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倒霉透顶!

他跟着来到中院,叫来蔡全无不打听情况。虽说粮票的问题早晚会出现,但公私合营恐怕马上要开始了。

其实这种情况之前已有端倪,如某家医院已被收归集体所有,但还并未涉及这些临街的店面。“老蔡,你以前做脚夫时给粮店扛过东西吗?”

“扛过,我曾经帮粮店卸货,把一袋面粉扛进仓库放好,可以拿到两分钱,干上大半天能挣七八毛左右。不过这种活计并不常见,每月也就一两次有货来。”

蔡全无干过各式各样的活儿,只要能挣钱,再少他也愿意,算是脚夫中的拼命三郎。

“嗯,明白了,你这可是踏三轮的,一百公里六个馍都够了。有机会尽量多备些粮食!”

李无为推着自行车,他还需要再出门跑一趟。身体健壮的他十来分钟便到达了前门大街街道办事处。

“李无为,今天你怎么来了?”

见到他的是王启年,赶忙过来打招呼。

“我是来问问情况的,为何今天突然买不到粮食了?”

正说着,王启年给他递了支烟,他有点无奈,但还是接了过去并暗自心想,抽完这只再戒烟好了。

“是有状况,你看连李主任和别人都没在这里,不是在开会就是在了解情况。”

王启年稍微犹豫了一下,但是想到李无为其实是街道账房的会计,并不需要隐瞒太多,便直说了。

“之前听到李主任和其他人交谈,好像是有个粮虎,联合了好几个大的粮商偷偷把我们国营店的粮都采购囤积起来了,图谋囤货居奇。”

李无为点点头,问道:“那些粮虎脑子不清楚吗?这里是京师啊,新时代的新制度,居然还想着这样做?”

“就是,而且那些 店也在效仿,未来我们国营粮店粮食供应怕是要更困难。”

但他接着补充道,“不过对于咱来说问题不大,街道可以优先留一些给自已的职员,你是会计嘛。”

王启年没露出半点着急的表情,他相信作为街区的人不会缺吃的;而李无为心中也不着急——毕竟,自已有秘密渠道。他今天买那五十斤面粉也只是为了作样子给别人看。

“按道理这些资本家应该被严惩!噢,差点忘了问你,你想不想在这附近租一套房子,算了算了,你有大院住。”

想起他是有产阶级后代的身份之后,又考虑他是工人家庭出来的,现在还是街区的一员,所以大院住宅应该是安全的。李无为思考了一会,压低声音问他,“对那些粮虎,你看他们会受到什么待遇?”

“你说啥子?刚刚为啥问我你需不需要租房。很快就将会有更多房子供我们挑选使用了。”

王启年对自已内部人自然不必遮掩,李无为一听便心生震撼:好家伙!

“王启年呀,你听听这事儿你是知晓的,我外公的遗产中有三间很大的店铺。原本他拥有一家果子厂,在建国初时捐献给了集体......”

另外呢,我有三进的大院和一个小院都在东直门那边。还有一个院子里面有我家的两处祖屋。”

顿了下,李无为又接着说:“鉴于我这种情况,我应该如何才能不出岔子,不犯错误呢,现在我也是一名街道干部了。”

王启年看看周围确实没有外人后,准备顺手拉个关系的好感;李无为这可是李头儿眼前的一把好手,擅长解决数字上的问题,以后指不定有用到他的地方。

“李无为啊,你的问题其实很独特,但是就户籍属性来看你是没问题。至于祖宅还有那一间小院子,你能够妥善保管是可以接受的,并且你已婚了家里也肯定需要房子给未来的小辈居住,

另外那个大杂院现在是作为社区资产被借用的状态,在这段时间是没有问题的。

主要在于你说的那个三进建筑物的问题,我有在案上查阅到它确实是三进结构的建筑。这个情况等后面进行详细登记的时候肯定会指出其多余性;

你作为一个社区员工,又是一个蓝领成员的话;那个房子可能就要被租赁给他人用了,租金肯定不会特别丰厚,并且不允许你去随意提价。”

李无为自已思索了一会儿,便又抛出了新信息: “那我的三进宅子内所有的家具我都变卖了一干净,连一条长椅都不剩下,这样的话也能用于出租吗?”

