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看着屏幕上的数字,脸上的喜悦瞬间凝固,像是被兜头浇了一盆冰水。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安慰的话,却发现任何语言在此刻都显得苍白无力。他太清楚许焕为了这个目标付出了多少,也太清楚这场高烧对她意味着什么。巨大的心疼和无力感瞬间攫住了他。
“怎么会……” 王巍的声音哽住了,他看着许焕平静得可怕的脸,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疼得喘不过气。他想起她在病房里那番血泪控诉,想起她最后那句“我的命由我,不由天”的宣言,此刻却像被命运无情地嘲弄。
“发烧影响的,尤其是理综,脑子完全是糊的。”许焕的语气平淡得像在陈述别人的事情,“三西十分……差不多就是这个差距。”
校领导办公室。老李(班主任)和年级主任看着许焕的成绩单,都惋惜地连连叹气。
“许焕啊,太可惜了!你这实力,正常发挥,清北不敢说,县状元必是咱们一中囊中之物呀” 年级主任痛心疾首。
“复读吧!”老李推了推眼镜,许焕如果复读,明年理科状元就稳落县一中了,他语气恳切,“以你的基础和这股韧劲,复读一年,明年绝对能冲上去!学校会给你最好的资源和照顾!”
复读?
这两个字像重锤敲在许焕心上。她沉默地看着窗外。县一中熟悉的操场,高三楼压抑的窗口,食堂深夜的孤灯……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那些枯燥、疲惫、高压到窒息的日日夜夜,如同潮水般涌来。手腕上的手表滴答作响,提醒着她流逝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她己经快要20岁,她比同届同学大两岁。
这个曾经被王巍安慰说“不是污点”的事实,此刻却成了沉甸甸的砝码。再来一年?意味着她要看着同届的伙伴在大学里开启新生活,而自己却要回到原点,重新投入那炼狱般的题海?意味着爷爷奶奶又要多提心吊胆一年?意味着她还要在这个承载了太多艰辛记忆的地方,再煎熬三百多个日夜?
更重要的是,那份心气。高考这场仗,她拼尽了全力,甚至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她把自己所有的意志、所有的能量都燃烧殆尽了。她不怕苦,不怕累,但她清晰地感觉到,内心深处那股支撑她走到现在的、一往无前的锐气,在这场高烧和随之而来的分数落差中,被生生折断了。她不确定自己是否还有力气,重新点燃它,再走一遍那荆棘丛生的老路。
“不了,李老师,主任。”许焕抬起头,眼神疲惫却异常清醒,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我不想复读了。”
老李和年级主任还想再劝,但看着许焕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决绝,最终都化为一声长叹。
“那……你有什么打算?这个分数,还是有很多好学校可以选择。”年级主任翻看着报考指南。
许焕的目光在密密麻麻的学校名单上扫过。首都医科大学、清华医学院……那些曾经魂牵梦绕的名字,此刻变得无比遥远和刺眼。她强迫自己移开视线。
“老师,有什么……比较务实的选择吗?专业前景好一点的。”她的声音有些干涩。学医的梦碎了,但生活还要继续。她需要一个新的支点,一个能让她立足、能让她继续前进的方向。
校领导和老李对视一眼,仔细分析起来。“你的理科底子非常好,思维逻辑强。近几年,电子信息、计算机这些专业非常热门,就业前景广阔,薪资水平高。分数也匹配……” 老李指着指南上的一所学校,“比如厦大,它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实力很强,而且厦门是经济特区,环境好,发展机会多。你的分数报这个,把握很大。”
厦门。大海。电子信息。
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专业。与救死扶伤的白大褂南辕北辙。许焕的心像被什么东西堵着,闷得难受。但“务实”、“前景好”、“国家重点学科”这些词,像冰冷的现实之手,推着她做出选择。
她沉默了很久,久到办公室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最终,她拿起笔,在志愿表上,极其缓慢、却又无比坚定地,在第一志愿栏写下了:
厦门大学 - 电子信息类(电子科学与技术)
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像一声沉重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