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落井下石

看看时间差不多,鸣金收兵,打道回府。

回去的时候已经是子夜了,村里边黑漆漆的,路上没有碰到一个人。

回到家正好杨泽民也刚刚回来,他的收获也不小,看起来也有二三百只。

两个人的加起来足足有四五百只。

这一晚,一家三口都睡得格外香。

第二天一早吃完饭,杨锴就借了邻居葛二叔的自行车朝县城去了。

他把装蝎子的坛子绑在自行车的后座上,用绳子绑的很紧,还在车座上垫了一些旧衣服,路上也骑得很小心。

生怕因为颠簸把坛子磕破或者从自行车上掉下来。

因为路程远,路上也没敢骑得太快,所以来到县城的时候已经是九点多钟了。

一进医药公司的门,昨天见过他的那个女工作人员就认出了他:“咦?你又来卖蝎子了?”

旁边的老方也赶紧走了过来:“小杨,你来了?今天带了多少?”

杨锴把手里的坛子小心的放在柜台上,老方揭开盖子看了一眼,顿时吃惊的说:“哇,今天这么多,昨晚上一定抓了一夜吧?”

杨锴笑着说:“也没,昨晚上和我爸一块儿抓的,两个人抓的快一些。”

“对,现在这东西值钱,就抓紧时间多抓一些,先把钱挣到手再说。”老方说着,把蝎子从坛子里倒出来,依旧像昨天一样装在一个袋子里称了称。

两个人的战果就是比一个丰厚得多,这次一共一公斤还多一些,卖了足足五十六块钱。

一旁的女工作人员吃惊的说:“这么多,你这一天抓蝎子的钱都要比我一个月的工资还要多了。”

杨锴说:“大姐,你就别笑话我了,你那工资是每个月都有的铁饭碗,我这蝎子可是越抓越少,指不定哪天抓完了我就没饭吃了。”

说到这里他心里也是沉了一下。

是啊,蝎子可是越捉越少。

而且现在是村里人都不知道蝎子可以卖钱,所以自已才能一晚上捉到这么多蝎子。

时间长了消息肯定会走漏风声,到时候肯定有好多人来跟自已抢着分一杯羹。

那时候靠这个赚钱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但随即,他就想通了。

自已重生过来,只要敢干,赚钱的门路千万条,怎么可能拘泥于蝎子这一条路呢?

现在就是为了尽快凑足那三百块钱的应急手段而已。

以后有的是门路。

走的时候老方还一个劲的叮嘱他,要他帮忙宣传一下,带动村子里的人都来捉蝎子。

杨锴嘴上答应的痛快,但心里却压根没当一回事。

他才没那么傻呢,这种致富门路是随便告诉别人的吗?

蝎子现在之所以收的价钱这么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少。

要是让全村人都来捉蝎子了,那你医药公司还不把收购价格降下来了?

再说了,就是因为别人不抓,自已才能一晚上抓到这么多。

要是全村人都来抓了,那恐怕自已一晚上连二两蝎子都难捉到。

带别人致富?我可没那么高尚。

要带也得等到我自已先富了再说。

从医药公司出来,因为骑着自行车来的,不用赶长途汽车的时间,杨锴就在县城里转了转。

想找找有没有别的致富的路子。

毕竟自已是二十一世纪重生回来的,对于这个年代的记忆有些模糊,有些东西要融入以后才能找到机会。

他骑着自行车先去了菜市场,国营商店,还有街心广场。

这年头菜市场卖菜的人还很少,蔬菜的种类也很少,平时就是一些常见的萝卜白菜豆角西红柿和青菜之类。而且现在已经到了十一月,蔬菜种类更是稀少,看了半天,市场上只有一些南瓜和萝卜青菜,买菜的人倒是不少。

而这时候大街上的商店也很少,除了国营商店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个体小卖部,里边售卖的商品也很单一。

街心广场是池县最初的劳务市场的雏形,这儿倒是有不少进城的农民工聚集在这里想找点活干。但找活的人多,活却很少,偶尔有来这里找人干活的东家,一进广场马上就被民工们一拥而上围得严严实实。

看来一切还都是百废待兴,不过也孕育着无穷的商机。

杨锴把自行车停在一边,站在那儿看了一会儿,看着那些没能被东家看中的农民工,一次次围上去,又一次次失望而归,满脸失望的样子,想起上世自已辍学以后,不甘心窝在农村种地,也是来到这里想找活干,也是像他们一样落魄的样子。

而且那时候的第一桶金,也是从做小工开始。那时候他白天在工地做小工,晚上就在工棚里读书自学。

从小工到泥水匠,然后开始做包工头,有了自已施工队,后来就慢慢从房地产开始发展,有了以后自已的商业帝国。

没想到有一天,自已会回到这里。

看了一会儿正准备离开,突然听到身后一阵叮铃铃的自行车车铃声。

接着就是一个傲慢的声音呵斥道:“让开让开,长没长眼睛,找活到那边蹲着去,好狗不挡道不知道吗?”

杨锴一皱眉,扭头就准备怼上两句。

可是一扭头却发现,身后一条腿踩着地,在自行车上,冲着自已横眉瞪眼口出不逊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已曾经的同班同学赵鑫利。

而他的身边,章依然正在埋怨他:“赵鑫利,你怎么这么说话呢,好好说话不行吗?”

说着扭头就给他道歉:“对不起大哥,我这同学说话冲,你别跟他一般见识……”

话没说完她就认出了杨锴,顿时愣住了:“杨锴?你怎么在这儿?”

这时候赵鑫利也已经认出了杨锴:“哟,我当是谁呢,这不是杨锴吗?这世界这么小,咱们又见面了。依然,这还用问吗,这儿是民工找零活的地方,杨锴在这儿肯定是找活干了。”

章依然吃惊的看着他。

那眼神里有震惊,也有同情。

甚至,好像还有一些心痛。

这两个人,显然是误会自已到这里找活干了。

杨锴淡淡的笑了一下,并没有辩解。

对他来说,这就是两个路人而已,没必要解释什么。

而赵鑫利则是明显有些落井下石,用夸张的声调大声说:“杨锴,怪不得你不上学了,原来是来这里揽工程挣大钱了啊!怎么样?今天揽到什么大工程没有,咱们可是老同学,你要是发了大财可不能忘了我们这些老同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