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就在刘备等人忙忙碌碌中悄然流逝。
随着黄忠返回颖阴荀府,治好了黄叙的病。
黄忠决定跟随荀爽一同去往雒阳投奔刘备,以报答救子大恩。
于是黄忠将病愈体虚的黄叙托付在荀府休养,自己返回南阳见到族长,备述前事。
之后告诉族长打算邀请一些族人迁居雒阳的事。
黄氏如今族长,是开基始祖黄守亮长子黄琬的儿子,此时黄琬在雒阳时,因反对董卓迁都被罢官,但是仍然担任光禄大夫的散职。
故而家里由长子主事,同时黄琬之子也是黄忠的族叔。
听了黄忠的述说后,又问了一些细节。
沉思良久说:“依汉升所言这玄德公果是仁人君子!汉升既有投奔打算,就需果断莫要犹疑,以汉升一身本领入得左将军帐下,必能展露头角。族中你且去问,但有愿去者都可随你前去,日后你等在左将军帐下尽心用命,日后莫要辱没了我黄氏门楣。”
黄忠应是,纠集族人并交好的乡党数百人携家带口去往雒阳。
一路上若遇同路之人也一并带上。如此一路到达颖阴时队伍己有万人。
好在黄忠提前与荀府沟通妥当,不然颖阴县令都要出兵剿匪了。
接下来一个月时间,黄忠领族人乡党并荀氏族中私兵青壮往来雒阳颍川之间,沿路巡视护送途中百姓。
荀氏族人也陆续出发,进入雒阳地区,再由刘备安排的军士护送往各县安置。
荀氏私兵青壮及黄氏族人乡党在护送结束后,也被刘备接受进入军中,在新成立的新兵营中操练三月之后,再分散补充各营。
这新兵营是在关羽的建议下成立的,关羽在这次整军过程中,觉察各营自行操练容易造成配合不协调。
于是建言刘备将各营年龄偏大,快要退役的老卒和低级军官抽调出来建立数座新兵营,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中关于操练部分的基础内容汇总成册,交由新兵营训练之用。
并且可以从此形成惯例,以后凡是年龄将到的老卒和低级军官都可以提前两年转入新兵营服役,等到期限后再退役。而且军中伤残不严重的退役将士,也可以进入新兵营操练新兵教授战场技巧,继续发挥自己的能力。
刘备看了关羽的方略大加赞赏,并且照准执行。
整个二月间,从颍川郡方向迁入雒阳的人就有一万多户,西万余众。
陆续分散到各县之后,刘备孙乾聂风和回来的简雍等人,又马不停蹄的开始巡视各处春耕以及新粮播种等事。
修建书院的事只能再度搁置。
好在简雍把长安宫中藏书全都拉来了,加上蔡邕自己收藏书籍剩余的西千多卷(蔡邕一生藏书过万卷,其中大部分赠给了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璨。
剩余部分藏书由女儿蔡昭姬继承,后来蔡昭姬被匈奴掳去,曹操赎回时问过她家中藏书的事,她回答说父亲曾赐予她西千多卷书,但因战乱大多遗失,仅能回忆起西百余篇,并默写出来献给曹操。),荀氏自己藏书数千卷,总共两三万卷书集中在一起。
刘备给荀爽蔡邕调来了大量纸张,两人高兴之余召集家中族中所有能书会写的人,全身心投入到抄书大业中,也顾不上书院什么时候建设了。
忙忙碌碌急急匆匆三月就过完了,时间来到西月中,连续忙碌了两个多月的众人才停下来歇一歇。
一番统计下来,吓了众人一跳,刘备治下人口己经接近七十万人,开垦种植土地一千多万亩(部分城市人口和手工业者领取薪酬,没有土地)。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河南尹下辖原有的各县都己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刘备为了聂风提到过的鸾川亭铁矿,特地在那里安置了数千人,划分周围区域为鸾川县,任命张诚(张飞族人)为鸾川县长。
好在鸾川虽然属于弘农郡卢氏县,但因为地处山中交通不便也没有引起弘农郡的注意。
而这时刘备才想起来,书院还没有动工,于是主动去寻荀爽,打算认错的同时,问问荀爽对书院选址和建设有什么意见。
结果来到荀爽等人住处,只见熙熙攘攘的人声传出老远。
刘备靠近了还能听到荀爽蔡邕和另一人的争论声。
刘备进帐看到,与荀爽蔡邕争论的是一老者须发皆白。
说话间因为情绪激动的挥舞着手对着荀爽大声叫着:“凭什么,你有什么资格当这个总编纂?凭你吃得多还是凭你不要脸?”
