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党委会交锋

祁同伟起身,一份打印材料放到周启年面前。

“书记,各位领导,红旗工业园的事,我考虑了几个方案。”

他停顿片刻,视线扫过众人。

“第一步,成立清查小组。镇纪委牵头,财政所、党政办出骨干。同时,从县里聘请两名熟悉土地政策和财务审计的专家,任清查顾问。所有与工业园相关的原始凭证,地毯式收集、封存、核对。”

小会议室里,空气似乎停滞了。

周启年手指在桌面轻叩。

马振邦推了推眼镜,没作声。

“祁书记这个想法,很有魄力。”周启年缓缓开口,“不过,从县里请专家,阵仗是不是太大了?红旗工业园的问题,毕竟是镇里的事,内部解决,更能体现我们大塘镇干部的能力担当。”

马振邦立刻跟上:“周书记说得对。而且,牵扯纪委,怕是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咱们镇,还是以稳定为重。”

祁同伟坐下,身体微微前倾:“两位领导的考虑,我理解。但这次问题金额巨大,时间跨度长,群众怨气很深。如果只是内部清查,恐怕难以服众。引入外部力量,特别是纪委和县里专家,正是为了保证清查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给群众一个彻底的交代。”

他加重了语气:“这是上级对我们工作的要求,也是我们赢得群众信任的唯一途径。”

周启年和马振邦对视一眼,眉毛几不可察地动了动。

孙明清了清嗓子,试图缓和:“祁书记说得也有道理。不过,祁书记,有些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是您之前提到的那个‘王二狗’,这条线,水不浅。当年他跟县里一些人走得很近,清查如果触碰太深,可能会……”

付坤在孙明话音未落时,突然插话,声音压得很低,带着警告的意味:“祁书记,有些事,不是我们想碰就能碰的。”

他身体向后靠,端起水杯,遮住了部分脸。

祁同伟迎向付坤:“张所长,正因为有阻力,才更需要我们迎难而上。如果因为顾忌,就让问题继续拖下去,那才是真正的失职。我相信,只要我们依法依规,县委县政府会支持我们。”

周启年手指在桌上重重一叩。

他沉吟片刻,抬头:“这样吧,清查小组的事,原则上同意。不过,县里专家暂缓,先从镇里抽调人员,内部消化。至于纪委,可以先参与指导,具体清查工作,由党政办和财政所为主。清查范围,初期先限定在近五年的账目,有了初步结果,再考虑是否扩大。”

他看向祁同伟:“同伟同志,这个方案,你觉得如何?”

这方案看似折中,实则釜底抽薪。周启年将纪委边缘化,推迟专家介入,限定范围,主导权则交给了他首接控制的党政办和财政所。

祁同伟清楚,这是对方的第一个反制。

他没有立刻回答,拿起桌上的笔,在纸上轻轻画了个圈。

“书记的考虑,确实稳妥。”祁同伟放下笔,目光掠过周启年和马振邦,落在孙明和付坤脸上。

“不过,既然要清查,就要清到底。这是对党和人民的承诺,也是对大塘镇长远发展的负责。我同意由党政办和财政所主导具体清查工作,但有几个细节,我觉得需要明确。”

周启年手指轻敲桌面两下,示意他继续。

“第一,清查小组的组长,我建议由我兼任,首接向党委会负责。”祁同伟抛出要求,“这样能更好协调资源,确保清查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避免信息传递偏差。党政办和财政所作为执行部门,也能更好发挥专业优势,而不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会议室里再次安静。

孙明握着水杯的手指微微收紧。

付坤身体向后靠得更深。

周启年和马振邦目光交错,显然没料到祁同伟会如此首接。

“同伟同志,你刚来,对镇里情况还需要熟悉。”马振邦先开了口,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僵硬,“组长一职,责任重大。由你兼任,怕会影响你其他分管工作的精力。我看,还是由党政办主任或财政所所长担任比较合适,你作为党委副书记,宏观指导协调,也是一样的。”

“镇长说得没错,责任确实重大。”祁同伟不退让,“正因责任重大,才更需要有人亲自抓。我分管的工作,与红旗工业园遗留问题息息相关,兼任组长,反而能更高效推动。精力问题,我会合理安排,确保两不耽误。我相信,在座各位领导,都会支持我把这项工作做好。”

这话堵死了马振邦。

周启年手指再次敲击桌面。

“同伟同志的积极性,我们都看在眼里。”周启年缓缓开口,“不过,清查小组组长人选,需慎重。这样吧,我们先讨论清查工作的具体流程和目标。比如,清查出的账目,如何向群众公开?清查结果,如何处理?”

他巧妙地避开人选,试图转移话题。

祁同伟没有上当:“书记,清查小组的负责人,首接关系到清查的力度和公信力。既然要给群众一个交代,就必须确保清查过程透明,结果公正。所以我坚持,由我兼任组长,首接向党委会汇报,并定期向全镇干部群众公布清查进度和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化解群众怨气,重建信任。”

他把“公信力”和“群众信任”这两顶大帽子扣了上去。

孙明轻咳一声,又想打圆场:“祁书记这想法,出发点是好的。但向全镇干部群众公开……步子是不是太大了?万一清查过程中出现什么状况,或者结果不如预期,反而会引起更大波动。我们还是稳扎稳打,先内部清查,再逐步公开。”

“孙副镇长,请问‘不如预期’是什么意思?”祁同伟目光转向孙明,语气陡然锐利,“难道我们做清查,还预设了什么‘预期’吗?清查就是实事求是,有什么查什么,查到什么公开什么。如果连公开的勇气都没有,又何谈解决问题?群众要的不是‘预期’,是真相和公平。”

孙明脸色一僵,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付坤放下了水杯,身体前倾,声音低沉:“祁书记,有些事,公开是要付出代价的。那些老百姓,一听风就是雨,容易被煽动。万一他们闹起来,发生什么群体性事件,谁来负责?咱们镇里,可经不起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