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东旭这状况你也辛苦了这么久了,家里还有那么多事需要你处理。
我这把老骨头能撑得住,你还是先回去看看孩子们吧。”
这话说得很到位,李张氏接着往下说,故意带些哀叹的声音:“东旭现在的状态,我心里有数啊!这一辈子就算完了,活下去也是累赘啊。”
她停了停,目光慈祥地看着王丽霞。
“李家已不再是之前那个可以依靠的家,你的青春年华还在,不要把自已耗死在这里了。
你还这么年轻啊。”
王丽霞心中一阵复杂。
这些话她并非第一次想到,如果丈夫真的去世了,那她就成了一个寡妇,虽然名声不好听,但至少不必面对眼前无尽的照顾与煎熬。
“您是担心我受不了?”她的声音有些哽咽,眼圈微红。
“我不希望东旭就这么没了……”
李张氏叹了口气,眼神变得复杂。
“这些年你过得不容易啊,结婚的第二天就为家奔波,洗衣服做饭,我没指望你能享多少福。
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和东旭一起分担家庭重担的人,你虽然不识字,但是勤劳节俭。”
听到这,王丽霞有些动摇,但她知道自已不能轻易放弃责任。
“您也知道我对李家的感情很深,东旭如果醒了还需要很多照料呢。”
“我知道你是一个讲情义的人,所以妈也不会逼你做什么不愿意做的事。”李张氏柔声道,“但人生总有取舍的时候。
现在的情形你应该明白,咱们李家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个李家了。”
这番推心置腹的话,令王丽霞更加犹豫不决。
李张氏继续说道:
“妈也不愿意看到你一个人这么累,如果真的觉得太累了,咱们就好聚好散。”
王丽霞陷入了沉思,脸上充满了矛盾和不安。
李桂芬站在病房里,眼眶微红地说道:“身为振华的妈妈,我的期望其实很简单,就想看着振华和几个孩子健健康康, 安安。
等孩子们长大后,结婚的结婚,出嫁的出嫁,一生就平静地过去。”她说着,似乎也被自已编织的美好愿景所感动,“谁知道会遇到这种事情呢。”
李桂芬这话说得情真意切,但其中也不免有些虚构的成分。
然而正是这种真假参半的情感,让她更加动人。
她知道如何把握人心中最柔弱的部分。
医生的警告仍然在耳旁回响:“如果今晚振华能醒来,他还可能保住基本的生活能力;否则,就是一辈子躺在这里,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李桂芬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已的声音显得坚定而充满同情。
多年来的生活经验告诉李桂芬,在这些场合要善于表达真心,哪怕只有一点点真实情感在里面。
毕竟,对于一个在城里住了多年的寡妇来说,这种场合并不算复杂。
杨秋萍自尊心强,总是尽力保持自已在外人面前的美好形象。
因此,对杨秋萍来说,赞美往往比指责更有力量。
“秋萍啊,妈对不起你了,妈一直以来误解了你,振华现在无论能不能醒来,都是贾家的沉重负担,妈不可能因为私心就要求你杨秋萍为了贾家付出更多,这对你是不公平的。”
看到杨秋萍眼中的泪光,李桂芬心里清楚,接下来就要说到核心话题,谈她的去留。
此刻,周围还有许多人,包括医生、护士和一些家属在场,这些话语不仅是在说给杨秋萍听,也是想赢得围观者们的认同。
树立起不愿让杨秋萍再受拖累的良好印象,以此进一步左右她的选择。
“今天妈妈决定做个自私的选择。
你和振华的事情,妈妈说了算。
找个时机,带你们去领离婚证明。”她的表情认真,仿佛这一刻是她内心真实的决绝。
周围的人群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
李桂芬明白在这种氛围下发表言论的重要性。
必须在大家散去前抓住这个机会。
“孩子们中你带走谁?小豆芽还太小,暂时离不开你这个妈妈。
其他的孩子,你要是不舍就带你走,如果觉得负担不起留下便是,我一定不会让他吃亏的。”
尽管这番安排听起来合理且充满了母爱,然而杨秋萍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寻常,却无法具体说清。
以前李桂芬一直是偏心儿子的类型,并对她百般刁难,而现在突然愿意让步。
接着更是提出了让杨秋萍改嫁的具体人选:“你就嫁给隔壁的何柱子吧,这些年我一直看出他对你是有心的。
东华的事情他肯定也是开心的吧……”提到傻柱,让原本心情忐忑不安的杨秋萍更为局促,心想:难道自已的内心秘密早就被看穿?