这句话直接给王启年惊住了, “你这样还真是给我们街道带来了不少挑战啊,李无为。”

要知道一般人如果是得到个大的宅邸,都巴不得把这些陈旧的木工家具当宝看护的;可偏偏到了这里就成了全卖掉的情况。

李无为解释了其中的原因:”还不是为了凑我办婚礼的资金呢?作为基层劳工,我能支配的薪金早就用来买脚踏车用完了,甚至就连送彩礼都拿不出现金来的,所有的东西我都是按标准程序交给了国企单位售卖,有收据的。”

李无为曾想过将物品都藏到储物间里,但这批量的东西突然间消失,调查起来可会是天大的麻烦。况且当时也是自已刚穿越过来不久,行事稳妥才是最明智的决定。

王启年开始思索了一轮然后说到:”对于类似的情况还是少见,但仍旧可以处理;就我们北京来说,虽然看上去有大量的房子,然而只有一部分是属于集体房屋。

要想解决目前居民住宅的压力必须把私人住房充分利用,因此就算没家具,也可以把价钱降一档,并增加租约的持续时间,同样可以出租。”

这下轮到李无为震惊得哑口无声,他最忧虑的是租给他人久之可能就彻底不再是自已的财产。

而且这大宅还是自已外祖父留下的,为何要借给陌生人居住,自已都没享过这份福啊。于是他转而问道:"那请问是否能够租给我们家长辈?你一定知道我是失去父母的人。以后孩子上学还得请我的岳母进城照看他们,我岳父从小时就对做饭无感,在农村生活下去可能会活活饿瘦,更不用说我还有一对未成年的小舅子需要我照拂;”

这时大家也聊完粮票的分发事情回到各自家中。等到他自已走到院中,发现工厂下班的大人们都集中在院心讨论食品的事情,这也是各家关心的重点事项。“哟,看样子李无为也回来了。大茂你要感谢人家李无为啊,帮你运来小麦面粉,真有两下子!”二大妈眼睛毒,一下就能找到这帮的主角。

许大茂面色复杂,刚回到院子里听说情况后,整个人都懵了。没想到这小子竟然也有做善事的时候,而且和他母亲似乎有着特殊的关系。“李无为,这次真是太感谢你了。”

“大茂,咱俩是兄弟,这话就见外了。你结婚当然是好事。”见秦淮茹已经离开了,应该是去厨房做饭了,李无为也就在这里闲聊起来。

养生的贾张氏凑了过来,“李无为,你是去了解粮店的事了吗?”众人的目光都被这句话吸引过来,没想到贾张氏也有这么明智的一刻。

“差不多,但情况不太好,大家还是提前储备一些粮食吧。否则真的等到下月三号可能都买不到。”李无为也没说具体细节,没提粮食紧张的具体原因。

“哎呀,那怎么办呢?”贾张氏着急了,因为她实在无法挨饿。

“李无为,能不能跟曾记粮店的老板说一声,再多卖点平价粮食?哟,你衣服都脏了。”贾张氏走到他面前,下意识地帮他拍 上的灰,这是他刚扛面粉时沾上的。

刚好贾东旭从屋子里走出来,看到了这一幕,立刻觉得不妥。他心里痛惜,这可是他妈,怎么可以这样对李无为!

李无为摇摇头说:“曾记粮店的粮食恐怕也所剩无几了。”

“唉,我家可缺粮食了!”贾张氏一想到即将挨饿的日子就开始掉泪。

“咦,傻柱回来了,可以问问他们厂里的食堂情况。”为了转移贾张氏的注意力,李无为看向傻柱。

一个老太太马上问道:“傻柱,你们厂里的食堂还有多少粮食?”

“嗨,我还想着说这个事儿,今儿后厨的人都开会了,回来也晚了。厂里粮食不足,从明天开始每个工人只能买四两主食,要么两个白面馒头,要么两个窝头。”

李无为插了一句:“你叔叔,也就是我兄弟老蔡今天下午买了五十斤粮食。”

“不错啊!等等,你说我叔叔是你兄弟?” 傻柱心中嘀咕,这算占我便宜?

“各有各的,你也算我兄弟。大茂妈还不是我姐呢。” 李无为把许大茂也拉过来,把手放在他肩上,又拉着傻柱凑到一起。三个人站在一起倒是有点像三兄弟,反而忽略了东旭兄弟俩的存在。

许大茂面无表情,而傻柱也一脸纠结。两个人想挣脱,却发现李无为的力气竟然很大,完全挣脱不开。

“什么玩意!”贾东旭轻啐一口,一点也不羡慕,心想:谁愿意当你兄弟才是倒霉透顶!

阎埠贵突然忧心忡忡地冲进院子,“完了,我去打听了一番,国营商店也没粮食了,仓库存量都快空了,要等下月三号才进货,还不知道有多少,到时候能不能买到都是问题。”

“三大爷,那个李无为已经打听过了,你们家还有多少存粮?”二大妈站那儿侃侃而谈,她下午已经买粮去了。

“存粮倒还能吃到来月三号,我都规划好了,天天少吃点儿,生怕之后买不上。”阎埠贵家里六个人吃饭,四个小孩嗷嗷待哺,没粮简直是要人命的事。

李无为接着说道:“大茂周六要办事宴席,请大家节省一顿粮食,2号那天晚上早点儿过去排队。”估计要通宵了,但这也没办法,北京四周根本不怎么生产粮食,吃的全是外地进来的。

肯定不会让人挨饿,估计会在3号实施限售措施,并每隔一段放出些粮食。撑几个月,等公私合营后情况会更好些。

另外在这之前,一些 店一定会想方设法囤货涨价,只是卖得多的最终下场也会更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