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林家激烈的商业斗争过程中,苏家虽历经诸多挑战,却也如拨开云雾见月明般,发现了潜藏在危机之下的新机遇。苏然就如同一位目光敏锐的航海家,总能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捕捉到那稍纵即逝的闪光点。
这天,苏然把苏家企业的核心团队成员召集到了公司那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会议室的长桌上摆放着各类文件和资料,气氛略显严肃又带着几分期待。团队成员们陆陆续续走进来,各自就座,他们有的神情凝重,有的眼中透着好奇,都在等待着苏然接下来要说的话。
苏然站起身来,双手撑在桌上,目光沉稳而自信,环视了一圈众人后,率先开口道:
“各位,这段时间和林家的较量大家都辛苦了。不过,我今天把大家叫来,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也是我们苏家企业接下来要重点布局的方向。”
团队里性格直爽的市场部经理张峰迫不及待地问:
“苏总,啥好消息呀?快说说呗,这段时间可把我们给折腾坏了,正盼着点振奋人心的事儿呢。”
苏然微微一笑,接着说:
“大家都知道,林家之前在一些行业领域占据着不小的市场份额,可经过这次的事儿,他们那边出现了松动,有不少原本被他们垄断的领域现在空出来了。这对我们来说,就是绝佳的机会啊!”
研发部的赵磊推了推眼镜,若有所思地说:
“苏总,您说的机会具体是指哪些方面呀?咱们可得好好评估评估,不能盲目地就扎进去。”
苏然点点头,拿起桌上一份资料,说道:
“没错,赵磊说得对,得谨慎评估。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关注和分析,发现新兴的环保科技领域就很有潜力。现在大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市场对新型环保材料和清洁能源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咱们苏家如果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那前景不可限量啊。”
财务部的李悦皱了皱眉头,有些担忧地说:
“苏总,这环保科技领域虽说前景好,可前期投入肯定少不了呀,而且技术研发也是个难题,咱们资金方面可得好好规划规划,不然风险不小呢。”
苏然看着李悦,眼神中透着坚定,回应道:
“李悦,你考虑得很周全,资金问题确实重要。不过,咱们不能因为有风险就畏缩不前啊。前期投入是大,但只要咱们把技术攻克了,后面的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而且,我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咱们可以和一些科研院校合作,借助他们的研发力量,共同推进项目。”
说干就干,苏然迅速带领着团队开始与多所科研院校展开合作洽谈。他们先是拜访了在环保科技领域颇有建树的华清大学。在华清大学那充满学术氛围的会议室里,苏然带着团队成员和学校的科研团队负责人王教授等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苏然满脸诚意地说:
“王教授,久仰您的大名啊!我们苏家企业非常看好环保科技这块,也深知贵校在这方面的科研实力雄厚,所以想寻求和贵校合作,共同研发新型环保材料和清洁能源技术,您看怎么样?”
王教授扶了扶眼镜,笑着说:
“苏总,你们的想法很不错呀,现在环保确实是大势所趋。不过,咱们两边合作的话,得先把合作模式、研究方向以及成果归属这些关键问题谈清楚才行。”
苏然连忙点头,说道:
“那是自然,王教授。我们希望能建立一种长期稳定且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在研究方向上,我们可以结合市场需求和贵校的专业优势,共同确定几个重点项目,比如高效能的太阳能转换材料研发,还有可降解环保材料的创新等等。至于成果归属,我们可以按照双方的投入和贡献来合理划分,您觉得呢?”
