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解决鹿生病的问题,院子里的生活暂时恢复了平静。王盛天意识到,大家不能光为了生计忙碌,还得丰富精神生活。这天,他把院子里的几个代表召集到一起,有何雨柱、刘彩霞、阎埠贵等人,商量拓展文化活动的事儿。
王盛天率先开口:“各位,咱们院子最近发展得还不错,但我觉得咱们的文化生活还是有些单调。我想拓展一下咱们院子里的文化活动,大家有什么想法?”
何雨柱挠挠头说:“王大哥,你这想法好啊!咱可以搞点热闹的,像唱戏啥的,那多有意思。”
刘彩霞白了他一眼:“唱戏?你会啊?咱得整点大家都能参与的。”
阎埠贵推了推眼镜,慢悠悠地说:“我觉得可以搞一些有文化底蕴的活动,比如诗词朗诵之类的。”
大家一听,都觉得不太合适,这对于大多数没多少文化的邻居来说太难了。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赵大爷说话了。赵大爷是院子里的老住户,平时就喜欢琢磨些传统手艺,他说:“我觉得咱们可以学学剪纸、捏面人这些传统技艺,既好玩,又能把老祖宗的手艺传下去。”
王盛天眼睛一亮:“赵大爷,您这主意好!这些传统技艺不仅有趣,还能让孩子们也参与进来,了解咱们的传统文化。”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大家开始讨论具体的实施计划。
王盛天说:“那咱们得先找个会这些手艺的人来教大家,赵大爷,您有认识的人不?”
赵大爷想了想说:“我倒是认识一个,隔壁胡同的李婆婆,她剪纸那手艺,在这一片儿可出名了,捏面人也厉害着呢。”
“那太好了,我这就去请李婆婆。”王盛天说完,就起身往隔壁胡同走去。
到了李婆婆家,王盛天说明了来意。李婆婆笑着说:“盛天啊,你这想法好,传承这些手艺是好事,我乐意帮忙。”
王盛天高兴地把李婆婆请回了院子。院子里的大人小孩听说要学剪纸和捏面人,都围了过来。
李婆婆拿出自已的剪纸工具,对大家说:“孩子们,大人们,咱们先从剪纸开始。这剪纸啊,讲究个心灵手巧,大家别着急,慢慢来。”
说着,李婆婆拿起一张红纸,三两下就剪出了一个漂亮的窗花。大家都惊叹不已。
何雨柱看着窗花,对李婆婆说:“婆婆,您这手太巧了,我这笨手笨脚的,能学会不?”
李婆婆笑着说:“柱子啊,只要你有心,肯定能学会。来,大家先跟着我折一下纸。”
孩子们都兴奋地跟着李婆婆折纸,大人们也都认真地学着。刘光福小声对王盛天说:“王大哥,这还挺有意思呢,比我想象的好玩。”
王盛天笑着说:“是吧,等你学会了,也能剪出好看的图案。”
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小插曲。棒梗一开始不太认真,觉得这是小孩子玩的。王盛天看到后,走过去对他说:“棒梗,这剪纸可不只是玩,这是一门手艺,也是咱们的文化。你好好学,以后也能有个一技之长。”
棒梗撇撇嘴说:“这有什么用啊?又不能当饭吃。”
王盛天严肃地说:“怎么没用?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学好了,说不定以后还能靠这个赚钱呢。而且,这能让你懂得珍惜咱们的传统文化。”
棒梗听了,觉得有道理,便认真起来。
秦淮茹在一旁看着,对王盛天说:“王大哥,你真有办法,这孩子就听你的。”
王盛天看了她一眼说:“孩子得好好引导,不能走歪路。”
经过几天的学习,大家都有了不小的进步。有的孩子剪出了可爱的小动物,大人们也剪出了各种花样的窗花。
刘彩霞拿着自已剪的窗花,高兴地说:“嘿,你还别说,这剪出来还真好看。我得贴在窗户上,过年都不用买窗花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这时,王盛天说:“这剪纸大家学得都不错,接下来咱们可以学学捏面人了。这捏面人更有趣,可以捏出各种人物和故事呢。”
李婆婆也笑着说:“是啊,捏面人得更细心些,我先给大家示范一下。”
李婆婆拿出面团,开始捏起了孙悟空。只见她手指灵活地捏着面团,不一会儿,一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就出现在大家眼前。
孩子们都兴奋地叫了起来:“哇,孙悟空!太像了!”
