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官迷没想到,这一切竟然都是赵国庆设下的圈套。
王大海自信满满,自以为这是他聪明才智的表现,结果拍拍胸脯对程浩做了承诺。
“浩哥儿,大爷觉得你这么做不太合适。
赵国庆都伤成那样了,你还想着占便宜,这样不行啊,街坊邻居得互相帮衬着。”
“大爷,我可不是想占便宜,只是昨天有人问我周末是否有空,说他们也有宴席,我才想如果赵家办不成宴席,我就去帮那家人。”
程浩并没有完全坦露真心。
他不仅编了个谎,还装起糊涂来。
“这件事我知道了,就这样吧,回去吧,赵家的事情我会处理。”
王大海摇摆不定的步伐仿佛每一步都带着节奏。
他完全没注意到身后程浩脸上原本的憨厚早已变成了另一种表情,同时还朝着他背影啐了一口。
走在路上。
他心里信心大增。
轧钢厂内,我不敌你程中海一筹,但在这院子,无论如何也得赢回一场。
赵家的事,我必须管。
不就是院委会的会议吗?今晚以二大爷的身份,主持一次名为帮扶赵家的大会,看你程中海怎么看。
反击程中海的好时机。
王大海怎么可能放过。
这场院会若如期举行并以他名义主持,将会给程中海添诸多麻烦。
首先是人们的怀疑:作为赵国庆的师父,为何不是他带头组织为赵家援助?
众说纷纭
各路人马纷纷猜测之际,
程中海必定得头疼一段时光。
而这期间,
他就没有多余精神算计程浩。
利用这次机会,
去找一个合适女孩结婚,在秦慧茹还未真正单身前完成自已的婚事。
等婚礼后
就不能再继续负担起接济赵家的责任。
就算我自已肯
新婚夫人也不一定愿意。
如此
也等于跳出了程中海布置好的陷阱。
转身向着饭堂走去
程浩心情畅快地哼起了小曲。
"东方红,太阳升..."
边走路。
边轻歌曼舞,很快到达食堂,得知了一些发生的事情:比如有几位高层对这情况很不满
程浩被扣除月薪中的五十元等事件。
这跟他没关系
也不想理会。
那被扣的钱,以后要找程中海索要回。
照书上说,今天晚上召开的援助赵家的院大会
程中海将会要求程浩接济赵家
,包括钱款还有饭菜之类物资。
自已已经被扣除了五十元
,怎么还能再去提供支持
?
这样就有一个理由反驳他的要求了。
这第一招。
此外。
他自已不想参与
,却被程中海用七级工匠的身份威逼,
饭堂正副主任也清楚当时的情况
即便心中不悦。
也不能怪在自已头上,有因才有果。
事情出了岔子
,您去找责任人。
预料中正副主任可能去质问程中海。
那可真是一场好看的戏剧了。
直到午后六时。
由于今日没有接待事宜
傻柱和同事们正常下班
,一路聊起了赵国庆重伤瘫痪的最新情况,回到了大院子内。
进门前。
特意向对面的赵家看去。
屋里黑暗无光
。
程浩揣测赵奶奶和秦慧茹此刻应在医院陪着昏迷的赵国庆
,如此大的不幸不会轻易离开照料之任。
院子里邻里都在关注赵家的事情。
都尽量远离纷扰以免牵涉太深
..这些年内
程中海主持过多次为救助赵家捐款物品
,理由是赵家日子过不富裕。
如今变成了需要床上护理
的植物人,他定会有更多借口动员大家再次支持和资助赵家。
无论捐款金额多少。
关键是令人烦恼。
院子里也有几家比赵家过得更贫困的家庭
。
如不是畏惧程中海的权威
早就掀桌反抗了。
也许是闻听声音。
或是等待着他。
推开房门时。
邻居大妈抱着邻家女婴走了过来。
哪怕他未为人父也察觉出了这异常。
这阿姨十分宠爱这名小孩。
也感到不可思议
..明明无法产子明明知道自已最终的悲惨命运明明易夫妇有能
“三哥也是这么说的,二姐,没事的话,我先回屋去了,被扣了五十块钱,下个月和下下个月该怎么活呀。” 这话是专门说给二姐听的。
之前,
小华一直以为二姐什么都不知道,是个任劳任怨,在家中默默无闻的妇人。
刚才的试探,
让他确认了一个事实。
赵明涛做的事情,二姐不可能全都不知道。
幸好,现在的自已不再是之前的那个无知的小华。
现在有了书。
一本书在手,
一切皆有可能。
回到屋里。
吃饭。
洗碗。
终于盼到了晚上八点。
自从设立了管事大叔制度以来,院内凡是开会,时间都通常选在晚上八点。
时钟刚过八点。
小华便推门走出去了。
眼前的景象。
顿时令他愣住了。
空荡荡一片。
不要说是开会,就连那三位管事的大叔用来坐的凳子和放茶缸的桌子都不见了。
再一打听。
