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华啊,你们家是拿洗脚的桶来洗菜吗?”
贾东旭实在是受不了了,虽然他母亲不是很在意这些事情,但这已经超越他的底线了。
“没有啊,我家的桶长得都很类似,很多很多的那种,” 陈碧华避重就轻地答着,在乡间这种事并不罕见。
年初一,下午时间,贾东旭便独自一人在村子里徘徊不定,有想要逃离的打算但却未能成功。
初二,贾东旭早早出门,尽管他感受到众目睽睽,心中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但具体是什么他说不上来,加上没有长途车,他依然逃脱未果。
最终等到初三清晨,他如释重负的感觉再次看到蓝天一般高兴。见到妻子身上背着个庞大的包裹时,终于展露笑容,疾步走出村落,决心从此不再回到这里。
其实那个李无为也只不过表面上看起来风轻云淡罢了,城市毕竟还是比农村舒服得多。
话又说回来, 李无为待在自已小院内悠闲过了两 逸时光,这其间仅一次短暂外出,家里面的一切他都不缺少,春节时候就应该安逸休息。
秦淮茹忙着将家中打理一番,并带着不宜存放的一些节礼前往四合院。
“大哥,我们该回家了,我还要用缝纫机制作一些衣服呢。” “你就这辛苦的性格,好吧,咱们回家吃晚膳。”
李无为起身整理衣帽然后推车走出院门。待秦淮茹关好院门,肩背行李坐到了自行车后座。二人迅速消失于巷尾。
“哟,你们俩可算回来了!没有你小子这年都缺了不少热闹呢!”阎埠贵并未出外走动探亲,这样花费太大,便一直在家中度过。
“三叔,幸亏遇上您了,年三十那晚我并不在家,您就帮我写些对联再帮我张贴上去,绝不亏待您。”他家中仅仅有两扇大门:一处用于做饭另一扇正对着院口,并未需要往室内们上贴对联。
“当然可以,我马上拿着工具就跟你去。”
阎埠贵推了推鼻梁上的镜框,心思想了解这个年轻人又带回哪些宝贝。“哎呀对了!三叔!你可有遇见我东旭哥回来?”
李无为不经意间问了一句,纯粹出于关心。
“噢!按理还没归。我都没看到他人,你要知晓贾张氏这老妇独守过年,很是清冷。她想要跟隔壁老何合伙过日子一起吃饭都被拒绝。”
阎埠贵眉飞色舞,仿佛在诉说一件趣闻逸事。
“老何当初确实想接近贾张氏,比如一起看电影之类的?”李无为之表现出一副惊诧模样问道,这种搭配令人意想不到。
“也不尽然啊,终究也没成为真的嘛,”
对此阎埠贵回答的有些遮掩,那些都是老掉牙之事,他不愿意将何大清牵连进去得罪人家。
“这事儿,我明了了。”
依李无为猜测应该是决定性时刻时何大清胆小怕事选择撤离,贾张氏即便是寡居者,但在他们那儿也属地位不高的人了。这对何大清的家庭来说几乎没有吸引力。
这时,一个人走上前:“这不是李无为吗,你怎么把秦淮茹也带回啦。”
“刚才我还念叨着你呢,没想到这么快就回来了,这回家一趟放了东西,出来走走啊。”
大妈们一看到李无为回来,连忙过来打起了招呼。“是啊,我回家把春联一贴就出来了。”
李无为挥挥手,友谊天长地久,不管什么年龄段都能交朋友。
于是,阎埠贵提着帆布包跟着李无为往院子后面走去。靠着写对联,他最近可是挣了不少零花钱。
李无为骑着自行车回到中院,自行车后座上放着一个大包,秦淮茹手里也拎了一个包,格外显眼。
“春节快乐啊,贾张氏。”
李无为笑着挥了挥手,毕竟过春节嘛,总该有些喜庆的气息吧。
“有什么可得意的,等我们家东旭和媳妇回来也有好东西呢。”贾张氏站在自家门口,喃喃自语,并没有走出来。
李无为想到脚下穿的鞋还可以撑一阵,就没继续调侃她。说起来也是奇怪,明明不是他去骗人,而是要感化贾张氏的。
很快,到了后院,二大妈他们也纷纷出来打招呼,只是没见到许姐的身影。
“李无为,你这两天不在,许家搬走了,凤玲那孩子还想念着你,说是会回来看你的。”二大妈想着后院虽然少了些人,但也即将搬进新邻居,也算好事一桩。
“唉,那孩子确实让人疼爱。”
李无为心想,或许许凤玲会记住他这位难忘记的大哥哥。
这时,秦淮茹上去开了门,阎埠贵麻利地帮忙把东西提了进去,感觉分量还挺重的。
“李无为,你们忙你们的,我在桌上写字给你挑两副好的对联,不会重复院里的样式。”
阎埠贵放下帆布包,拿出剪裁好的红纸、毛笔和墨水,毕竟身为小学教师,文化素质自然不在话下。
“淮茹,给三大爷拿两个梨和一些果脯吧。”
李无为原本想给他泡杯茶,但由于两天没在家,家里已经没热水了。“好嘞!”