“我和柱子真没关系,都是那些人胡言乱语的。”柱子为了她一直没有结婚这个谣言流传很广。
这谣言是谁造的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对此坚信不疑,甚至柱子为了她的事还和自已的家人吵过几次。
其实这一切的源头很可能都是易中海,他当初极力反对儿子迎娶杨秋萍,并安排媒人给寻找合适的女子结婚。
没过多久谣言就满天飞了,称柱子迷恋上了杨秋萍,并不惜牺牲自已终身的幸福。
易中海利用此点劝导李桂芬,若不接纳杨秋萍她就会与柱子成为夫妇……
后来又误导柱子去找媒婆争吵,结果导致他被邻里之间的婚姻顾问列入黑名单。
显然这一切行为背后的策划者正是所谓的‘大爷’。
尽管如此,李桂芬还是坚持自已所认为:“不信你问他去吧,你俩的故事中他也有一席之地。”
询问易中海有用吗?
他总是为老而不朽的事业而奋斗。
目前身处医院里的贾一家已经彻底被易氏遗弃了。
之前贾家尚有价值之时,易中海常关心问候,但如今瘫痪后的儿子已毫无用武之地。
他故意选择忽略这件事。
他既不送来食物亦不肯派人来看望,甚至连几句宽慰的话都没有说。
可见他在心理层面对贾一家已失去应有的尊重。
没有了支柱易大爷支撑,一切便分崩离析。
贾家今后该如何存活呢?面对儿子伤后需照料的家庭,还有数名嗷嗷待哺
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没人愿意去做。
为了摆脱贾家人这种纠缠不清的关系,赵大海试图通过对付贾张氏,却发现自已根本无法轻松实现目标。
眼见一场狗咬狗的争斗,邻居们却显得格外高兴。
选择作壁上观似乎是大家共同的策略。
关键时刻,只能指望刘大茂。
不同于那些邻居,刘大茂作为一个真正的坏蛋,在过去几年吃了不少易中海与聋老太太不公平对待的暗亏,一直寻找着反击的机会。
如今机会就在眼前,无论如何不能放过。
看着那些不敢发言还在装无辜的人们,刘大茂心生蔑视之情。
一个个平日看起来像个人物,实际上却都是一群懦夫。
不管那么多,他决心采取行动。
“我刚上完厕所时,听见一大爷在吩咐柱子,让他送饭给贾张氏。”
话锋一转,充满讽刺:
“确实高招,这玉米窝头加上凉开水,绝对是一绝。
贾东旭要是吃了你的窝窝头喝了白开水,肯定马上精神去轧钢厂报到。”
赵大海的脸一阵发热。
尽管未受 伤害,但他却有种被打耳光的感觉。
无可奈何之下。
还能辩解些什么。
自相矛盾只会让人更瞧不起。
他也找不出理由来反驳;毕竟不可能当众说明事情的 ,即自已算计了别人,却被反计算了。
赵大海转向聋老太太寻求帮助。
聋老太太手里的拐杖重重地点了两下地面,场面立刻变得安静,连刘大茂也不例外。
大家并非出于恐惧,而是因为她的年龄在那里放着,万一因此气出了什么好歹,那麻烦事可就大了。
大家散开了。
至少现在目睹了赵大海翻脸的这一幕。
……
傻柱被保卫科带离了院子,当他看到熟悉的工作室——也就是食堂厨房时——一颗悬在半空的心终于落下。
并不是因为他做了错事,而是由于他们叫他去轧钢厂为加班的人做晚餐。
这次的任务和贾东旭有关。
贾东旭出事,最理想的状况可能是他从此卧床,否则就是成为没有知觉的活人。
即使没有致使人死亡,也足以构成严重事件。
因此,轧钢厂成立了以厂党委书记为组长,厂长与厂工会主席担任组员的事故调查小组,由主管生产安全的副厂长李明全权负责。
配合保卫科,李明快速召集与事故相关的关键员工。
事实是这项工作并没有费太大力气。
因为就在事故之后不久,“少根茎”就散播开来,关于当天贾东旭和其他几个工人一起打着煤油灯火熬夜斗地主的情况。
从领导层直到基层员工,全都听说了这个新闻,并知道详情经过。
追本溯源。
李明率领保卫处人员一举抓获了仍在与朋友们商议如何结成统一阵线,逃避责任的几人。
本来跟傻柱没啥瓜葛。
可是不知为什么李副厂长忽然有了一个念头,或许是要强调共同面对困难的意义。
他询问保卫队成员,是否有什么具体需求。
保卫队队员纷纷表示喜欢傻柱所做的菜品,希望能专门为这些值班的人准备一顿 。
获得首肯。
保卫部门派人将傻柱接到轧钢厂。
知晓原因后的傻柱,几乎气昏,明明说只是做饭,却在易中海面前以配合调查作为名目,搞得他自已路上一直在忐忑,回顾以往的一切行为是否有可能触法。
最后发现是一出乌龙。
他也不敢多言。
理智的人不会与保卫队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