哎呦!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赵明涛刚才进院的时候,正好遇到出门遛弯的刘海洋,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或许刘海洋就是为了炫耀,于是通知了赵明涛,说是今晚八点,他会召集全院的大爷大妈们商量一下张大伯家的事情。
真是智商不行。
赵明涛灵机一动,告诉刘海洋,既然为张大伯开会,是不是等所有张家人到场了再讨论更为妥当,并提醒说张老夫人和儿媳张小梅还在医院照顾患者,晚上没吃饭。
所以刘海洋把会议时间改到次日的晚上。
换成以前的小华,
一定会不同意赵明涛的说法。
而刘海洋却被唬得服服帖帖,决定等张建东回四合院之后再召开会议,并且张老夫人以及张小梅都到场再进行讨论。
把希望寄托在像刘海洋这样的人身上实在是不明智的选择。
看来还真是高看了这些官迷。
如果能把争夺老大位置的那点力气放到实处也不至于被赵明涛压榨成这般模样。
小华想哭。
他发觉对抗赵明涛只能靠自已。
看了一眼旁边的赵家,转身回了自已的小屋,
读书。
求知。
找钥匙打开了抽屉中的那本书,
《情满四合院》这几个字跃入了小华的眼帘。
他下了决定,要模仿古时刻苦之人,
努力阅读第五、六部分的内容。
书中讲了在1966年棒梗带妹妹们偷许大发鸡,被发现后的场景。
看着偷鸡后孩子们的欢笑声,
本想揭露此事,但由于他看到秦小菊为难的样子,并想到炖的那只鸡是他从轧钢厂食堂弄来的,
比较之下他还是放弃举报选择承认。
这件事情最终使他和许大发之间产生了摩擦。
让小华惊讶的不是这节的内容,
反倒是上面记载的年份,
书的第一篇章时间是1961年起,而一直到第四部分都主要描写的是张建东在轧钢厂事故导致残疾的事,
接着又详细地记录了赵明涛的养老金算盘以及把主意放在了自已身上的故事,
然而第五章竟跳到了1966年,
在这段时间内的故事没有说明。
而且第五章开头有一行用圆珠笔写的注释:
“鉴于和谐缘故前几篇章的内容全部被修改,第五章成为新的开端。”
这一段话搞得小华一头雾水,
眨眨眼,用力晃了摇脑。
继续专注地看着手中的书卷。
“小伙计,你敢私藏公物酱油啊!?”
随后是一丝不苟的呼吸音。
转眼间小华已进入梦乡,
另一边,
在紧挨着的屋子内。
赵明涛夫妻二人。
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面色都不好看。
似乎像是遭遇了重大挫折一般。
辛辛苦苦培养的养老计划因为张建东的瘫痪完全破碎,
原本双方互利互惠的合作也成了现在无法摆脱的责任。
没有张建东为自已的老年生活保障的赵夫妇现在必须去承担起伺候他的义务,
并且不得不处理那些琐碎不堪的任务。
这绝对不是一个理想的情景。
面对这种情况,
两人同时想到同样的事情,瘫痪在家的张建东如果去世也许是一个好的出路。
如果没了,至少会有一些补偿和职位的延续。
可问题是,
他没死,而是变成了瘫疾,反而牵绊住了一系列原本的计划。
而更大的问题是这次事故是张建东与三毛子他们一夜 所引发的,当时旁边看麻将的就是刘呆呆。
无论是任何时候发生这样的事情厂子里必然会深入追究事情原因。
她们这帮老太太,坐在一起闲扯淡的时候,不是聊哪个媳妇受不了丈夫的家庭暴力离家出走了,就是某某家的男人一醉酒就把媳妇打得鼻青脸肿。
如果王丽霞真要走了的话,李家的家庭重担就全都压在了李张氏身上。
好吃懒做这么多年,突然让李张氏干活养家简直是要她的命。
这时候才意识到,王丽霞的重要性。
李家现在是离不开王丽霞,不是王丽霞离不开李家了,两人的地位关系一下子反转过来。
曾经高高在上的李张氏开始意识到王丽霞对于维持这个家庭的重要作用,态度也微妙地发生了变化,开始试着以平等的态度来看待这段关系。
毕竟,李家不再是以前那个可以依靠的李家了。
为了保住家中的顶梁柱王丽霞,她开始主动和王丽霞沟通,希望能让她留在家中继续支撑李家。
李张氏意识到,在享受的时候王丽霞不在身边,到了困难时期才想起来王丽霞的重要性,这样的心态转变显然是必要的。
于是决定和颜悦色地说出一些温暖的话来缓和关系。
“丽霞,你看这医院的事,妈守在这就行了。”
王丽霞有些迟疑,“我在这里,您老人家休息会儿吧。”
“哎呀,不用,不用,”李张氏摆手说道,语气变得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