秦淮茹打开桌子上的包袱,拿出里面的东西展示,本就为了让大家看到无需隐瞒。阎埠贵一看里面装满了各种好货:一只鸡、很多野味、两个梨以及一些果脯,这些都是院里别人不舍得买的水果。此外还有一大包花生——花生如今价格不菲,即便带壳的都要五毛钱一斤;还有至少有五斤重的一块腊肉以及许多鸡蛋。
阎埠贵估算一下,至少值二十块钱的好货。
“给,三大爷。”
秦淮茹取出两个梨子和一小包果脯递给阎埠贵,收拾好了东西开始准备缝制衣物。而阎埠贵笑着写下两副对联后,又和李无为一起贴到大门两侧,以免被贾张氏拿来做文章,这个时代对于后嗣的看重非常强烈,即使再有能力,再多财富,若是绝后,一切都是白忙活。
“咋一点动静都没有?我家秦淮茹也怀孕了。贾张氏,你手工活一流,能帮我孩子做几双小鞋吗?咱们可是在一个团结的大院里,邻居间互相帮忙才是硬道理。”
李无为忽然想到这一茬,单是用缝纫机做衣服不够,还得考虑鞋子的问题。外面买不到合适的,都是大家自给自足。
“ 嘛非得给你家孩子做鞋?”
贾张氏有点蒙,这讲理吗?这不是明抢是什么?
李无为微笑着道:“我家秦淮茹现在学会了使用缝纫机,你家碧华会用吗?我还学会了这项技能,在外面学缝纫机可是要学费的。
这么着,用鞋子来换教程吧。我勉强答应教你儿媳缝纫技术,这交易挺公平,对吧。”
旁边几位大婶见状,纷纷帮腔劝贾张氏加入。这不仅关系一家人的福祉,更关乎整个院子的和睦。“贾张氏,机会难得呀,这可是技术活啊。”
“是呀,那缝纫机多珍贵,总不至于白白闲置吧。”
恰好老二家大娘从后面进来:“李无为,刚刚我看到秦淮茹已经开始动手做童装了,小小的衣服看着真是吉祥呢。”
贾张氏略感难堪地问道:“你要多少双小孩的鞋啊?”李无为知道贾张氏肯定无法抗拒这样的提议,便说道:“嗯……七双小孩的鞋加上我和秦淮茹一人两双大号鞋子,数字‘九’象征长久友谊,怎么样?”
“唉哟,那是得多费点功夫呢。”贾张氏感觉这数量多了一些。虽然小孩的鞋子不大,但是制作却颇为麻烦,特别是鞋底还要额外加层,使之更加舒适柔软。
“不用着急,我这属于预订。小孩穿上鞋子还需要些时日。”
李无为明白,新生儿通常是 鞋子的,一般要到6个月大左右才会真正穿着。
“行吧,我先给东旭找一双合脚的,他俩脚尺寸差不多。至于秦淮茹呢?需要多大号?”她心想反正没有损失什么,自已经常要做鞋子。
“我不太确定尺寸。你就挑一双,回头问秦淮茹具体尺码。”
李无为学起了阎埠贵搓搓手的样子,接受赠品的愉快溢于言表。“那就拜托你了,记住了哦,必须确保我教会碧华如何用缝纫机。”
贾张氏一整年都因未能在春节添置新衣物闷闷不乐。她决心不让刚买的缝纫机变成一个花哨的展示品,它需要得到充分利用。
贾张氏立马转身进屋去找鞋。幸运地刚好有一双刚完成的新制品本打算送东旭,现在不如直接给李无为了,柜子里还有存货。
“李无为,还得说你有手段,贾张氏这抠门的都被你说动。”
“你会用那缝纫机是真的吗?不会在开玩笑?贾张氏可不是个省油的灯。”
院子里的大妈们对于凑热闹可一点也不介意。她们同样能制作鞋子,但让贾张氏充当领头羊去承担压力则意味着其他人就可以在这里尽情聊上一会。
“那自然是真的,我是技术工人,那缝纫机说到底不也是一种机器吗?只是用来给人们利用的而已。我头脑够灵活,一看便会。”
李无为炫耀了一番,便见贾张氏从屋内走出来,手中拿着一双崭新的白色布鞋递给了他。
“咦,那不是贾东旭吗?他也回来了。”
“看他背着大包袱,应该是赚了不少。以后咱们院子里多找些农村的媳妇也不错,不一定非得城市户口。”
李无为回头一看,发现还真是贾东旭,看起来他又瘦了一些,神色也有些憔悴,不过其他倒没什么不同。
“妈,我回来了。”贾东旭面带笑容地说着,目光随即落在李无为以及对方手中的布鞋上。
“妈,你又给李无为送鞋了吧?你怎么这样啊,他根本不是什么好人。”
“东旭,这次可不一样。李无为会使用缝纫机,他答应教你媳妇。所以这鞋我也乐意送给他。” 贾张氏并不认为自已有什么不妥之处。
“他会用缝纫机?”
听到这话,贾东旭有点懵,心里想这怎么突然变了?
“兄弟,要不要去你家看看缝纫机?我们都是在百货大楼买的同款,功能相同。”
李无为只是承诺会教会如何使用缝纫机,但这还不足够,还需要学习怎样量尺寸和剪裁。否则只能修补,无法制作衣物。
贾东旭正想拒绝,但想起自已这次带回了不少好东西,正好让大家看看眼红。“行,李无为,你得让我亲眼看见你会用缝纫机才行,不然你就得把鞋子退还给我。”他穿着一双半旧的鞋子,心中颇为不爽。“放心,我说话算话。”
李无为站起来,还了陈大嫂的凳子之后就跟随着去了贾家。他记不得曾去过这里,周围的大妈们也都跟着一起去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