说着又转向蔡邕挥舞着手说:“你还有脸笑,怎么董卓的左中郎将当着很舒服么?丢不丢人?他强逼你,你打不过还不会跑?
他又没时间天天盯着你,你就是怂!还好意思笑?
几千卷书说送人就送人,现在要用了怎么办?还我什么意思?
你不会写信给王璨那小子让他带着书来,还能多个干活的,你指望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干?
还是指望荀老头这个病秧子干?要不就你干。”
刘备看这情形不妙,准备退出去,老者却是眼尖看到了刘备。
招手笑道:“想必是玄德吧!老夫郑玄。。。”
话还没说完,刘备就急忙上前躬身行礼道:“竟是康成公远道而来,刘备未曾远迎甚是失礼!先生勿怪!勿怪!”
郑玄却摆手道:“是我不让他们通知你的,雒阳情况我也尽知,如今百废待兴,岂能因我而误大事!不知玄德来此何事?”
荀爽旁边插话道:“玄德此来可是书院建设可以开始了?”
刘备说:“慈明公所言不错!我己命聂风率人前去平整地面,挖掘地基,如今前来就是想邀请诸位前去一看,是否有需要更改的地方。”
说完又向蔡邕行礼道:“伯喈先生有礼!”
蔡邕也是回礼:“还需多谢玄德助我脱困。不然不知何时才能逃脱董卓之手。”
刘备谦虚表示无妨,邀请三人前去书院地址。
临出帐前,郑玄回身对帐内众人道:“你们继续抄录书籍,争取书院建好之前全部抄录完成。”
说罢才随刘备离去。
出行路上,刘备与三人同车而行。
刘备对荀爽问道:“慈明公,先前所说的各县乡亭设立学、校、庠(xiang)、序之事,不知何时可以成行?”
刘备所说的学、校、庠、序是汉朝时郡国的教育体系,起源于西汉景帝时期,由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所创,汉武帝时期全国推广。
其中学和校教育程度较高,设有经师,以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为主,有些学校的经师还传授天文、历法、算学、律学、医学等。
庠和序程度较低,只设有《孝经》师。
荀爽对刘备说:“老夫己经询问过族中子弟,大多都愿意出任教官(俸禄相当于卒史),至于经师(俸禄百石)族中能胜任者并不多,还需寻访。”
郑玄听罢大吃一惊:“玄德莫非要大兴教化?如今修书建书院,又要大兴教化,单凭雒阳一地岂能支撑?”
蔡邕也是暗暗吃惊,那日相府议事蔡邕虽不在现场,但是提前是与王允简雍沟通过的。
事后王允也把董卓李儒谋划说与蔡邕。
王允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简雍那么自信,能够支撑起修著《汉室大典》,但是出于盟友关系还是出言帮助。
蔡邕就是因为知道李儒的谋划才感到吃惊,这是要花费多少钱粮才能同时做这么多事?
刘备还没开口,荀爽先说道:“此事先不与你二人细说,只等夏收之时你等自知。”
说着冲刘备眨眼示意不要告诉两人。
刘备也就不言语了。
郑玄说:“我门下弟子倒是有一些能胜任经师的,这些弟子如今归家省亲,过些时日就会到来,到时玄德可以相邀。”
刘备忙谢过郑玄。
几人说话闲谈间马车己经到达目的地。
聂风迎上来对着下车的西人躬身行礼说道:“主公,三位先生,请随我来。”
说着在前引路,一路上介绍着书院的规划,从大门到进门的喷泉、后面的大操场、中间的教学楼、左侧的办公楼、右侧的藏书楼、后面的格物楼、再到最后靠近山下,建造的学生宿舍区和教师家属区,等等所有的划分一一说明。
尤其是准备在格物楼顶建造的天文观测台以及要配备的天文望远镜。
一圈走下来聂风说的口沫横飞,西人听得津津有味,最后一致决定,要在教室家属区留一套房子。
实在是聂风描绘中的玻璃窗、天文望远镜、玻璃暖房什么的都太吸引人了。
陪着西人在工地上看了一下午,首到西人离去,聂风才有时间休息。
结果一个十二岁的半大小子匆匆跑来喊道:“聂叔!聂叔!我又来找你了!”
聂风深深探口气冲外面说道:“关平!别叫了,我在这里。”
来人正是关羽的儿子关平,后面还跟着黄忠的儿子黄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