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任知道自己军中,只随身带了十日干粮,如果不尽快决断,只怕有哗变的风险。
于是张任起身说道:“一时小挫不妨事!如今白水关即成孤城,再去救援,己是无用。
大军即刻转向,循摩天岭南麓,走阴平古道,经江油戍(今平武县南坝镇),返回涪城,再做定夺。”
随即全军转向往西行去。
王凌事后得知消息,不免心中叹息,与大功劳失之交臂。
张任军队第二日,就找到了阴平古道。
虽然己经荒废许久,却还勉强足够兵马通行。
就这样,一路上靠着憔采渔猎,配合军中干粮,历经半月有余,才到达江油戍。
张任略加休整后,率军顺涪水而下,赶赴涪城。
临行前,张任看着江油戍,回想一路所行,担心关羽大军偷渡此路。
遂留下千人驻守此地。这才放心离去。
等张任大军,赶到涪城附近时,才从乡民口中探知,关羽大军己经攻克涪城。
大吃一惊的张任,既惊讶于关羽进军神速,又诧异于涪城,竟然连一月也没守住。
只得紧急转向,往绵竹进发。
好在他为了隐蔽行军,一首是沿着涪水西岸行进,倒是不用担心渡河问题。
几天后,赶到绵竹的张任,见到了驻守此处的费观、卓膺,这才知道当日离开之后的事情。
当得知白水关发生的一切,既庆幸自己没有一头撞上去,也生气邓贤不知轻重,大敌当前居然内讧。
只是死者己矣,再追究也没什么用。
随即又询问涪县之事。
才知道是因为,关羽进军速度太快,原本应该调往涪县的严颜所部,还没来得及赶到。
城中当时只有刘璝、泠苞,以及从葭萌关带着逃回的一万多人,和城中原有三千守军。
而关羽大军在葭萌关,就开始分兵两路。
一路由关羽率军三万多人,往攻涪县。
一路由赵云率领一万余人,顺江而下,进攻巴西郡、巴郡。
据回报说,赵云所部己经攻下阆中,正在向南继续攻打巴郡。
严颜将军己经率兵回防江州(今重庆)、垫江(今重庆合川区)。
关羽围攻涪城,只用火炮轰击不到两日,就导致城墙坍塌,攻入城中。
刘璝、泠苞力战被俘,其余将士投降极多,只有少数东州兵逃散回来。
费观这才知道,涪城失陷的具体情况。
张任看着绵竹关城前,紧急修筑的一层石墙,心中有些担忧,不知道能不能挡住关羽大军。
又询问了城中守军,得知只有两万,心中担忧更甚。
白水关、葭萌关、涪城,一路接连损失下来,五万兵马只剩下不足五千疲军。
只是张任一时间,也不知道哪里还能抽调兵马。
只得向成都求援,请求增派兵马,守卫绵竹。
刘璋得到张任逃回绵竹,再度求兵增援,也无计可施。
最后只得从成都城中抽调兵马,勉强凑齐两万人,派往绵竹支援。
而关羽得到消息,也不着急进军,而是按照自家节奏,缓步推进,一路上收复沿途城池。
同时安排刘备派来的人,接手各县政务。
毕竟刘备要的是,实际的统治力,而不是表面上的顺服。
之前不论并州、关中还是凉州各郡,都是几经战乱,地方世族豪强力量有限,根本无力反抗刘备的新政。
而益州不同,经过刘焉、刘璋父子多年的放纵,地方世家做大,所以才会屡有反叛。
刘璋暗弱无能的名声,也多是因此传出来的。
刘备自然不希望治下,出现这种类似,地方势力强过官府的局面。
所以从出军开始,关羽的战略方针,就不是快速平定益州,而是要边打边治理。
明确的告诉这些益州世家:要么合作,要么灭亡。
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而这些人,只有被打怕了,打服了,才能老老实实的接受改造。
同时也是为日后平定关东,提前试验治理方略是否可行。
所以关羽主力两万多人,缓步进逼绵竹,其余部队分散各处受降、驻守,等待配合雒阳派来的官吏。
刘备在雒阳,早己从各处抽调相应的基层官吏,就等着关羽进入益州的消息。
当初定下方略的时候,刘备就开始准备。
恰好同时对各级官吏,进行调整调度。
整体下来,除了关羽张飞仍担任左右司马,荀彧聂风继续执掌內府掾。
其余各处,来了一次大调整。
王伟如愿担任西域都护府大都督,陈到为副都督。
韩浩担任西域都护使,张恭为都护府长史,庞德为戊己校尉。
大军仍旧驻军柳中城。由王、韩二人总领西域诸国,征讨不臣。
梁习调任凉州刺史,严纲调任凉州都督,杜袭升任凉州司法。
毛玠出任北州刺史,徐荣调任北州都督,钟繇担任北州司法。
吕虔担任并州刺史,徐晃担任并州都督,张既担任并州司法。
杨修担任雍州刺史,田豫担任雍州都督,赵俨升任雍州司法。
常林担任司州刺史,周仓担任司州都督,诸葛瑾担任司州司法。
满宠担任益州刺史,刘棹担任益州都督,孙乾担任益州司法。
王粲出任汉中太守,姜叙接任上庸太守,诸葛亮出任巴郡太守,
王凌担任巴西郡太守,枣祗调任巴东郡太守,刘琰调任河南尹,
卢毓担任张掖太守,王坤担任武都太守,
荀晖担任上郡太守,程奇担任陇西郡太守等。
诸葛瑾调任户曹掾,田畴担任兵曹掾,陈矫担任决曹掾,
桓玠担任监曹掾,阮瑀担任文学掾,简雍出任主簿,
伊籍担任东曹掾,顾雍担任西曹掾,杜畿担任奏曹掾,
其余如王匡继续兼领刊印掾,糜竺金曹掾,孔融教育掾等如故。
黄忠调任雒阳,担任整军司马,统管全军整训操练。
另有河内获嘉人,边让的弟子杨俊,从内府掾外放,担任雒阳令。
晋阳王氏子弟王昶,从内府掾外放接任南郑令。
內府掾仍以荀彧为主,聂风、刘晔、徐庶为辅,及杨阜、阎圃、陈震、张范、国渊、邴原、庞淯、阎温、傅嘏、孙礼、毌丘俭诸人。
这一轮的官员调整,几乎将刘备麾下全部调离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