阎埠贵看着李婆婆捏面人,对自已的儿子们说:“你们好好学,这也是一门学问呢。”
阎解成点点头说:“爸,我知道了,这可比算账有意思多了。”
在学习捏面人的过程中,大家发挥自已的想象,捏出了各种各样的造型。有的捏出了自已喜欢的戏曲人物,有的捏出了院子里的邻居。
有个小孩捏了一个王盛天的面人,拿着对王盛天说:“王叔叔,你看,这是你,我捏得像不像?”
王盛天笑着说:“像,真像!你这小手真巧啊。”
随着文化活动的开展,院子里的气氛更加热闹和融洽。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新的乐趣和寄托。而且,通过这些活动,院子里的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大人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亲密。
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大家对剪纸和捏面人太热情,材料开始不够用了。而且,院子里的场地也有些拥挤,不太方便大家活动。
王盛天又把大家召集起来,商量解决办法。何雨柱说:“王大哥,这材料不够了,咱们可以自已做啊。纸的话,可以找些旧报纸啥的代替,面团咱们可以自已和。”
王盛天点点头说:“柱子,你这办法可行。那场地怎么办?咱们院子现在太挤了。”
刘光天想了想说:“咱们可以在院子外面找个空地啊,收拾一下,就能用了。”
大家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开始行动起来。有人去收集旧报纸,有人准备和面的材料,王盛天则带着几个年轻人去收拾院子外面的空地。
在收拾空地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空地上有不少垃圾和杂物,清理起来很费劲。而且,空地周围的邻居有些不太乐意,觉得会吵到他们。
王盛天找到周围的邻居,耐心地解释:“各位街坊,我们就是想在这空地上搞点文化活动,教孩子们和大人们一些传统手艺,不会太吵的,希望大家能理解。”
一位姓张的邻居说:“你们搞活动我们不反对,但是别弄得太乱,影响我们休息。”
王盛天连忙说:“您放心,我们会注意的,活动结束后,我们会把场地收拾干净。”
经过一番努力,空地收拾好了,材料也准备充足了。文化活动继续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在一次剪纸活动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是一位学校的老师,姓林。林老师听说院子里在搞传统技艺的学习活动,很感兴趣,就过来看看。
林老师看到孩子们认真剪纸的样子,很是欣慰。她对王盛天说:“你们这活动真不错,现在很多孩子都不了解传统文化了,你们这样做很有意义。”
王盛天笑着说:“林老师,我们就是想让孩子们多接触这些,不能让老祖宗的东西失传了。”
林老师说:“我觉得你们可以和学校合作,把这些传统技艺带到学校里去,让更多的孩子学习。”
王盛天听了,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他和院子里的人商量后,决定和林老师所在的学校合作,定期去学校教孩子们剪纸和捏面人。
这一合作,不仅让院子里的文化活动影响力更大了,也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学校里,院子里的大人和孩子们成了小老师们,耐心地教同学们剪纸和捏面人。
有个学生对刘光福说:“大哥哥,你们真厉害,能剪出这么漂亮的图案。我以前都不知道还有这么好玩的东西。”
刘光福笑着说:“这只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呢,还有很多好玩的,以后有机会再教你们。”
随着文化活动的拓展,院子里的名声也传了出去。不少其他院子的人都来参观学习。王盛天和院子里的人热情地接待他们,把自已学到的剪纸和捏面人技艺分享给大家。
有一次,一个外院的大妈来学习捏面人,她对李婆婆说:“您这手艺真是绝了,我得好好学学,回去教我们院子里的孩子们。”
李婆婆笑着说:“大家一起学,把这些手艺传下去才好呢。”
在这个过程中,院子里的每个人都收获满满。大家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和友谊。而王盛天也看到了文化活动对于院子发展的重要性,他开始计划着更多的文化活动,让院子里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文化活动的拓展,就像一颗种子,在院子里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让这个院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成为了周围人眼中的文化小天地。大家在这里学习、交流、欢笑,共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美好故事,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着自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