王教授沉思片刻后,回应道:
“嗯,苏总你这个思路挺清晰的。不过,科研这事儿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同的科研人员可能有不同的研发思路,而且进度也很难统一协调呀,这方面你们得有个心理准备。”
苏然心里明白这确实是个难题,但依然充满信心地说:
“王教授,这一点我们也考虑到了。我们可以定期组织沟通会议,让双方团队充分交流想法,及时调整方向,尽量确保大家朝着一个目标前进。遇到分歧的时候,咱们也可以一起探讨,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嘛。”
就这样,经过多轮的商讨和磨合,苏家企业与华清大学等几所科研院校终于达成了合作协议。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困难远比想象中要多。
在一次合作项目的推进会上,双方团队就因为新型环保材料的研发思路产生了较大分歧。苏家企业的技术骨干小陈着急地说:
“王教授,按照你们这个研发思路,成本太高了,而且生产工艺太复杂,很难实现大规模量产啊,这在市场上可没竞争力呀。”
王教授团队的一位年轻研究员小刘也不服气地反驳道:
“小陈啊,我们搞科研不能只盯着成本和量产,得先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呀,要是技术不过关,做出来的产品质量不行,那才是真的没市场呢。”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会议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苏然见状,赶忙抬手示意大家先冷静,然后笑着说:
“大家先别着急,有分歧是正常的,说明咱们都在用心思考怎么把这个项目做好嘛。咱们不妨把各自的想法再详细说一说,分析一下利弊,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折中的方案呀。”
在苏然的调解下,大家渐渐平复了情绪,重新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流。经过一番深入探讨,最终找到了一个兼顾成本、工艺和技术先进性的研发方案,项目这才得以继续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在国际市场业务拓展方面,苏家企业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苏然深知,要想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必须深入了解当地的政策法规和文化习俗。
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欧洲市场,准备在那里开展跨国贸易和投资项目。负责国际业务的孙浩带领团队前往欧洲各国进行市场调研。在一个欧洲国家,他们计划投资一个大型项目,却没想到一开始就遇到了重重阻碍。
孙浩一脸疲惫又无奈地打电话给苏然汇报情况:
“苏总,这边情况不太乐观啊。我们没充分考虑到当地严格的环保标准和复杂的劳工法规,项目初期就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审查,还有不少民众抗议呢,现在项目推进真是困难重重啊。”
苏然眉头紧锁,在电话里安慰道:
“孙浩,别着急,遇到问题咱们就解决问题。你先和当地的专业机构联系一下,找些熟悉当地法规和情况的顾问,看看怎么调整咱们的项目方案,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孙浩叹了口气,回应道:
“好的,苏总,我这就去办。唉,真是没想到这国际市场的水这么深啊,一个不小心就踩坑了。”
苏然鼓励道:
“这也是个学习的过程嘛,等咱们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积累了经验,以后的路就好走多了。加油啊,我相信你们能行的!”
孙浩按照苏然的指示,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他们聘请了当地的专业顾问团队,对项目方案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整。从环保设施的配备到劳工权益的保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当地要求进行完善。
经过一番努力,项目终于重新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认可,开始稳步推进。随着一个个项目在国际市场上落地开花,苏家企业与国外一些知名企业也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一次国际商业交流酒会上,苏然穿着得体的西装,面带微笑地与各国企业家们交流着。一位来自德国的企业家汉斯对苏然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苏先生,你们苏家企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这样的成绩,真是了不起啊!我很看好你们未来的发展呢。”
苏然谦虚地回应道:
“汉斯先生,您过奖了,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呢。不过,我们会一直努力,不断提升自已,希望能和更多像您这样优秀的企业合作,共同发展呀。”
看着苏家企业在环保科技领域和国际市场业务上逐渐走上正轨,苏然心中满是欣慰,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这天,苏然和苏宇在公司楼下的花园里散步,苏宇兴奋地说:
“哥,咱苏家企业这段时间发展得可真快啊,我都有点不敢想象了。照这势头下去,以后肯定能更上一层楼呢。”
苏然看着远方,眼神中透着憧憬,说道:
“是啊,小宇,不过这只是个开始,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咱们得继续保持这份干劲,抓住每一个机会,让苏家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苏宇连连点头,笑着说:
“那肯定呀,哥,我都已经迫不及待想看看咱们苏家未来的样子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