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遗产风波

堂内,门屋大开,热闹非凡。

清脆响亮的念唱声在堂内回荡,此刻屋里满满当当坐了一大群人。

因着圣旨下令林家遗产由官府造册,贾母为了避嫌,特意把荣宁两府里有头有脸的主子们都召集过来见证这一过程。

荣国府这边,王夫人、邢夫人,凤姐自然是早早到场。

宁国府那边来了贾家族长贾珍的夫人尤氏,还有贾蓉续娶的妻子胡氏。

贾家三代嫡系媳妇皆己到齐,只有李纨因为贾兰生病,实在脱不开身,所以没能前来。

除此之外,还有旁系中几位得脸的媳妇也到了场。

瞧这阵仗,竟比元宵节庆时阖府欢庆的场面人还要多上几分。

众人落座,目光却止不住地往贾母身旁的两位林姑娘身上瞟。

都说林家两个姑娘感情至深,林瑛玉为了替黛玉出头不惜在刚入府时打了宝玉,不知到了真金白银之上,这姐妹情还会如此牢靠吗?

“禁中《宣和画谱》摹本二十卷……”

“古籍书册共一千零五十卷册。”

念唱人的声音绵延不绝,众人昏昏欲睡间又生出了嗤笑之心。

相传林家家产将近百万,可听到现在都是些书册,到底不像贾家这等豪族,田产庄园众多。

书册的价值多半是文人墨客沽名钓誉之辈炒出来的,若真想折银,哪有那么容易。

可很快,众人眼中的轻蔑之意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念唱人咽了口唾沫,看着手中盖着官印,一眼望不到头的册子。

从晚膳后这册子己念了将近一个时辰还未结束,若这些都充为嫁妆,只怕公主郡主也比得。

“姑苏良田八百亩……江南田庄共计30处……”

王夫人的佛珠随着念唱声拨得愈发快了起来。

邢夫人道:“瞧着二太太心火旺盛,这佛珠都拨得油光水滑的,琏儿前些日子给宝玉从平安州请来的那个道士可有用?”

王夫人面皮上露出一抹微笑:“有劳大太太担心,都是儿女债,做生身父母的跟着操心罢了。”

邢夫人性子执拗,手中无权,与王夫人一首不对付。只是碍于面子,勉强维持面子上的和睦。

宝玉病了这么久,王夫人心力交瘁,邢夫人想刺王夫人两句,谁曾想被王夫人一句生身父母堵了回来。

邢夫人乃贾赦续弦,并无生养,在荣国府大方一脉地位颇为尴尬。

贾母坐在上首,微微阂目,对两个儿媳的明争暗斗闭目不见。

又过了两刻钟,念唱终于完毕。

“旁的也罢了,这古籍书册,字画古董,可真是无价珍宝。”念唱人不由得感慨道。

念唱人乃贾门供奉的识字老妪。

京中恪守古礼的世家为女儿行晒妆礼时,多要请这般老妇充任妆奁见证。

虽属贾门旁支,然既福寿双全,又广结善缘,倒颇得世家敬重。

听她赞叹,众人看向林瑛玉与黛玉的目光己彻底变化。

尤氏扯了扯凤姐,悄声道:“先前听闻那些关于林家的传言,只当是旁人以讹传讹、夸大其词罢了。”

贾家人以为,林家虽说也是五世西侯,可要是和西王八公那些勋爵之家比起来,实打实的权势财力上,还是差了一截。

凤姐心中也是惊叹,“咱们二爷也跟着瞧过官府那造册的书册。可二爷向来只对田产、铺子这些能生银子的俗物上心,对那些古籍之类的文雅物件儿,懂得实在有限。”

尤氏感叹:“这么说来,那林府的家底到底有多厚,咱们之前还真没摸清楚。”

声音若有若无地传入贾母耳中。

贾母看着身旁神色自若的林瑛玉和低垂着头的黛玉,心中感叹。

林家给两位孤女留下的遗产,竟然如此庞大。

一时间,众人的眼神里都透着好奇与揣测,似乎己经预感到,这笔庞大的遗产,将会在今夜掀起不小的波澜。

“不知两位林姑娘要如何分配这些财产呢?”

黛玉眼角泛红,似是哭过。她轻声道:“阿姐为长,这些年劳心劳力,自然该多得些家产。”

堂下等着姐妹相争的众人倒吸凉气。

本以为顶多黛玉会让林瑛玉做主,不料竟是这般不争不抢的做派。

这还是那个小性心窄,动辄落泪的林姑娘吗?

众人第一次意识到黛玉与过往中的印象有了很大的变化。

贾母道:“姊妹情深是好的,只是往后你总要出阁,家产便是立身的根基。你父母走得早,我这把老骨头能看护你几时?

便是不为你自己打算,也该替你姐姐想想,她如何向九泉下的父母交代?”

这话听着是为黛玉打算,实则要她至少分得半数家产,待日后与宝玉成婚,这些钱自然尽归贾府。

黛玉望着贾母的慈眉善目,喉咙间却如吃了黄连般苦涩。

这些年承蒙外祖母怜爱,寻常琐事她计较不起,可事关阿姐前程,断没有再退让的道理。

“外祖母慈爱,玉儿铭感五内。只是这些年与阿姐相依为命,实不忍她受半分委屈。”

黛玉缓缓起身,走到堂中,朝着贾母下拜时,忽然想起姑苏林家祠堂中林瑛玉的话,心中无尽悲凉。

女子嫁人如背着身家性命过独木桥。

过不得的粉身碎骨丢了性命,过得去的面目全非没了自我。

月光悄然而至,黛玉恍然怀念起守孝岁月。

漫长,安静。

天地寂寂,唯有阿姐相伴,仿佛红尘之中的所有纷扰都与她们无关。

百花争艳也好,百鬼夜行也罢,总归隔着封闭的重门深院。

她早知阿姐不过陪自己一程,这世间,父母子女都无法永久相伴,何况姊妹?

却未料到离别来的这么快。

虽然不明白阿姐为什么应下与甄家的仓促婚事,但阿姐这么做自有道理。

她如今能做的,便是替阿姐扫除后顾之忧。

“玉儿六亲缘浅,并无婚嫁之念,阿姐出阁后,自当替母亲尽孝侍奉外祖母百年。”

黛玉泪光盈盈,声音却如珠坠玉盘般清脆。

“除父亲留下的古籍字画我要留下做个念想,其余田庄家宅,古董珠宝尽数予阿姐傍身。”

黛玉侧目,看向林瑛玉,“小妹只愿阿姐能前途顺遂,长命百岁。”

满堂哗然中,少女背脊挺拔如竹。

既然这些年欠贾家的恩义,流淌在骨血中不能轻易舍去,那便由她用余生来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