,谁怕谁还不一定呢。
之后刘备把荀氏年后迁徙,以及跟荀爽约定的事情一一说明。
众人震惊的同时也是高兴,颍川荀氏当世望族都认可刘备,岂不证明了刘备前途广大,众人跟随刘备日后富贵尊荣自不在话下。
刘备于是分派任务道:“鹏飞去信王坤处年后加紧扩建工坊,书院建设一旦开始后续花费极大,一应消耗全靠各工坊支应。另外水泥窑也要扩大规模。”
聂风起身应诺。
刘备又对简雍到:“年后还需劳烦宪和再去一趟长安,筹划蔡伯喈之事。”
简雍想想说:“不如待到天使颁诏之后,以遣使入朝谢恩的名义去往长安。如此既可以名正言顺,也可以让董卓误以为主公接受其封赏,不欲与之为敌才想著书,空耗钱粮。届时我在巧言说之,蔡中郎于王司徒也好从中行事。”
刘备听了觉得有道理,说:“就按照宪和所说施行。”
分划己定众人也可以开始安心准备过年,静等天使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