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填腹之物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京城两百多万人需要吃饭,粮店数量不足的话,粮食供应显然捉襟见肘。

但历来粮店都有些不地道:丰收时节低价收购,灾年却高价囤积惜售,赚取暴利,这也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此番可能也是那些粮店在从中捣乱。如果确实是这样,简直是找死,完全不了解社会主义的优势。

他刚停下车子,许母就匆匆奔进粮铺,这家粮铺历史悠久,口碑良好。虽然店门老旧,还是传统木质的拼合,但这时已然有许多人在排队买粮。这种情况并不寻常,通常来说,粮食采购的高峰应该出现在每月三号,也就是工资发放后那几天;然而现在已经十多号了,依旧人潮涌动。

“曾老板,我预订好的那两百斤面粉必须得留好啊!那是为了儿子结婚用的。”

她已提前支付了款项,但先前自已没能一次运走所有的粮食。

“大姐,你的面粉我们已经备好了。幸亏你早来了,价格又涨了一角,成了两毛一斤,库存也所剩无几了。”

“又涨价啦!那你快点把白面拿出来,我的侄儿帮我来了。”许母指着刚进粮店停车场的李无为说。在紧要关头愿意帮忙的确实难能可贵,尤其是在这个平素懒得动手帮人的李无为之身上。

"也卖我五十斤白面, 价格要照原价!"

李无为毫不犹豫地强势要求,因为他猛然间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如果目前存在这么多的私人粮铺,在年底又要怎么推出粮食票?只有一种解释: 这些私人粮铺即将被取缔。解决方案其实很简单:公私合营啊!而谁来直接管理这个合作体系?街道办事处啊!

再说,他的身份可是前门街道的一名八级干事,手中还有工作手册做支持。即使是没有正式编制的初级干事,对付这些粮铺老板依然游刃有余。

“年轻小伙子,我可以卖给你五十斤的白面, 可是想要原价可不行,给你算一块零九怎么样?”

尽管曾老板感到李无为气场很强硬, 想了想还是选择降价,愿意损失部分收入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这下,许母简直愣住了, 始终觉得这孩子没改本性,出去外面也要计较这点小便宜。

没想到李无为摇了摇头,说,“老板, 能否单独交谈一下?”

说罢,他就走进店里的一个隐蔽小通道,在许母看不到的地方拿出代表他身份的工作证本。

“就按照一毛七来计算。别因为这一块钱就让您的店被迫关停。”

当然这只是小小的捉弄。事实上李无为自已并不是这条街管辖区的人。但他认为有必要震慑下对方,要知道商人们虽然利润颇丰,逐渐成为了弱势一方了。

曾老板迟疑了一会儿,正考虑给个面子的问题。这时候李无为又递过另一个证明册,这次出示的是由前门街区颁发的优秀市民证书, 轻声道:“我最近协助警方捕获了一个犯罪分子,所以你看能不能按照一块零七个单价计算并且容我月底来结清。我这人和身份暂时要保持秘密。”

“能,当然行!” 曾老板立马回应。连忙招呼员工:

" 王二,赶紧把这些最好的面粉给这位兄弟称五十斤搬上车!"

"来啦!" 店员应声道。

伙计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毕竟是打工的,还是赶紧去拿面粉。“曾老板,那说好了,下月三号发了工资我来结账。”

李无为大声说道,毕竟他的钱还不够,所以只能先欠着。

“不急,晚点也无所谓,就按你说的价格算。”

曾老板表面客气,但心里真是有点气恼,我祖传的粮店,就为了几分钱的差距,你要逼得我跟你成了冤家?这也太不讲理了吧。

“李无为,你是怎么说服曾老板的,还能赊账?”许母简直不敢相信,这曾记粮店的老板,平时还算厚道,但也并不是这么容易说通的。

“许姐,这就是我的能耐了。我手上没有现钱,你要帮二大妈他们定些白面吗,玉米面也可以,我看价格都已经涨到一毛了。

这么多人口,再晚点估计更难买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供应。”李无为顺势岔开了话题,这玉米面也上涨了几分,确实让人感到郁闷。

许母无奈地说:“实在不知道她们会不会买,这价格太高了。”

这话说得很实在,她只是来传个消息,如果真的帮人订了货物,结果之后又有便宜供应的话,大家可能会埋怨她的。

“要不让曾老板先给我们留下一些,要是院里不买就不付款,对粮店来说也没什么损失。”

当即李无为又找到正在笑嘻嘻的曾老板,请他预留了两百斤玉米面和一百斤白面。

“这总共三百斤你按照当前的价格售卖,我这个人从不吃亏的。”

