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的民国时代,一位在京华大学教书的教授每月薪资接近二百万(当时的大银元计为两百元)。能在如此著名的学府任课,说明陈文东绝对不同凡响。“如果可以的话,介绍给我,介绍费可以加至三百万元。”
陈文东努力克制住兴奋的情绪,见到何雨柱似乎有些犹豫,便立即提高了价码。
此刻,他对见到改良番薯的发明者渴望不已,即便要付出多月薪酬也在所不惜。
何雨柱未曾料想到,自已改良过的番薯会受到如此高的评价。他随即意识到,在未来的时代,即使是改良后的品种,一颗番薯的单产量通常也只有二十斤。而通过古老玉璧井水培养出的这些特殊番薯,一株就能长出足足三十斤的收获。
这种成就,即便放在后世,也会被视为改写历史的突破,更别提在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了。
“实在是抱歉,陈教授,这些番薯是一位神秘的卖家带给我的,我只是想着能赚一些小钱就来这里卖,至于他的去向,我真的不清楚。”何雨柱解释道。
“这样吗,那就有些遗憾了。既然这样,这十六百磅番薯,我全都要了,给你——” 陈文东一边说,一边观察年轻的何雨柱,显然没想过他可能是背后的改良大师。
略作思考后,他点头应承,随即从怀中取出一沓万元大钞递给何雨柱。“这钱你先拿上,按说一斤五千块的话,一千六百斤应付八十万元,但为了表示诚意,我愿意给到十万元。若日后有关于该人士的信息,请务必及时告诉我。”
何雨柱接过那厚厚的一叠纸币,从中抽出十个一万一的交给对面。
随后他对着面摊摊主招招手,递过一张同样面值的钱:“老板,帮我和这位先生结算费用。”
“每碗面一千三百元,两位总共二千六百元,还您七千四。”摊贩计算完毕,迅速找给何雨柱。
结完账单后,何雨柱收好手中的现金,对陈文东轻声告别后便离去了。
“这个年轻人还真非同寻常,可惜没能见到那位改造番薯的天才,倘若真的找到了他,并能让此改良品在我国普及,必将对国家农业生产产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影响。”陈文东自言自语,语气充满遗憾。
“这绝对是件足以让全世界惊讶的伟大成就,绝对不能让他这样离开了,必须得找到他才行。”
陈文东盯着何雨柱渐行渐远的身影,心里暗自琢磨。
然而不多时,他的神色忽然一变,“糟糕,怎么忘记问那小伙儿的姓名和家在哪里了!”
随即,陈文东焦急地拍打着自已的腿,懊悔不已。
“好吧,目前只有先把这些甘薯带回去仔细研究了,看看究竟有何不同之处吧。”
彼时,何雨柱已经走出很远的距离,对陈文东的想法浑然不知。
尽管他对后者的心思稍有察觉,但他深知甘薯异乎寻常的增大完全是由于古玉空间中井水的特殊作用。
经过改造的甘薯,到底能否离开井水的作用达到同样的生长效果?这个问题,何雨柱同样找不到答案。
若真与他人详谈,必然会暴露空间的秘密。因此,他选择缄默不言。
由此看来,他之前关于大量出售甘薯的念头也许并不实际。
毕竟这数量绝非等闲。
剩下的古玉空间里还有十袋这样的神奇甘薯。
何雨柱接着前往了几处其他的市场,成功出售了这批甘薯。
这一次,他变得更加机智。
以每斤四百元的价格直接把甘薯转手给了几位商贩,并在多个地方进行了分散销售。
面对一位商贩提出降价的要求,“一斤降个价怎么样?四百太高,我给你降到三五一斤好了。”
何雨柱心中虽然不悦,但面露温和的笑容说道:“这甘薯在市场上其他摊贩都是按四百元一斤收的,而且品质上乘,卖到外面绝对不止这价。若非我们村子忙得很,自已卖都能卖更高的价钱。你要就四百元成交,不要我就带走啦。”
那人见何雨柱似乎真有走的意思,立刻改变了态度:“行行,四百就四百,一百五十斤全要了!这是你的钱,一共六万元,请查收。”
随即拿出六万元的现金递给何雨柱。
看着眼前满满一叠钞票,何雨柱不禁感到兴奋。
这次,他总计卖出了1700斤的甘薯。
其中,陈文东教授那边给了他160斤的高价收购费10万元;而在市场的商贩们手中,以400元一斤售出的部分加上陈教授的钱,何雨柱最终获得了不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