“那是那是,您的说法很有道理。”曾老板松了一口气,至少还让对方多买点吧。

等人差不多都来了之后,蔡全无倒是动作敏捷,但是几个大妈却将他给拦住了,想要互相搭个伴儿。

李无为上前说道:“现在的白面已经涨到了两毛一斤,玉米面涨到了一毛一斤,我已经让曾老板预留了两百斤玉米面和一百斤白面了,要买的赶紧,否则就只能旁观。”

二大妈干脆决定购买一些以作储存,“家里那么多小孩儿。”生怕再次面临如之前大白菜那样买不到的情况。

“我也买些玉米面。”

“我也都要一点。”

既然跟着一起来,每个大妈都有自已的打算,就是购买的数量不同罢了。

不过这次没见到三大妈和贾张氏两位,她们是出了名的节俭,并不会购买高价食品。

许母这才开口说道:“还好有李无为自已想到让曾老板预留了,要不然你们今天来根本买不到了。有闲钱的朋友可以考虑多买些。

我自已买了二百斤的粮食用于办婚宴还能剩个五十斤。李无为也是欠着买了五十斤。”

一些大妈听见,有的多买了些,有的仍然按原计划,每家的情况也各不相同。

蔡全无买了五十斤混合了一些小麦粉和玉米面,准备回家后做成混合面粉。

待各家拿着各自的粮食之后,才有些人反应了过来。

“李无为,你这是用赊账的方式来购买粮食的?”

“没错,不是赊账谁来购买这粮食啊。我胃不好,没法吃玉米面。”

他有了这五十斤白面,就能偶尔从超市拿出一些粮食来,谁也察觉不到他藏了多少余粮以及每天究竟吃多少。

许母接话道:“李无为真有本事,曾老板原先报价一毛九,他硬是砍到了一毛七,按原价赊来的帐。”

大妈们听后十分惊讶:还是得佩服李无为啊!

其中一个大妈转身去找曾老板打算讨价还价,差点直接被赶了出来。这让她一下子明白:自已和李无为不一样。

蔡全无一直默不作声,但内心非常好奇哥哥是怎么做到把价格谈下来了——要知道,这并不是靠着自已作为信远斋后人的名头能办得到的事。

最终,大家都感叹道,李哥确实是很有能力的人,不仅仅是在院子里,在外面也很会处理事情。

“咱们先把买来的粮食扛回去吧,我的自行车能载三大袋一百五十斤,剩下的人咱们互相帮忙带着回去。”

这些大妈体力不错,但搬五十斤回家没有问题,搬一百斤就有些困难了。

蔡全无二话不说,主动扛起了一百斤,其他大妈则互相协助,这样也就顺利解决。

李无为推着自行车走在前面,背后由许母搀扶,虽然不能走快,但至少不累。“你们这是买粮食去了?李无为,你也去了?”

阎埠贵站在四合院大门口,他的妻子跑去学校找他,问他要不要买粮。

“三大爷,手里有粮心中才能稳哪,怎么不预备点?”李无为清楚,阎埠贵是个十足的铁公鸡,不过粮食毕竟是硬通货,多储存一点总没坏处。

“你买了多少钱一斤?”阎埠贵问着,同时观察具体有多贵。

“白面两毛,棒子面一毛,只有李无为占到便宜了,他是一毛七买到,还在曾记粮店那边信用买。”

一位大婶帮忙解释了情况,并表示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看来李无为确实厉害啊,你们都吃亏了呢。”

阎埠贵听了这话,认为既然差这么多还是等等好,等到下个月三号再到国有粮店里购买也不迟。“贵也得买啊,担心往后更加买不着呢!”

这些大婶们明白阎大爷的性格,也没有多加劝阻其去买。

李无为也不多费唇舌劝解,在 与国营企业合并完成前,肯定会有段时间粮食紧俏,这个问题第二天解决的可能性极低。

这批购买了粮食的人都各自把粮食带回自已的住所,也为许家帮忙送过去一部分。等到达中间小院时,贾张氏跑过来凑趣,问明价码之后却摇头不已:

“也太贵了吧,下个月国有企业一定会备货充足啊!李无为,你看这事上有点失策吧?”

陈家嫂子笑笑,说: “他可是按照原价一毛七买到了面食,五十斤全是优质面粉噢。”

“哟!怎么你能原价买到的呀?你这是过什么日子!”贾张氏很是震惊,幸好这次没被骗,至少说明还具备些许辨别能力。

“还不是因为我名声大嘛!”

李无为对贾一家的看法不佳。不过考虑到早前陈碧华带回家了一些甘薯,这也算是能填腹之物了——虽然没啥风味上的满足感。

当下,他也顾不上闲聊,帮助将粮食送达了老许家之后便离开。这次帮了忙就算了,确实手头上没钱,也就不用再去掏腰包了。

办完事后,他把自已那五十斤白面扛回厨房,关好门。这时候,阎埠贵应该已经回到大院了,轧钢厂的人也应该快下班了。